沐滢的知识库情感励志推理写作

微信公众号写作

2017-12-25  本文已影响8954人  米米粒粒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读书中也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但久而久之,陷入了自己的小世界不能自拔,看待问题、看待世界少了很多的「个人看法」,但是却多了很多自己以为的真相,世界在你个人的眼前呈现出来,但是却不再丰富。这种读书方法无关对错,你若喜欢,大可一直坚持,如若你想离开自己的世界,去碰触独立于你自身世界以外的世界,不妨一读下面的这篇文章,通过这种对读书方法的认知观来发现更丰富的世界。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文章经典且篇幅较长,建议先收藏。)

[if !vml]

[endif]

我的计划是找几部欧洲名家作品来进行研究。做的时候想本着一种爱慕的心情,细细把玩,反复品味。因此,“怎样做一个好读者”或“善待作家”这类标题或可作为这些针对不同作家的不同讨论的副题。早在一百年前,福楼拜就在给他情妇的一封信里说过这样的话:谁要能熟读五六本书,就可称为大学问家了。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应当注意和欣赏细节。如果书里明朗的细节都一一品位理解了之后再作出某种朦胧暗淡的概括倒也无可非议。但是,谁要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思想来看书,那么第一步就走错了,而且只能越走越偏,再也无法看懂这部书了。

拿《包法利夫人》来说吧。如果翻开小说只想到这是一部“谴责资产阶级”的作品,那就太扫兴,也太对不起作者了。我们应当时刻记住,没有一件艺术品不是独创一个新天地的,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研究这个新天地,研究得越周密越好。我们要把它当作一件同我们所了解的世界没有任何明显联系的崭新的东西来对待。我们只有仔细了解了这个新天地之后,才能来研究它跟其他世界以及其他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指望通过一部小说来了解世界,了解时代?当然谁也不至于天真到以为只要看看由那些新书俱乐部四处兜装桢漂亮的标以历史小说的畅销书,就能对过去有所了解。但是文学名著又当怎样看呢?比如简·奥斯丁,她只了解牧师家庭的生活,而她书中描写的却是英格兰地主阶层的缙绅生活和田园风光,我们可以相信她所描绘的这幅图画吗?再如《荒凉山庄》,这本书写的是荒唐的伦敦城里的荒唐传奇,难道我们可以称其为百年前的伦敦大观吗?当然不行。这里所讨论的其他同类小说也当如实看。事实上,好小说都是好神话,并且这里选的小说更是最上乘的神话了。

[if !vml]

[endif]

就天才作家(旧我们能猜测到的而言,而我们相信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而言,时间,空间,四季的变化,人们的行为,思想,凡此种种,都已不是授引自常识的古已有之的老概念了,而是艺术大师懂得以其独特方式表达的一连串独特的令人惊奇的事物。至于平庸的作家,可做的只是粉饰平凡的事物:这些人不去操心创造新天地,而只想从旧家当,从做小说的老程式里找出几件得用的家伙来炮制作品,如此而已。不过他们的天地虽小,倒也能导出一些有点趣味的花样来,招得平庸的读者一时的喜爱,因为这些读者喜欢看到自家的心思在小说里于一种令人愉快的伪装下得到反映,但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会发射星球上天,会仿制一个睡觉的人,并急不可待的用手去搔他的肋骨逗他笑。这样的作家手中是没有现成的观念可用的,他们必须自己创造。

写作的艺术首先应将这个世界视为潜在的小说来观察,不然这门艺术就成了无所作为的行当。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材料当然是很真实地(只要现实还存在),但却根本不是一般所公认的整体,而是一摊杂乱无章的东西。

作家对这摊杂乱无章的东西大喝一声:“开始!”霎时只见整个世界在开始发光、熔化,又重新组合,不仅仅是外表,就连每一粒原子都经过了重新组合。作家是第一个为这个奇妙的天地绘制地图的人,其间的一草一木都得由他定名。那里结的浆果是可以吃的;那只从我身边窜过,身上带斑点的动物也许能被驯服,树木环绕的胡可以叫做“蛋白石湖”,或者更艺术味一点,叫“洗盘水湖”,那云雾是一座山峰,只是他登上山顶,当风而立。你猜他在那里遇见了谁?是气喘吁吁却又兴高采烈的读者。两人自然而然的拥抱起来了。如果这本书永垂不朽,他们就永不分离。

[if !vml]

[endif]

在一次巡回讲学途中,某天晚上我到了一所偏远的地方医院,讲课的时候,我提出了一道小测验题,列举“优秀读者十大条件”,让学生从中选四项足以使人成为优秀读者的条件。原题不在手边,现在记得大体是这样的。请从下面的答案中选出四条作为一个优秀读者所应具备的条件:

1.须参加一个图书俱乐部。

2.须与作品中的主人公认同。

3.须着重从社会一经济角度来看书。

4.须喜欢有情节有对话的小说,而不喜欢没有情节、对话少的。

5.须事先看过根据本书改编的电影。

6.须自己也在开始写东西。

7.须有想象力。

8.须有记性。

9.手头应有一本词典。

10.须有一定的艺术感。当时,学生对作品大多看重情感上的认同、情节、社会一经济角、历史眼光。当然,你可能已经猜到了,一个优秀的读者应该有想象力,我自己也在不断培养,而一有机会就向别人宣传。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顺便说一句,我这里所指的“读者“是一种泛泛的说法。奇怪的是我们不能读一本书,只能重读一本书。一个优秀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反复读者”。

听我说是怎么回事。我们第一次读一本书的时候,两只眼左右移动,一行接一行,一页接一页,又复杂又费劲,还要跟着小说情节转,处于不同的时间空间——这一切使我们同艺术欣赏不无隔阂。

但是,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并不需要按照特别方式来移动眼光,即使这幅画像一本书一样有深度、有发展也不必这样。我们第一次接触到一幅画的时候,时间因素并不介入。可看书就必须要有时间去熟悉书里的内容,没有一种生理器官(像看画时用眼睛)可以让我们先把全书一览无余,然后来细细品味其间的细节。

但是等我们看书看到两遍、三遍、四遍时情况就跟看画差不多了。不过总也不要把视觉这一自然进化而来的怪异的杰作跟思想这个更为怪异的东西混为一谈。一本书,无论什么书,虚构作品也罢,科学作品也罢(这两类书的界限也并不如人们一般想得那么清楚),无一不是先打动读者的心。所以,心灵,脑筋,敏感的脊椎骨,这些才是看书时候真正用得着的东西。

好,既然如此,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样一个问题:闷闷不乐的人看一本轻松愉快的书,他的心理活动会怎样?首先,他的闷气消了,然后好歹便踏进了这本书的精神世界。但是,要开始看一本书,尤其在年轻人倘若又听到他们私下认为太保守、太正统的人称赞过这本书,往往下不了这个决心。不过决心既下,随后的收获也是丰富多彩的。文学巨匠当初运用想象写出了一本书,后来读这本书的人也要善于运用想象去体会他的书才是。

但是,读者的想象各不相同,至少有两种。读书的时候哪一种合适?一种属于比较低的层次:只从书里寻找个人情感上的寄托(在这类寄情读书法名下还可以分列许多细目),这种读者常常为书里某一个情节所深深打动是因为它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也有人特别钟爱某一本书,只因为其中提到某国某地、某处风景、某种生活方式,使他顿兴恋旧之情。还有一些读者就更糟了,只顾把自己比作书里某一个人物。这些不同种类的等而下之的想象,当然决不是我所期望于读者的。

[if !vml]

[endif]

那么,一个人读书,究竟应该怎样读才合理呢?要有不掺杂个人情感的想象力和审美趣味。我认为,需要在读者作者双方心灵之间形成一种艺术上的和谐平衡关系。我们要学的超脱一些,并以此为乐才好,同时又要善于享受——尽情享受,无妨声泪俱下,感情激越的享受伟大作品的真谛所在。当然这种事情要做到非常的客观是不可能的,因为真有价值的东西无不带有若干主观成分。

譬如,分明你们坐在这里,却可能只是我的幻觉;而我也许只是你的一个噩梦。但是,这儿我要说的是:读者应该知道他在什么时候,在哪一处得收拾起他的想象,这需要他弄清楚作者笔下是一种什么样的天地。我们必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必须设想小说人物的起居、衣着、举止。《曼斯菲尔德庄园》里范妮·普莱斯的眼珠是什么颜色,她那间阴冷的小屋子是怎么布置的,都不是小事。

气质人人不同,但是我可以马上告诉你:读书人的最佳气质在于既富艺术味,又重科学性。单凭艺术家的一片赤诚,往往会对一部作品偏于主观,唯有用冷静的科学态度来冲淡一下直感的热情。不过如果一个读者既无艺术家的热情,又无科学家的韧性,那么他是很难欣赏什么伟大的文学作品的。

一个孩子从尼安德特峡谷里跑出来大叫“狼来了”,而被后果然紧跟一只大灰狼——这不成其为文学,孩子大叫“狼来了”而背后并没有狼——这才是文学。那个可怜的小家伙因为扯谎次数太多,最后真的被狼吃掉了纯属偶然,而重要的是下面这一点:在丛生的野草中的狼和夸张的故事中的狼之间有一个五光十色的过滤片,一副棱镜,这就是文学的艺术手段。

文学是创造,小说是虚构。说某一篇小说是真人真事,这简直是侮辱了艺术,也侮辱了真实。其实,大作家无不具有高超的骗术,不过骗术最高的应首推大自然。大自然总是蒙骗人们。从简单的因物借力进行撒种繁殖的伎俩,到蝴蝶、鸟儿的各种巧妙复杂的保护色,都可以窥见大自然无穷无的神机妙算。小说家只是效法大自然罢了。

回头再来看看那个孩子叫狼的故事。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艺术的魔力在于孩子有意捏造出来的那只狼身上,也就是他对狼的幻觉;于是他的恶作剧就构成了一篇成功的故事。他终于被狼吃了,从此,坐在篝火旁边讲这个故事,就带上了一层警世危言的色彩。但那个孩子是小魔法师,是发明家。

[if !vml]

[endif]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一个作家:他是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一个大作家集三者于一身,但魔法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之所以成为大作家,得力于此。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我们期望于讲故事的人的是娱乐性,是那种最简单不过的精神上的兴奋,是情感上介入的性质以及不受时空限制的神游。另一种稍有不同倒也未必一定高明的读者是:把作家看作教育家,进而逐步升格为宣传家、道学家、预言家。我们从教育家那里不一定只能得到道德教育,也可以求到直接知识、简单的事实。说来可笑,我就知道有些人看法国小说或俄罗斯小说,目的指在于从中了解巴黎有多快活,俄国有多悲惨。最后,而且定重要的还是这句话:大作家总归是大魔法师。从这点出发,我们才能努力领悟他的天才之作的神妙魅力,研究它诗文、小说的风格、意象、体裁,也就能深入接触到作品最有兴味的部分了。

艺术的魅力可以存在于故事的骨骼里,思想的精髓里。因此一个大作家的三相——魔法、故事、教育意义往往会合而为一而大放异彩。有些名著,虽然也只是内容平实清晰,结构谨严,但给我们在艺术上冲击之大,不亚于《曼斯菲尔德庄园》,或是狄更斯式的富于感官意象的跌宕文字。在我看来,从一个长远的眼光来看,衡量一部小说的质量如何,最终要看它能不能兼备诗道的精微与科学的直觉。聪明的读者在欣赏一部天才之作的时候,为了充分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不只是用心灵,也不全是脑筋,而是用脊椎骨去读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作品的真谛,并切实体验到这种领悟给你带来的兴奋与激动。虽然读书的时候总还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超脱些。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带着一种既是感官的,又是理智的快感,欣然瞧着艺术家怎样用纸板搭城堡,这座城堡又怎样变成一座钢骨架玻璃的漂亮建筑。

[if !vml]

[endif]

文: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if !vml]

[endif]

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美国俄裔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公认的奇特人物,无论是其作品还是本人都是评论界争论的焦点。许多评论家赞誉纳博科夫为英语文学中最优秀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认为他的小说无论在其表现出来的机智还是给人们带来的思考愉悦方面,其深度在他同时代的美国作家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if !vml]

[endif]开卷读——《纳博科夫作品集》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vml]

[endif]

其中包括:

1.《洛丽塔》、2.《洛丽塔:电影剧本》3.《玛丽》、4.《微暗的火》、5.《魔法师》、6.《普宁》7.《防守》、8.《透明》、9.《说吧,记忆》、10.《绝望》、11.《黑暗中的笑声》、12《眼睛》、13.《斩首之邀》、14.《赛巴斯·奈特的真实生活》、15.《尼古拉·果戈理》

本套装集收录了博纳科夫的15本经典作品,各位若读完了博纳科夫对于读书方法的认知,不妨用这种读书思维去解构他的这些经典作品,其作品与他的读书思想是可以很好的联系起来的,正如在他说的:「我们应当时刻记住,没有一件艺术品不是独创一个新天地的,所以我们读书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研究这个新天地,研究得越周密越好。」,各位不妨来研究一下博纳科夫独创的新天地。

学好写作,还得先建一座“写作图书馆”

2016-01-23闹书荒了?找他☞书单

[if !vml]

[endif]

本期分享人:米茶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后台

书米们都知道,最近书单小店上了一款

送礼神器

《马云、李连杰、姚晨都是他客户,

这个85后,造个杯子,融了1000万》

(点击查看)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在两天的时间内,首批全部售罄(第二批预售,发货时间已排到3月20日,现在下单的“书米”,请务必注意)。

让书单君哭笑不得的是,竟然有书友探讨起了我们的文案,后台不断有人问:书单君,你们的文案怎么那么牛掰呢?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一个好的产品,其实是不需要太多修辞的。而文案写作这件事,当然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这一期,书单君就和大家分享一个压箱底的书单:学写文案,该看哪些书?

本期的分享人,是豆瓣书友,文案高手米茶。

胡适在一篇谈“读书”的文章里,有这样几段话:

专工一技一艺的人,只知一样,除此之外,一无所知。这一类的人,影响于社会很少。好有一比,比一根旗竿,只是一根孤拐,孤单可怜。

又有些人广泛博览,而无一专长,虽可以到处受一班人的欢迎,其实也是一种可悲。这一类人,也好有一比,比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

在社会上,这两种人都是没有什么大影响,为个人计,也很少乐趣。

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惟他独尊,无人能及。

他用他的专门学问做中心,次及于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不很相关的各种学问,以次及毫不相关的各种泛览。

这样的学者,也有一比,比埃及的金字三角塔。那金字塔高四百八十英尺,底边各边长七百六十四英尺。塔的最高度代表最精深的专门学问;从此点以次递减,代表那旁搜博览的各种相关或不相关的学问。塔底的面积代表博大的范围,精深的造诣,博大的同情心。这样的人,对社会是极有用的人才,对自己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趣味。宋儒程颢说得好:

须是大其心使开阔:譬如为九层之台,须大做脚始得。

博学正所以“大其心使开阔”,我曾把这番意思编成两句粗浅的口号,现在拿出来贡献给诸位朋友,作为读书的目标:

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vml]

[endif]胡适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多读读无关的书

上面的话,虽谈的是读书治学,但对我们做自品牌、学习文案,也很有警醒作用。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做自品牌,要磨炼出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专门手艺,但又不能一天到晚只盯着这手艺,除此之外的东西漠不关心,没有博采众长的学习兴趣和视野。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学文案也是,不能只读跟文案有关的书,无关的书也要多读一读。

建一座自己的文案图书馆

下面,给初学文案的同学,推荐一些书目。这个推荐法,借鉴了胡适的治学方法,也结合了我自己的读书心得:

学习文案写作,我们不妨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些,用做学问的心来研读这些书籍,甚至可以构建一座自己的文案图书馆。

这座文案图书馆,应该有些什么基本书籍?可从这几个方面去找书积书: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直接相关的书

间接相关的书

不很相关的书

毫不相关的书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1与文案直接相关的书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文案,文章,文学,文字,语文,作文,写作,这些都是文案初学者需要了解和辨识的基本概念与背景,不能只晓得文案。

[if !vml]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经过二十五年的用心经营,诚品现在已是一个华人文创品牌,不只是台湾书店品牌。早在开业之初,诚品就意识到文案之于品牌的加持力量。《诚品副作用》《广告拜物教》,是诚品文案作品的多年结集,可以说,李欣频与诚品,成就了彼此。

好的文案是什么样的,可以借此二书窥得。但并不是说好文案只有这一个样。

[if !vml]

[endif]

[if !vml]

[endif]

《语文随笔》《怎样写作》《文心》《谈文学》,是民国时候的先生们,写给中学生和社会青年的小书,围绕国文教育谈了许多既细小又深切的问题,十分亲切好读。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这些先生们,既是文学创作者与研究者,也是教学者,既关心现实,又专注学问,可谓真正的大家。他们写的这些书,像望远镜又像放大镜,帮助我们澄清过去对写作的误解,看到写作之美何所在,寻到写作的入口处,摸索出合于自己走的写作路。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vml]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站在身心灵成长的角度,鼓励我们重拾写作的信心,借写作深掘自己,发现平日生活常忽视的点滴。此书也值一读。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2与文案间接相关的书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阅读,治学,编辑,是文案的再延伸,也需要学习学习。

[if !vml]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读书与治学》《读书的艺术》,谈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如何做学问。千万别以为会认字就叫会读书,万事有其法,不妨问问自己读书得其法了吗?读完这些书,你可能会讶异:天哪,上了几十年学,读了那么多书,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读书!

虽我们不一定要到大学里当教授做学问,但了解了解治学是怎么回事儿,一个学者治的什么学,如何治学,对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相信会大有益处。做自品牌,写文案,怎能没有对事物的研究能力呢?

[if !vml]

[endif]

《阅读的风貌》《阅读的狩猎》,是很有趣的两本书,将阅读这件事讲得那么有意思,有图有文有表,有故事有知识,郝明义写的那篇《有关阅读饮食的十二事》,可以先读为快。

[if !vml]

[endif]

《最糟也最棒的书店》,是我非常喜欢,读了很多遍的书。这是松浦弥太郎策划的那套书系“只工作不上班”中的第一本,是他自己写的,其他六本是另外六个人写的。

松浦高中没毕业就入了社会,从打零工做起,由喜欢读书到做起摆摊卖书的生意,因偶然接到杂志邀稿开始写作,后来又学习翻译、编辑,现在成了日本最懂生活美学的大叔,出了好些书,后来还受邀当上日本老牌杂志《生活手帖》的总编辑,开的奶牛书店也有十多年了。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我跟他早期的经历很像,虽然还没有取得他现在这样的成绩,但心里很踏实,因为一直走在自己喜欢走的小路上,沿途领略了不少奇异风景呢。

细读此书,你可以学到开店,写作,编辑,创意,美学,自品牌,如何不上班也能挣钱过日子。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3与文案不很相关的书

虽然这几本书跟文案不直接也不间接相关,读一读也会有启发。

[if !vml]

[endif]

《我不是一本型录》,谈的全是生活中琐碎得不能再琐碎的事,像怎样买面包,怎样挑洗洁精,怎样选药妆店,怎样编一本好看的杂志......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因为是许舜英在谈,总能谈出哲学意味,谈出你看不到的细度与深度。想学习看事物的犀利度,该读读这本书。什么?不知道许舜英是谁!赶紧去百度看看。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vml]

[endif]

《观念的水位》的作者刘瑜,现在是清华大学教政治学的年青教授(76年生),以前也写小说。她的文风幽默不失深刻,读来很有快感。想学幽默(不是搞笑),想写得有趣,推荐读此书。

[if !vml]

[endif]

使你不是专门的文字创作者,也可以尝试将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事写成书,像设计师原研哉的《谁偷走海报》,插画师王春子的《你的早晨是什么》,摄影师柯锡杰的《心的视界》。要知道,写书出书是深刻塑造与传播自品牌的好方法呢。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4与文案毫不相关的书

[if !vml]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51种物恋》(德瓦著)书中有一篇谈钥匙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一对相爱的人就是彼此的钥匙,关键在于轮廓的完美契合,绝对精准。事实上,这与互补无关。钥匙并不能让钥匙孔变完整,而是开启它,启动它,给予它固有的力量。每个恋人都能让另一半回归自我,让他(她)达到巅峰,凭藉的便是爱情如迷一般的坚韧特质。

作者德瓦是法国当代哲学家,看看他怎样以哲学之眼解读平凡之物。读后,你会收获一双哲学家的思考之眼。

很高兴有这样子的机会,推荐我读过的、深深影响了我的这些“跟文案相关或无关的好书”。希望它们对初学文案的朋友有所帮助。也想听听大家读这些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心得,我们可以一起切磋切磋哈。

宋朝大诗人陆游在他去世的前一年,给他的儿子传授写诗经验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大意是说: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到这种做法不对。写诗的功夫,其实在诗外。

这也是书单君最想说的话。

一个厨子会不会炒菜,有时并不在火候与刀工。而在于其对食物的理解,对生活的观察;

一个造物的工匠,生产出什么产品,可能也不在于其造物的能力有多强,而在于其学识的积累,文化的修养有多高。

此道理,几乎适用于万事万物。

咱就慢慢悟吧。

[if !vml]

[endif]

推荐两款可能也适用于

这个道理的原创设计好物

(点击下图,查看详情)

[if !vml]

[endif]

作者|老显

想写文章却总是没灵感怎么办?想法总是转瞬即逝,到了要用时却写不出来,如何是好?喜欢看书,却懒得用手写作笔记,咋办?

你是否遇到过上述的问题?

如果是,请往下看,也许你会得到问题解决的答案。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1】—

在前进中记录

想必在很多年后,我依然不会后悔把读书和写作当成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情。

毕竟,一件是挚爱,一件是梦想。

半年前,也许你和我一样,还是一名整天在各大公众号溜达阅文的读者。而200多天过去了,我已写了超过220篇文章,其中不少文章都被各大公众号转载,变成了类爆款文。

很多人问我:“你怎么又那么多千奇百怪的灵感?”

我坦言相告:一方面来自自己看书之后形成的感觉,另一方面是自己不断将随时随地想到的灵感记录下来,再经过思考,形成了自己的写作思路,然后花点时间写成文,文章即成。

别人在听到我的方法后会吐槽:“有时候身边没有纸笔,想到一些思路却没办法把它记录下来”。

其实我想说的是:“你是不是还没有培养做记录的习惯?”

写作作为一个毕生的梦想,既然想为之而努力并争取实现,就必须做好一切有利于其发展的事项。

比如:记录。

而今社会到处充斥着浮躁和急进,很多人行走在高速成长的前进道上,有些人偶尔会停在路边,看看路人,反思自己。

他们把经历用文字写成属于自己的历史,把理想记下来形成目标单,而后再继续前进。

而大部分人都急于进阶,总是喊着“忙啊、没空啊、不得闲”,却不愿意停下脚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印记。

记录并不属于一种刻意的行为,而是犹如电影一般,是自己在前进路上的一幕幕可回放影像。

走过的路,只有自己记得,没人帮你记住,只能自己去记录。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2】—

对阅读进行记录

学会记录人生,让我们从记读书笔记开始。

据前段时间去世的杨绛老师讲述得知,她的爱人钱钟书老爷子平时记录读书笔记的数量是相当巨大,笔记本叠起来如山一样,光是英文笔记就有178本之多!

很多人以为钱老先生的记忆力超群,其实关键因素在于他不断的输出,做笔记,不断填补并更新以及反复阅读。

如此一来,读过的书,不易忘却。

万维钢也提倡读书要做笔记,做笔记是对知识的一种锤炼。

多年前,想必你也是个学生,那个年代,手机是稀缺物品。

当时看书的时候,很多同学喜欢用笔和纸将书里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在适当的地方留有空白,俗称摘录式笔记。

刚好,语文老师们也推崇这种习惯:多积累一些妙词金句,时不时拿出来借鉴、翻看学习。

后来大家觉得光是摘录还是不够的,要加入点自己的思考和心得,于是学会了边摘录边进行批注。

你是否也是如此?

迈入数码产品与互联网当道的时代,周围世界里爱看书的人群当中,仅存在少数用纸笔方式做读书笔记的人,大部分人觉得做手写笔记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也就难怪大多数人在看书过程中变得懒于随手做笔记,也能够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看完了书,隔一段时间之后又忘记这本书在讲什么。

但你没发现吗,多样化以及便利性的手机功能是我们读者的福音啊。

上班路上的地铁里,休闲下午茶的咖啡馆,老少皆宜的城市公园,在这些碎片生活片段,在零散的阅读时刻,你可能捧着书在细细品味。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然而,习惯于记笔记的你可能苦恼于随身携带纸笔。

别担心,请别忘了,我们有手机。

有时候外出,我身上没有纸笔,只能用手机进行记录。

比如,我会使用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苹果手机的备忘录。

这些软件都非常实用。

在手机上看订阅号文章也好,看书籍也罢,当把书读完之后,这些零碎的笔记都能够被同步到电脑上。

[if !vml]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然后我会抽时间将它们进行统一整理、分类批注,再注入一些心得与想法,便形成了一篇书评。

如此一来,为我节省了非常多的整理书籍时间,这些省下来的分秒加起来足以多读几本书了。

—【3】—

懒人记录法

还有一种方法。

比如,用有道云笔记的「文档扫描」功能扫做书摘,扫描文档会自动保存到有道云笔记中,便于日后的查看归纳。

如果你不想写字,或者喜爱手写笔记,这简直是懒人们的福利啊。

—【4】—

对写作思路进行记录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在坚持写作期间,我学会了两个很重要的技能,随时随地对灵感进行记录、对生活事项进行记录。

就拿之前一篇文章来说,文章名叫《如何逃离万恶的周一?》。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全文从周一的日程、人们不喜欢周一的原因、逃离周一的理由、逃离的方法、长期逃离的方式5个角度全面探讨了如何逃离万恶的周一。

我的创作过程是由灵感和码字两部分组成,那么我的灵感是怎么来的呢?

那个周日的傍晚,在完成每天跑步任务之后,散步回家之时忽然想到隔天是周一,心中暗愁。

忽然有个灵感溜进脑海,于是,出于本能,我敏捷的把它们捉住,并掏出手机,记录下来。

[if !vml]

[endif]

不巧的是,记录灵感到一半过程,被来电干扰,待通话完毕,我已步行回到家。

不过,恰恰是因为记录在笔记上,所幸灵感没有溜走,于是我得以顺利完成了文章的撰写。

灵感有时候来了,是挡也挡不住,既然不想阻碍它们潮水般的涌现,就让它们成为浪花被留下来,记录成文字,记在笔记上吧。

—【5】—

碎片化记录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当我跑完步的时候,我会独自走走看看河景,看看天色。

我特别期待这里傍晚的云,因为在我所属的小城市里,天空中总会出现美丽多姿的景色,令人喜欢。

平常没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多观察万物,多积累一些灵感和想法,观察花草树木是如何焕发自然的光芒,观察路人的表情是如何丰富多彩,观察每个人讲话的背后是怎样的逻辑。

这些都是可以令我们产生思考的,说不定素材就从这些地方而来。

最重要的是,把它记录下来。

平时在微信订阅号上看文章,我有个比较常用的习惯: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一旦见到感兴趣、有感觉的好词好句,会第一时间用手动方式划下这些文字,并点击分享按钮,传到有道云笔记或印象笔记,记录下来,保存之。

[if !vml]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而这些文字也能引发我的思考,而且也很可能在某一天成为我以后文章引用的源泉。

—【6】—

分享才是财富

写作是输出见解,读书是输入知识。

读书和写作存在一个共同点:和他人分享才是财富。

有些书,有些道理,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真正去读这些书,去领略其中的价值精华,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阅读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认同。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方式。

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是蓝天白云,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深邃得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书籍没帮到我们什么,只是自然而然让自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这是我对阅读的最大感慨。

书籍里的东西不一定能给予我们实质上的帮助,但是在无形中读书能帮助我们开启思考的力量,继而发现前方,并让书籍引领我们走向前方。

顺便做好记录,然后去迎接那个更好的自己。

如何写书评

原创2017-01-12鼹鼠的土豆人生补习班

写这篇是起因今年初中课程的语文课重点加了一项“写书评”,阅读课老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们买书,家长回家辅导孩子写。您想想一个年级多少孩子,周二通知的,要求周四就要带着书去学校,下周一就要交书评。我不知道平时书店都备多少新课标必读名著,有的家长没买到,小区里几个家长来找我借。我孩子幼儿园的年纪,我也没有这种书好不好!幸好电商有,帮他们在电商下单以后,家长们又来找我,希望我给孩子们辅导一下“写书评”的事,老师说寒假作业还要写书评。

我本来想搜搜关于写书评的书,结果搜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我就正好梳理一下,自己做个总结,也可以帮助有写书评需求的人。

首先说为什么要学习“写书评”,读书这个事质量的意义大于数量,你平时看书,看完了就忘了,跟没看一样。如果你每一本书都做了笔记,写了书评,把书里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读书效果就明显了。我个人感觉这项技能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其实不会也不影响生活,但是真要有事,大家都会你不会,这就不方便。你看地铁口现在都有租赁自行车的,你出了地铁,要去的地方离着有点远,你会骑,骑上就走了。可是你不会,那你就得走着。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大量阅读之前,学习写书评是件很能提高效率的事。跟书评有关的有4个重点:语文思维、阅读速度、读书笔记、写作逻辑。

探讨语文思维的书很多,随着教育的发展,现在学校老师也在引导孩子的语文思维,老师留作业的日记、周记都是为了让孩子从小有语文思维。其实语文思维也是一种逻辑思维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被广泛应用。形象的描述一下,当一天的课业结束,每天晚上我们回忆的时候,很多知识我们自己觉得已经掌握了,可是真的要把它写出来,你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为什么要记录,一方面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另外一方面是在写的过程中语文思维也把整个逻辑梳理了一遍,整个梳理的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分析、对比、求证。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查阅资料、询问、思考,这个过程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关于语文思维,我推荐两本。

1934年教育家夏丏尊和叶圣陶共同完成的《文心》,1934年是什么概念,是农历甲戌年(狗年);同时也是民国二十三年;满洲国大同三年;日本昭和九年。这一年欧洲的马奇诺防线建立,中国红军开始长征。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出版的语文书,让它必然偏重自学能力,而语文思维是自学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朱天衣的作文课》这本书是小学作文指导书,不过初中读也没关系,有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本书里的游戏会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增强孩子的自学能力。初中学生的词汇量更大,在游戏中更容易有成就感,更能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写书评的前提是阅读速度,说阅读速度之前先说阅读目的,大多数家长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会美化阅读,告诉孩子阅读是消遣。实际上阅读有三个目的,获得知识、获得信息、消遣。

老师要求在两天写出书评,也是为了能快速阅读,写出书评。

在阅读前,明确阅读目的很重要,我们在商场里阅读商场的指示牌、平面图都是为了获得信息,我们读课本、技能性的书、职场书、科普书都是为了获得知识。读小说、欣赏类的是为了得到消遣。当然读老师留的作业新课标的必读名著是为了写书评完成作业,相信我这只是漫长学习生涯的一个个例,这个个例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如何写书评,为以后获得信息、获得知识、消遣做个练习。就像孩子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练习应用题一样,是为了让孩子以后独自生活,日常消费的计算时能够更准确一样。

选择从小说开始写书评,是为了让学生更有兴趣,如果从《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这种心理沟通类书籍开始学习写书评,可能大部分人都觉得枯燥而放弃。

决定阅读速度的生理因素是视觉宽度,就是你阅读时,看一个字还是看一句话,还是看一段话。很多家长本身阅读速度都不高,没法辅导孩子,其实不妨一起练习。关于测定水平和竖直视觉实验中显示,由于人类眼睛的特殊设计,除中央视觉能力外,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尚未开发的的外围视觉潜力,你不仅使用眼睛阅读,还使用大脑阅读,关键在于如何看到,可以采用双线后掠、可变后掠、反向后掠等技能改变大脑阅读速度。

提升阅读速度的7个步骤:识别、吸收、领悟、理解、保持、回忆、交流。在阅读课中老师教过浏览、默读、精读。从浏览开始,测算自己的阅读速度,练习每次看一段话,把你喜欢的段落,有共鸣的段落标记在一章纸上,回来再精读,做读书笔记。

关于阅读速度的具体讲解和练习,我推荐《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修订第5版)》第12章增进阅读速度、第13章提高阅读效率,这是一本欧洲沟通课教材,里面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了各种技巧。里面关于撰写英文电子邮件的内容,初中生应该就能够用到。其中,第12章和第13章,是针对“阅读”来进行讨论的。书的作者尼基·斯坦顿教授建议用把握五个步骤进行阅读。纵览(SURvery)、问题(Question)、阅读(Read)、回忆(Recall)、检查(Review)。

《博赞脑力训练手册之快速阅读》这是一本专门写速读的书,书的作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是“思维导图®”的发明者,大脑与学习领域的世界权威,被誉为“大脑先生”和英国的“记忆力之父”。他是世界记忆力锦标赛、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和脑力世界杯的创始人。

读书笔记是书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现阶段读书笔记有三个作用,1、积累素材写作文用。2、帮助你更好的储备知识,成为更好的人。3、更好的完成书评作业。

不要小看读书笔记的作用,我现在的两句座右铭: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是在书中读自己,只是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

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到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这两句话都是我小时候读傅雷译,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做读书笔记的时候记下来的。

你看过的话,听过的话,只要写下来,就变成你的了!任何一本书,只有通过阅读和笔记的方式,才能真正获益。读书笔记不是记完了就结束了,还要反复阅读整理,比如读书这个主题,你把关于读书的笔记内容整理到一起,不同的书互相触发,就会有写作灵感。同样的东西你用的多了,就自然而然记下来了。你想想你上学的路,是不是也是走几次就记下来了,道理都一样。作文老师看你的作文时,如果能看到能让他惊艳的句子,那么你的分数就不会低。

在读书笔记方面,我推荐日本笔记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书中详细介绍了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写读书笔记的26款实用文具。

最重要一点,也是决定书评质量的一点,就是写作逻辑。无论写作文也好,写书评也好,你们以后写论文、工作报告都是逻辑决定质量

列大纲是个好方法,还有一个跟列大纲类似的,就是画思维导图,写书评画思维导图很有效。这是我写《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的时候列的这本书的思维导图

[if !vml]

[endif]

英汉大辞典还厚的书,做成思维导图,思路一下就清晰了。

小说可以按照人物在故事中的发展逻辑画思维导图,这是我给小说《骆驼祥子》画的思维导图

[if !vml]

[endif]

思维导图的书,我推荐日本思维导图讲师矢岛美由希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这是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如果想知道思维导图原理还可以阅读发明思维导图的东尼·博赞的《博赞脑力训练手册之思维导图》

如何写好书评的重点就是语文思维、阅读速度、读书笔记、写作逻辑这四方面,因为篇幅关系,我只能简单的讲解,列出书单,大家可以自己再琢磨琢磨。

如何提升效率和速度,做到一年读100本书?

2016-04-06音阶的88种情绪人生补习班

一月份,写了篇《我没什么新年计划,只是10天读了10本书》,有人质疑我的阅读速度是否会影响到阅读质量,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正好还遇上了一本书,《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其中,关于阅读速度和效率的问题也讲了很多,再加上我这段时间的阅读心得,一并分享给大家。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沟通圣经》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尼基·斯坦顿,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咨询顾问。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帮助大家从沟通的每个环节出发,从日常交流、书面写作到自我学习等多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其中,第12章和第13章,是针对“阅读”来进行讨论的。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你有没有发现,各种读书会已经从一线城市延伸到了二线,而身边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也在加入到一起读书的行列里。而有的人一天可以看一本书,有的人一个月也看不了一本。对一份资料的整理,有的人几分钟就能搞定,有的人大半天也手足无措。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阅读”不仅仅是种消遣,还是在在信息时代高效获取“信息”的一种技能。而如何从“信息”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阅读”高手明显也比普通人更擅长。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想要提高速度,先要分析你因为什么而慢了下来?

是因为内容过于复杂?还是因为作者的风格不符合你的口味?是因为字体不好阅读?还是因为版面过于单调?或许,这些都不是致命的,最致命的一件事儿是你已经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并且不想改变。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首先,不同的内容,要进行不同速度的阅读。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时间有限,我们没有必要对所有内容都一视同仁。经典的、好的、致用的,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阅读,而消遣的、素养不高的,我们也无需在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第二,弄清你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是单纯为了有趣?还是为了获取信息?抑或是帮助你进行判断?我们不讨论有趣的,因为趣味会牵引你的阅读。而节省获取信息的时间,才是提高阅读速度最重要的目的。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第三,阅读和理解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在提升阅读速度的时候,不能荒废掉理解。否则,得不偿失。但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却发现当阅读的速度提升上来了,理解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升。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第四,阅读和眼睛的移动

很多人缺乏阅读效率,是因为眼睛移动的方式不理想。当你在阅读的时候,你的眼睛是否是从左扫到,从不停顿?如果是这样,你将会发现你只会看到一片模糊。而真正注视的时候,才能达到“看清”的目的。而你可以对角辨认的字数就被称为“辨识广度”,而你的“辨识广度”越大,即横向看的一行的字数,纵向看的行数越多,阅读的时间就越快。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而“回视”的频率,也会影响阅读的时间。当你的“辨识广度”太窄,一个字一个字阅读时,可能看了三四个字后,就忘了第一个字是什么,又得从头再来。这样浪费的时间,要比大脑进行思考的时间更多。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第五,默读和想象

很多速度慢的人,还停留在小时候养成的发声阅读的习惯,即使没有读出声来,也会在心里默读。这样,你会把注意力放到单字上面,而不是句子整体的意义。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第六,舒适的环境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阅读的环境不舒适会影响到你阅读的顺畅度,但是太舒适也可能让你分心。从姿势、光线、视力到适当的休息,如果调整好,都可以帮助你提升阅读的速度。要选择一把舒适度适中的椅子,放一张桌子,让光线最好从后上方射过来,市场对视力进行矫正,已发挥最佳的阅读效果。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第七,词汇量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遇到不熟悉的字、句子、段落,大脑就无法吸收,需要从头再看,阅读速度势必会减慢。而进行广泛的阅读、进行一周一字的训练、养成查字典的习惯等等,都会帮你提高词汇量。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当阅读速度提上来了,当然也要想办法提升一下阅读效率。

如何提升阅读的效率,有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参考。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第一,决定阅读内容的优先级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当你拿到一本书,或者是一份报告,要明白,有些内动是必要的,有些内容是有用的,剩下的东西是不重要的。而你应该根据这些,去合理分配时间。而这里需要提到两个技巧,即浏览和略读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浏览是让你在开始仔细阅读之前,对整个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你就可以知道它的价值,知道该什么时候去读它,又投入多少精力?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在浏览的时候,要学会找关键字进行评估以及了解一篇文章的结构。这样可以帮助你对阅读对象进行评估,掌握内容的概要。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第二个技能是略读。略读是一种极具效率的快速阅读技巧,也就是你以自己能达到的最快的速度阅读,只在遇到需要信息的时候放慢。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略读的目的是让你掌握内容的主旨和结构。而在段落中,也能快速找到主题句。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注意一些标记,包括视觉标记语言标记。以便进行承转启合以及重点判断。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给大家介绍一下七点略读的规则。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1、用你最快的速度阅读。

2、遇到有趣的地方,不要停下来

3、如果有标题、目录和总结,先看这几部分。

4、阅读文件或者篇章的第一段

5、阅读接下来每一段的第一句,而且只读第一句。

6、这些段落的第一句,应该能够按照逻辑顺序连贯起来

7、在结尾的部分,放慢速度,把最后两三段完整读过去。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再介绍一个方法,SQ3R阅读法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即,把握五个步骤进行阅读。纵览(SURvery)、问题(Question)、阅读(Read)、回忆(Recall)、检查(Review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在进行纵览的时候,你可以用略读的方式去看整份文件,但要注意,别跳过前言或者摘要,因为这部分会包含重要的线索,告诉你文件的目的、结构和主旨。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要进行有效率的阅读,必然离不开思考,换句话说,就是专心。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自问自答,比如问自己,这份内容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有没有拿出证据支持论点?等等。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阅读,就是找答案的过程。如果你觉得需要,可以在每段的主旨和细节上划线。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回忆,是可以做笔记的过程。在这里,你要回忆作者表达的主旨,和需要作出的论证。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最后一步,是检查,你要快速检查上面四个步骤是否做到了?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如果,你能做到以上步骤,或许就可以像别人一样,实现一年100本书的计划,而不是浪费大好的青春,躲在被子里玩手机。

你也可以成为阅读、写作高手

原创2016-03-25鼹鼠的土豆人生补习班

网上经常出现,读书到底为了什么的争论,我经常会收到“读书就是为了放松,写什么书评。”“看个书还要这么累。”的评论。先说写书评的目的,不知道别人写书评的目的是什么,我写书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知识。《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分析阅读的目的分三种:

消遣,许多人阅读不为其他,就只为了好看的故事或有趣的文章所带来的乐趣。

信息,这大概是最常见的理由了。不论我们是否喜欢阅读,我们大多数人都得为了得到信息而阅读,如工作上、兴趣上、生活上的,从食谱到物理期刊,从填表须知到操作指南,都属于这个范畴。

判断,在这类阅读里,你想知道别人的想法和意见,以形成你自己的意见和结论。因此你要能够评估他人提出的论点,并留意成见或偏差的存在,或是作者是否意图利用情绪化的论点左右你的想法。

——以上摘自《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第12章增进阅读速度,第205页。

懒人老猫说“读书无非是实用目的和精神愉悦目的,前者是为了快速获取知识,后者是为了喜欢。”

我阅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开阔视野和增长知识,我更重视阅读之后对书本里的知识的掌握。

如何把书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呢?读完了书,都忘记了,跟没读一样,这不等于没读吗?养成写书评的习惯就不一样了,首先是输入的过程(读),然后加工的过程(理解消化),最后是输出的过程(写书评),在写的过程中查漏补缺,重新梳理知识,再用自己的话把书里的内容阐述出来,写完检查语句通顺和错别字的时候再读两遍,把知识巩固一下。沟通是双向的,说在点,听在心,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写书评既是读者也是写作者,这个过程大大提高了个人表达能力,理解能力。

我自己总结写书评的四个重点:阅读速度、阅读效率、梳理方法、写作技巧。因为篇幅关系,我可能不能细致的把每个方面都详细解释,不过我会推荐一些书,后期大家自己去阅读这些书就可以。

阅读速度,从阅读的物理过程上来说,你眼睛移动速度决定阅读速度,你注视的时间越少,你的阅读速度越快,提高眼睛移动速度的技巧就是增加你的辨识广度,减少你的注视次数。简单点说每次看一行而不是看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缺乏效率的读者每次注视时只看一个字,让阅读不顺畅,而字要放在整句里,才能传达出明确的意义。

我超过一万字的内容就只看纸上印刷出来的,原因就是“人们在屏幕上阅读的效率,往往比不上在纸张上的阅读效率。”提高阅读效率需要两个技巧“浏览和略读”,读书从目录、序开始,了解整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确定哪些你需要重点阅读理解的内容和只需要浏览了解的内容。

如果看完我的介绍,你还没有完全掌握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方法,可以详细阅读《沟通圣经》中这部分内容,按照里面详细介绍的方法去练习。

梳理方法,推荐夏丏尊和叶圣陶先生1934年出版的《文心》,打完折不到十块钱,甚至有活动的时候白送,你可能会“呵呵”,但是我真的推荐这本书,虽然他是中学生文库的书,但对于语文、阅读、写作真的是好书。

我最喜欢《文心》里这段: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这段话摘自《文心》第十三章触发,第111页。

盲目的读书,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写出没什么“触发”的书评也没什么实质的效果。如果说写东西就像盖房子,我想有“触发”而写出来的东西,有“知”,有“情”,有“意”。就像是完整的房子,无论大小,有屋顶,有围墙,有门,有窗,可以遮风避雨。而没有“触发”的房子,就好像一面堆砌的围墙,只是立在哪里。

其实有时候我们容易被自己感动,觉得我读了这么多的书,写了这么多的字,如此刻苦的练习,为什么还没有报纸、杂志愿意刊登我写的东西。其实这些东西你从没用过心,你认认真真选一本书,真的读进去,找到那些可以触发你的东西。写一篇“知、情、意”都有的文章,踏踏实实的写东西。有人可以为一间小茅草房付钱,却少有人买一列墙,无论这墙垒多高。

对于书中内容的梳理,还有两个方法,做笔记和做思维导图。我在阅读时会随手放便签纸,把书里“触发”我的点,及我从这个“点”想到的内容记在便签纸上,贴在相应的位置,等到最后把这些便签纸串起来充实书评内容。做思维导图则可以梳理整本书的框架,在这方面我推荐大家看啜饮湖水的麋鹿、漂泊小鱼等写的书评里展示的他们做的思维导图。

写作技巧,实际上《沟通圣经》《文心》都有关于写作技巧的内容,但是真正放大招的两本书是《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文案创作完全手册:文案大师教你一步步写出销售力》,都是写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呈现给读者,并让读者跟自己取得共鸣的书。把这两本书读通了,用活了,写出来的稿子,发网站上首页、发纸媒挣稿费都不是难事。

最后来介绍一下写书评的三个形式:

对单本书的梳理、个人看法总结。

主题阅读的书单,比如今天介绍写书评,就写了《沟通圣经》《文心》《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文案创作完全手册:文案大师教你一步步写出销售力》。

专题阅读的书单,比如沟通类的书单,可能就重点写《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写给内向者的沟通心理学》、《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争辩力:10%的沟通决定你的成败》。

这三种形式都是书评,我个人认为大家可以选自己擅长的,怎么顺手怎么写。

直接提高自学能力的2本书

原创2016-02-29鼹鼠的土豆人生补习班

我在职业生涯中感谢两位领导:毕业带我的大姐,她告诉我“你拿不到自己期待的薪水是你不值这个数。”上升期带我的大叔,他告诉我“你不用模仿任何人,你只需要把你擅长的发挥到极致。”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四种能力:沟通能力、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如果你想升职、加薪、被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这四方面的能力。

之前我们分享了《直接提高沟通能力的四本书》《直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三本书》。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直接提高自学能力的两本书:《我最想要的记忆魔法书》、《走出思维的误区》。关于自我管理能力的书单我会在下周整理给大家。

在介绍书之前,我还是要絮叨两句,自学两个要点,一个还是老生常谈的“态度”,另外一个是学习思维。《女神进化论》粉丝鳗鱼分享:学习思维和自学方法很重要,造成迷茫,收获不佳的三种情况,接触不久以为全面,掌握不多急于推翻,领悟不够夸夸其谈。学习最重要的是谦逊和耐心。

人生在世无非读书、历事、见人、行路都能学到东西,都是自学的途径,只要你愿意学,能够谦逊和耐心的吸收。

学习思维大家可能有点不理解,说通俗一点就是不在一个频率上。我发个网上的笑话大家笑完想一想就明白了。

有人问“我头像牛逼吗?”,另外一个人回答“像!”

两个频率不同的人很容易发生这样的事,很多人自学能力不高也是因为自己的逻辑和价值观跟所学内容不在一个频率上,而他又不会用学习思维逻辑去调整自己,换个角度用作者的逻辑去思考,而是强行按照自己的逻辑理解,如果是看书还好,顶多是觉得书不好,放弃了。如果是能找到作者“真人”就难免出现辩论、争吵。大家不信看看我每篇文章的评论,每篇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当然这也跟每个人阅读的目的有关,只是看看不想学什么,他自然就不用有什么顾虑,但是一旦你确定你阅读的目的是自学,那就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阅读,如果你介意“软文”里传播的知识,就去看那些不是软文的东西,不要一边看,一边跟自己较劲,这大大影响你吸收的效率。当然不较劲不代表不质疑,但质疑也要有质疑的逻辑,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较劲还是质疑,那就先好好阅读我推荐给你的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习惯,但是如果想提高自学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用其他的思维逻辑思考,学会用作者的逻辑思维去理解内容,然后吸收你需要的知识。

几乎每篇只要涉及个书名的文章都会被质疑软文,开始我也会回复辩论,后来想我这在家大着肚子每天早上6点起来找书、整理这四个书单,为的是那些跟我“频率”一样,每天催我更新,等我分享的朋友,想要通过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人。解释和争论,只在两种情况下有意义,一种是这个人很重要,一种是这件事很重要。既然都不重要,我还是赶紧把答应大家的书单写完,这样就可以放松的哄孩子、写稿、养胎生孩子了。正好借此机会回复为什么书单里的书后浪的多,准确的说是后浪小学堂的书多,后浪小学堂是职场培训书,所以不可避免的写职场书单就会出现后浪小学堂里的书。

《我最想要的记忆魔法书》

[if !vml]

[endif]

一般来说,人类的短期记忆大概只能保持7至9条信息——电话号码核心数字只有8个,就是这个道理;人的记忆潜能实际上是没有极限的;记忆力与学习能力直接相关,一旦记忆力提高,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自然水涨船高:大脑本身不会随着年龄增加而衰退,人的记忆力之所以衰退,主要是因为缺乏动力。在《我最想要的记忆魔法书》中,多米尼克不仅会跟你分享令世人惊叹的“多米尼克记忆系统”,教你用这一系统来培养惊人记忆力,还会为你揭示该系统开发过程中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走出思维的误区》

批判性思维方式和技巧的集萃,目的在于构筑创造性思维模式;有助于你在缺乏正规思维训练的情况下增进做出理性决策的能力;力求将思维技能与丰富实例相结合,并强调将思维技巧应用到争论和写作中。

请注意,这本书中文简体版一共有不同出版社、不同时间、不同译者的4个版本。各版本都有自己的封面,我就不一一贴封面了,大家买的时候一定要看看作者和目录,因为这本书本身的地位,所以很多名字一样,但是内容不一样的书出现。

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

《走出思维的误区》

作者:尼尔.布朗(美国) /等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原作名: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译者:张晓辉/等

出版年: 1994-3

页数: 226

定价: 8.80

《学会提问》

作者:布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批判性思维指南

原作名: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 a guide to criticalthinking

译者:赵玉芳/向景辉

出版年: 2006-1

页数: 269

定价: 18.00元

《学会提问》

作者: [美] M.尼尔•布朗/ [美]斯图尔特·基利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原作名: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译者:吴礼敬

出版年: 2012-12

页数: 251

定价: 35.00元

《走出思维的误区》

作者: [美]M·尼尔・布朗/斯图尔特・M·基利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批判性思维指南(修订第9版)

原作名: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Thinking

译者:张晓辉/马昕

出版年: 2012-12

页数: 236

定价: 29.80元

关于自学时候的创造性思维,其他书也有,但是篇幅很小,所以推荐一篇我公众号:人生补习班(renshengbuxiban)发的旧书摘《你能看多远,就能走多远:提高创造性思维的14个技巧》

每到春节前后,总有学生到家里来补习高考语文。干得时间长了,自然总结出一套规律来,借此说说语文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从题目性质说,高考语文的题无非三大类:一、记忆性的;二、套路性的;三、运用性的。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比如,“殷”这个字,既念“yin”,“殷切”;又念“yan”,“殷红”。这个没有二话可说,你必须记忆,神仙老子来了也解决不了问题。第二类是套路类的,看着吓人,实际掌握了套路,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答个八九不离十,比如“诗中某某字用得好,请分析,4分”,它的套路就是,先回答这个字当什么讲;再说说它的艺术手法,一般是拟人、比喻、对比之类的;然后自己围绕这个字说说这首诗;最后用“表达了……”写个主题,OK了,正好四步,4分。如果3分,那是没有艺术手法了;5分呢?艺术手法是两个呗——你不至于这么笨吧?

麻烦的是第三类,就是运用的题目,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上下,就在这一部分中彰显出来;而分数的拉开,也是这部分。好的语文试卷,就在这部分上有了“区分度”,而“区分度”也是教委评估一份高考试卷水平的重要标志。

比如这类的题目,“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你觉得四个部分分别说了什么内容?4分”;再比如,“你怎么看待周老爷子的处事方法?8分”(见小说《铁公鸡施粥》)。一到这种题,我们的学生往往回答得很不好,即便你告诉他,“注意分值,4分,说4条;6分,说三方面;8分,要么说两大方面,要么说四小方面”。但是,他还是说不出来。

其实,第三类题目涉及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if !vml]

[endif]

我个人认为,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由浅到深是三个,一、叙述能力;二、概括能力;三、分析能力。

先说第一个目标,叙述能力。其实就是会说(写)和说清楚两个方面。很多学习写作的朋友,一上来怵头的,是不会写,不愿意写。那么这个时候你必须静下心、狠下心,去写,坚持写。从写200字,到400字,再到600字,1200字,逐渐扩充。别怕写乱了,先写出来再说。有了量(字数),才可能考虑质(条理)的问题。你连数字都达不到——“我妈下班回家了”,怎么解决条理的问题?

但是,叙述有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大致是在3000字左右。当你写到3000字的时候,你必须停止了。因为这个时候你会犯一个毛病,就是事无巨细,流水账一般一泻千里。如果不停止,你写7000字,10000字,20000字,都可以。你以为你进步了,恰恰相反,你退步了,你退回了开始连200字都写不出来的境地上。此时,你必须强制自己,将字数控制在3000字之内,要张弛有度,要详略分明。至于哪里详?哪里略?看你要表达的主题了。

我看过一个学员的文章,他开始写800字都费劲,后来写到3000也不成问题。我说“收”,对方不收;照着7000字写。我说你完蛋了,我没法教你了。他写了一个“哥本哈根游记”,近8000字,我说一句话可以概括,“我到了哥本哈根”,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了。

只有完成了详略得当的“说清楚”部分,叙述才算成功,才能进入下一步,概括。

[if !vml]

[endif]

概括不是简述。简述是详述的“缩写版”,仍属于叙述的部分。概括是用自己的话,对叙述的事件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总结,是理性分析之后语言的凝缩。比如,杨澜采访余光中,谈话分了四个问题,请概括。你一看,发现这四个问题是:1、关于乡愁怎么来的;2、关于为什么写作;3、关于诗歌的走向;4、关于汉语言的异化问题。我们学生往往不会概括,我归结为他们的数学没有学好,所以在教学生的时候,我特别怕这句话,“老师,我是文科生”。所以,对于“概括”写不好的人,我建议你先做点数学题,实在不行,做推理题也行。比如四个图,每个图中间有几个点、几个方块、几个三角之类,推出第五章图应该是怎样。再不行,强制字数,凡是概括段落超过15字的,重写!

概括建立在叙述的详略上,因为详略有了,代表你理性的侧重有了;所以,叙述呈“流水账”的人,你放心,他的概括好不了。

同时,概括又是分析的基础。

最后一层,也是最难的一层,是分析。

分析又分为两个小部分,一是就作品说作品的分析,一是阐述自己的观点。到了这一层,差不多“原形毕露”了,读过几本书?看过多少作品?有多深理论根底?人生阅历是怎样的?一点也骗不了人。微信上讨论问题,有的人到这儿,要么不说话,要么勉强说一点,离题万里,要么转移话题,“谁知道圣罗兰口红又出什么色系了?”基本就露了底。所以,看微信也是看人,没有大错。

[if !vml]

[endif]

那么,爱好写作的人如何训练自己呢?

方法不是很复杂,你去看一部故事情节比较强,同时又有几分情怀或者哲理的电影,试着完成下列几件事:1、给别人讲述这个故事,把人家讲得耳朵竖起来听,而不是讲得人家昏昏欲睡;2、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3、找一个或者几个角度,分析这个电影本身;4、说说你从电影中得出的道理。

举个例子,看《罗生门》吧。

叙述这块不说了,说概括。“一个武士死在山上了,胸口有伤,但是凶器没有了,于是,强盗、死者的妻子、死者的鬼魂、旁观者,分别讲了四个既有相同部分、又有不同结局的过程。”——这叫概括。

那么简述是什么样的?“一个武士死在山上了,官府抓到了一个强盗,他交代了怎么杀死武士的;又找到死者的妻子,她讲述了丈夫是怎么死的;又经过巫师调出死者的鬼魂,讲述了自己被害的过程;最后一个是樵夫,作为旁观者讲述了第四个版本。每个版本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这叫简述。

明白了吗?

分析:武士讲述故事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他是强调下层者对上层社会的反抗。死者的妻子讲述故事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她是强调自己作为女性的冤屈。死者鬼魂讲述故事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他是在强调自己贵族身份的高贵。旁观者的讲述应该是最客观、最真实、最没有水分的,因为他不是利益当事人。但是,因为那把镶嵌了宝石的匕首的丢失,与旁观者有了干系,所以,他的讲述也不全是真实的。

道理呢?至少两个吧:1、人,都有为自己利益而部分说谎的本能。2、没有所谓的“绝对真相”,任何真相都是相对的;而且,别看人们说着“我们要看到真相”,实际上,真把“真相”放在眼前,大部分人受不了,真话难听,真相么,嘿嘿,难看!

当然,你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和尚代表什么?赤裸的婴儿代表什么?为什么一直在下雨,结尾时太阳出来了?

最后说一点,语文教育和高考语文,不是培养作家诗人的,不是显示你才华的,是培养你能力的。这个能力就是:会说,说清楚,说准确,能概括,能分析,并最终形成文字。

以前跟大家分享了高效码字的10个小技巧,不知道试过的象亲有没有写到飞飞飞...飞起呢?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Evernote写写写团队领袖Forrest Dylan Bryant,跟大家一起分享他用印象笔记完成整部小说的经验和奥秘。

跟许多作家一样,我过去也只是把印象笔记看作是整个写作系统中的一个小零件而已。我用它来捕捉写作灵感,保存调研笔记,真正到提笔写作的时候,肯定还要找个专门的写作App来完成。像Word,Scrivener,Google Docs和Ulysses,这些我都用过。它们各有优势,然而似乎都不适合我。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vml]

[endif]

过去几年我一直在用印象笔记,慢慢的也越来越顺手,但我注意到,我一直局限于用它来记录个人想法和工作项目。最后,我决定叫停这种不断切换App的写作模式,打算就只用印象笔记来完成一篇一万字的小说,不在转战另一个平台。坦白讲,这个想法多少有点冒险,因为我正在赶一个deadline,庆幸的是,此番尝试比我预想的要顺利的多。

当我不用费脑筋去适应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界面和操作方式,我的写作速度明显加快。省去了花费数小时来调格式和排版(影响我写作效率的罪魁祸首),我便可以直接开写。借助印象笔记高级帐户,不管是在我的家用笔记本电脑,工作笔记本电脑还是手机上,随时随地打开App,都能写一两个新句子进去。我从未遭遇过想法断线的窘境,因为写作就如同在我指尖,动动手指便可创作。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vml]

[endif]

在搞定几个中篇后,我已经摸清这套系统了,足以完成一部鸿篇巨著了。具体如何使用印象笔记来创作小说,且听我慢慢讲给你。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1.整体部署,从笔记本到标签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你的小说可能已经动笔了,但现在花点时间好好梳理一下,能让接下来写得更顺。需要调整的部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笔记和笔记本

要是写小说的话,最好建个专用笔记本,并为每一章单独创建一条笔记。

除此之外,我还会创建这么几条笔记:

*片段:这条笔记是用来记录平日里脑海闪现的只言片语,因为我也不知道它们最后会被用在何处。

*问题汇总:每天动笔之前,我都要回看前一天写的内容,把逻辑有问题或者表述不清的地方记录下来。可别小瞧这一步,这种自纠自查能让整部小说情节衔接紧凑,结尾震撼有力,更能在日后修订阶段帮你省下不少时间。

*删除的场景:完成草稿的过程中,有时候我总忍不住想去精雕细琢,大加修改一番。所以一旦实在手痒,想删了这部分,我就把它放在这条笔记里,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你也可以创建好几个条笔记,用来记录调研(我建议一个话题一条笔记)、人物关系表、情节设定和小说框架。

2.标题和分类

第二步便是确保所有笔记的命名遵循同一套命名规则,这样每条笔记都很清晰。

对于小说章节内容,我喜欢“【小说】第1章:标题XX”这种命名格式。对于人物,我总是采用“【小说】人物:特朗普”这种格式。调研的话,我惯用”【小说】调研:方言和俗语”等其他格式来命名。选用一种行之有效的命名方式,然后一直沿用。

温馨提示:尽管在上文的三个例子中,我都使用了“小说”这个名称,但我只是打个比方。实际上,每个项目我都会设一个三字代码。这样比较清晰明了,不容易搞混淆。打个比方,最近我正在写一部叫做“印小象”的小说,每条笔记的名称都是以【YXX】打头。

此外,我还会是按照标题名字母顺序排列笔记。尤其是对章节列表来说,这个方法非常有用,能让章节笔记井然有序。要是你更倾向将最近编辑过的笔记置顶的话,大可再设置回去。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vml]

[endif]

.标签和快捷方式

这一步可谓是点睛之笔。没有标签的话,笔记将很难快速定位。设置标签和快捷方式是为了不用搜索直接查阅笔记,让文字在指尖流淌。我在创作小说的时候,会为每类笔记添加专属标签:

小说

小说-章节

小说-人物

小说-场景

小说-情节

小说-调研

温馨提示:虽然我在这些例子中均使用了“小说”这个名称,但是为每个项目创建一个独特的标签很重要,否则你会发现故事一多,一个不留神笔记就混在一起,很伤脑筋。所以在实际写作中,我依然沿用笔记标题里的三个字母来作为标签。

当我添加新的笔记到项目中时,除了添加通用标签,我还会加上一个专属标签对笔记进行更细致的归类。

设置好标签后,你通过搜索“小说章节”这一标签,便可立即打开笔记列表中的所有章节笔记,其他笔记则不会显示。你要是为每个标签创建一个快捷方式,连搜索这一步都能省了。只需点击快捷方式列表中的标签,你要找的笔记就会跳出来。

秘笈1:如果你想更酷一点,不妨在标签里加入emoji表情,查找起来会更快哦。

秘笈2:为小说人物创建额外的标签,这样在章节笔记显示的时候,你可以对其进行筛选。这能帮助你对人物发展做到了然于胸。

2.写作进度表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当我需要完成一个大部头写作项目,比如小说,光靠笔记本列表是不够的。我需要将所有笔记集中在一个地方,以便我可以从头到尾管理整个项目。

给这条笔记命名,比如“【小说.进度表】,然后加上所有与该项目相关的主要标签。这意味着我每次使用标签筛选笔记时,这条笔记都会显示在搜索结果里。另外,因为进度表前面有个句号,所以每次我按字母顺序排列时,这条笔记总是在列表顶部。进度表笔记里都有些什么呢?可以说,包含了一切。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基本信息:笔记上方是一个简单的表格,列出了小说的标题,类型,目标字数和系列。我还插入一段小说提纲,简要介绍了小说内容(链接到我写提纲的一个工作表)。我还链接了一个表格,跟踪我这个月的写作进度。

*任务清单:这是我在开始和完成时查看任务的地方。任务可能包括列出故事提纲,概述情节和撰写初稿。等到需要编辑的时候,我也会这里添加任务。

*情节提要:比提纲要长,会用四五段文字从头到尾描述整个故事。

*章节分析:这个表格里,我会用一句话总结每一章中发生的事情(或我认为会发生的事情)。如果我感觉条理很清晰,我甚至可以提前填写,但通常情况下,我都是边写边总结。每行都有一个复选框,所以我一眼就知道我已经完成了多少故事。我还添加了每个章节笔记的链接,需要查阅的时候,我一点链接就能跳到某一章节。

[if !vml]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大象特意为你准备了写作进度管理模版(点击阅读原文)哦~

我的故事到这就说完了!这个写作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它的的确确帮我理清线索,让我的小说创作过程一帆风顺。我希望我的这个方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也能够帮到你。

加油~期待你的作品!

不用花2万8也能成为写作达人

原创2017-03-15鼹鼠的土豆人生补习班

随着付费阅读、自媒体、知识变现的兴起,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读写能力可以带来的惊人财富,这也成为门槛较低的投资途径。相应的培训班也是越来越多,最近看到一个卖2万8千元的写作课程,号称可以一个月塑造写作达人。本来以为不会有人报名,没想到我朋友圈就有土豪“投资自己”,跟她们俩借了上课笔记学习了一下。呃,其实就是总结了几本书内容,连案例都是书里的,只不过老师把书拆解,讲出来,然后组织实践而已。

我经常在微信公众号发广告,大家也没拉黑我,为了表达我的感谢,我决定把这个课程涉及的书和逻辑总结一下,分享出来,然后我也组织群,大家打卡实践。

[if !vml]

[endif]

写作跟理财一样,想要开始首先要有思维,很多人学习写作是从技巧、流程开始学习的,这样的顺序错误很容易造成写不了多久就“江郎才尽”了,然后就放弃了。学会用写作思维思考以后,你会发现你听到、看到、体会、思考的东西都能成为你的写作素材,而每天都在经历,每天都会遇到新的人和事,这就让你的思路源源不断。

写作思维启蒙,首推当然是《朱天衣的作文课》朱家出了一家子作家,跟这种思维是分不开的,同样有类似语文思维的书还有《文心》,这都是通过引导读者形成写作思维,把写作融入生活,从而提高写作水平。这套书没有写作指导,更多的是写作思维的启发,以及开发写作思维的游戏。这套书最大的好处是有音频,可以下载到手机里听。

形成写作思维之后,就进入写作流程阶段,这方面推荐《完全写作指南》,写作六大步骤

第一步了解你的目标

第二步了解你的读者

第三步用头脑风暴锁定你想表达的内容

1.想出的点子越多越好。

2.不要审查,不要评论。

3.接受不同寻常的想法。

4.合并改进你的点子。

第四步组织文章

第五步写初稿

第六步修改

无数作家都是按照这个流程写作,这也是普遍认为效率最高的写作流程。不过这本书的缺点是在创意性的文案写作方面比较弱,建议补充安妮特·西蒙斯的《故事思维》,6大故事模板,9类讲述技巧,10个情景策略,全面升级你的故事思维。

完成了思维、流程这2步,接下来是素材积累,素材积累我推荐《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零秒思考》,每次推荐《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都有人说功利性阅读不好,在这里我也说一下,我们读书的目的,获得知识、获得信息、消遣。前2种目的都是功利的,大家看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学会写作,获得与写作相关的知识,这就像你在考试前看书一样,以获得知识为前提看书,提高阅读的效率,积累更多的素材这是非常正常的事。

有了思维、流程、素材,剩下的就是写作习惯了,古川武士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把习惯养成分为3个阶段

阶段一:反抗期(第1天—第7天)很想放弃

阶段二: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容易被影响

阶段三: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感到厌烦

2万8千的课程设置成30天的原因也是如此,利用30天的课程帮助学员完成一个习惯的养成。

有兴趣的可以一起阅读《朱天衣的作文课》、《完全写作指南》、《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三本书,有这3本书的写作爱好者,也可以加入我们的写作社群,互相监督、交流努力把这个习惯养成。

《朱天衣作文课》出版方官方书店购买二维码(现在买送笔记本)

[if !vml]

[endif]

完全写作指南》“人生补习班”有赞书店购买二维码(现在买送《秘密花园》速写本)

[if !vml]

[endif]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人生补习班”有赞书店购买二维码(现在买什么都不送,不过你可以跟《完全写作指南》一起买,这样就不用单独再花邮费了)

[if !vml]

[endif]

越来越少朋友写公众号了。能做到每日更新的,不是早早就团队化,就是专职进行公众号写作。手头还有一两项其他工作的,更新频率都大幅降低了。

我对所谓“自媒体”的理解是,技术提供了一个平台,简化了“写作-阅读”的传统途径,放到从前,作者要投稿,编辑要审稿,后期要排版,印刷,收集销量数据读者反馈,现在这些环节都被省去了,自媒体人拥有了独断权,直接面向了读者。因为减少了中间环节,成本大大降低,所以作者的口袋丰满多了。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这个变化显然改变了“写字人”的生存处境,从前出现在时尚杂志高光泽铜版纸上的护肤品广告,搬到了时尚博主的推广里,从前写“读者来信”专栏的,现在坐诊公众号解答各类情感问题……纸媒拥有的资源被自媒体人们重新瓜分,“在家坐着挣钱”成了一种流行。然而兴冲冲的日子过去后,自媒体人面临的窘境是——以前杂志跟报纸一订就是一年,而现在读者动动手指就可以取消关注,终于自媒体人们也捡起了编辑的压力——订阅数、阅读量、转发率,这些数据直接地摆在面前,怎么能假装没看到呢?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他们成为了自己公众号这个“小杂志”的主编。从纯粹的意见表达者,慢慢过渡到,一个整体的筹划者,要做社群,要跟热点,所以当明星出点什么事情,自媒体人被迫深夜写稿的时候——不用同情他们,他们困并快乐着,至少那天有了个保证阅读量的选题。

大多数公众号做到今天,都变得面目模糊起来。这些批评也针对我自己——要知道真实的意见表达往往是危险的,人们对异见者的态度,并没有自我标榜得那么宽容。碰到跟自己相左的观点时候,很难有耐心去理解,反而常常会干脆地,跳到道德高地上,对异见者进行人身攻击。最后,作者们被攻击得怕了,一致决定,从今后,写四平八稳不招骂的文章,做尽量不留把柄的好人。被理解变得越来越难,索性埋头挣钱,表达“出格”观点的代价越来越高昂,索性,大家在政治正确的范畴内兜圈,写一些,本质跟十年前读者杂志也没什么区别的文章。

也为了阅读量着想,公众号作者们想当然地,开始写一些“解燃眉之急”的文章。怎么瘦下来,怎么找到男朋友,怎么判断男朋友有没有出轨,怎么挽回男朋友——当然还有被我调侃过千百遍的,“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全看这一点”。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vml]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这些“指南”真的有用吗,当然未必,或者说,它们压根不需要管用。营销的重点从来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煽动焦虑,就像我们看路边分发传单的外语培训机构,他们招生的方式不是靠宣传老师有多么好,课程有多么科学……而是强调再不学英语就落伍了,落后就要挨打了,而他们可以迅速地,替你补上这个人生大缺口。

这么写当然也没错。这个时代的终极主旨是焦虑。只有焦虑能迅速引燃人们的分享欲,所以二十岁的年轻人在朋友圈转发《上了211仍然一无所有》,三十岁的人关心日元汇率走势,四十岁的人踌躇着要不要走出舒适圈创业为财务自由最后一搏,五十岁……那些养生谣言,针对的不就是知天命年纪的人,对于健康、空气、水源的焦虑吗?

公众号写手们要做的,就是揪出特定人群的焦虑来,反复鞭尸。然后提供一些若有若无的解法。

所以造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窘境——无数写作者抱怨说,做自媒体“伤身伤肝”,要忍着不适起各类爆款标题,要三更半夜不睡追热点,要谨慎表态以免冒犯读者的三观,同时还会质疑自己的水准是否在过度写作中被稀释。而读者,终于审美疲劳,打开率越来越低,一个个大同小异的号,看久了都想取关。

别误会。我不想跟我的读者们讨论“公众号”何去何从的问题,这个行业就算死掉了,我也觉得没什么好过分解读的。我真正想聊的是,我们还有没有可能,把注意力分配给一些,无用却优美的东西,我们对“美”,对“人”,对一切宏大的但不可能切实改善你生活质量的命题,还有没有残留一点兴趣?

我前阵子去华东政法大学做了个小活动,学弟学妹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为什么决定读研?这个问题在今年九月份之后被频频问起,毕竟我所处的这个行业,确实,最不看重学历。

我当时在台上问他们,你们不觉得读书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吗?

大家都笑了。我也跟着笑。在哄笑声中,慢慢拼凑出了我的答案:“我觉得,在这个一切几乎都可变现的年代,坐在十个人的小教室里,学可能一辈子也换不了钱的文学史,写其实也没有人认真看的论文,站在前人肩膀上,四处偷瞄还有哪个学术观点的山头没有插上小红旗。这个事情很蠢。可是有时候,听老师讲那些古老也隽永的东西的时候,会觉得这个教室里的风,也刮得特别慢一点。”

“那种花大力气,在一颗小石子上雕一朵花的感觉,让我觉得很浪漫。”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虽然我不相信二十多岁是最好的时光这种说法……但假定真的是的话,很高兴我最好的时光都拿来浪费。”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vml]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前阵子姬霄写了篇文章,一开篇就夸我说,我在他认识的女孩里情商排名前三。被这么个聪明人夸情商高,难免会有种被“钦定”的感觉,很多读者也来后台问我,既然你情商那么高,教教我怎么办吧。

大概我在一些领域上拥有特别的天赋,比如能够很轻松能记住别人的生日和喜好,能察觉到对方稍稍的不快或不安,说句大言不惭的话,我很早就发现,如果我一心想讨好谁,我一定能做到的。但姬霄还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性格其实是一种自我选择,换而言之,你是主动地,把自己训练成了一个会察言观色,在人情世故上过分举一反三的人。

仿佛也是。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这些年我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发表文章,收到了很多善意,也接收过很多同龄人大概难以想象的恶意,慢慢的,我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大度的,温和的,对什么事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说真的我有时候会恶作剧地想,我真的还会有哭到哭不出来的时刻吗,毕竟现在能激怒我的,只有不认路又不肯开导航的专车司机。

如果你早两年问我,要怎么圆滑地,低成本地实现人际交往,或者达成某一桩好处,我大概能津津乐道好一些。可是又过了两年了。我开始疑心这世上压根没有捷径,或者说,捷径本身无意义。公众号后台常常会收到陌生人的来信,问我要怎么从失恋中走出来,或者要怎么拿下一个男孩子,我都一概不回复,一是觉得人越是绝望时刻,越容易迷信一切外人的说法,而我不敢贸然为你做一个抉择,二是,我相信人没必要急于从情绪里挣脱。人生固然漫长,失恋和失态却都不常有,你就安心体验那种心碎或者心焦的感觉,挺好的。

因为自我修炼到十二分好脾气的我,要是偶尔碰到让我气急败坏的人,说实话,我会一边生气,一边偷偷兴奋。人们常说“放心放心”,但心脏老放在水平面上也不好,还是要提着心,吊一吊胆,才算有意思。

[if !vml]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我不觉得这个公众号是个感情号,就像我从不认定自己是个情感博主。我对到底要怎么搞定一个人既无造诣也无兴趣,我不是说那些“教程类”的公众号不好——我只是讨厌一切粗暴的结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们却回避了人性中婉转的一面,说“够美够有钱就行”。

拿这个偶尔励志还行,用来洗脑,就有点过了。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人生有点像赴宴,酸甜苦辣的菜,原本就该亲尝。他们现在却递给你一瓶鸡精,说这个榨取所有食材的鲜味而成,你吃这个就行了。鸡精当然无害也不难吃,可是错过了一席的菜,不觉得可惜吗?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你怎么跟男孩子聊天的微信爆款文真的比《安娜卡列宁娜》更有助于你的感情生活,可是,人生还是要亲口尝一尝什么叫“丰沛”啊。

我很少对别人的生命幸灾乐祸,但当我听说,一个常教同性“有钱又美就行”的女博主离婚的时候,我真的忍不住“啧啧”了两下。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我不觉得爱需要卑微,但一定需要谦卑。总想着自己手上的筹码,很难和爱情真正产生交集。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虽然写公众号跟搬砖没什么本质区别,讲到底都是个体力活,但我还是希望,所有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东西,少一点戾气,多一点有趣和开阔。我管不了别人许多,我能做的,就是维持一点起码的底线——我不喜欢流行语,所以我尽量不用它们来佐证“有趣”,我有语言洁癖,所以我这里不会出现“xx中的爱马仕”这类话,我甚至不喜欢雄赳赳的口号,所以恕我直言,我甚至都抗拒“口红我自己买,只要你给我爱情”这一套说辞。我常常想我要是男人,肯定觉得与其忍受这种“政治正确”的废话,还不如掏钱买几支口红算了。包啊,鞋子啊,珠宝啊,都同理。我每次看姑娘一脸正气地说这些,都会暗搓搓地想,这不就是你们所控诉的男权社会的“谁赚钱谁嗓门大”那一套么,只是从前男人们希望下班后老婆适时递上拖鞋和热茶,你们以“爱情”的名义要求男朋友晨昏定省随时恭候。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我永远提供不了一个正确的解法。这里会有的,只是一些不说谎的故事。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vml]

[endif]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我不知道在双十一的前夕说这些是不是有点没趣。过去的两周里我一直没有更新这个号,也没有干什么正经事,只是散漫地读书,跟朋友聊天,坐在床上看电影看到睡过去。我觉得很愉快。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就像人们总要在清空购物车之后,才会想起双十一的本质是单身节。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也会在冲动和激动轮番主宰后,重新坐下来,聊聊远方,音乐,和永恒的夜晚。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希望届时我们会在。

公众号创作指南

原创2016-10-11和菜头槽边往事

[if !vml]

[endif]

ndif]

一之前在《得到》写了一篇鼓励大家都来写作的文章,许多人因此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关于微信公众号的问题。作为一名公众号长年写作者,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下各位的问题。

1、微信公众号应该如何排版?

回答:参考《微信公众号的格式》,这是我在2014年写的旧文了。当时都还没有回复和赞赏功能,连阅读计数器都还没有打开。三年之后,情况有了许多变化。比如说现在有了大量微信排版编辑器,可以为文章增加各种标签、小标题和分隔符;再比如说微信公众号的生态里也发展出了所谓的“微信体”,用诗歌的段落形式加表情包写作。

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不要在表现形式上浪费太多时间,而应该专注于写字本身。毕竟,大家都是写作的业余爱好者,能把文章完成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况且写文章本身才是大家最早出发的目的。要知道,你太容易在某个编辑器里东试西试,随随便便就消耗掉一整个宝贵的晚上,却连一个字都没有写。

2、如何拿到原创标识、评论权限和赞赏?

回答:我不清楚微信的运作机制。在早期,的确有过邀请制,但是这早已经是过去时了。从读者的反馈上来看,有两三周就拿到这些权限的,但也有写了一年也没有任何动静的。所以,我猜想后面可能是有一套算法,根据账号发布内容的原创程度,更新频次,以及阅读和互动数量,判定一个账号的内容是否有价值。

如果我猜测的是正确的话,想拿到这些权限除了保持原创之外,在早期要主动分享内容到群组和朋友圈,尽可能让更多人看到,并且帮你点赞。机器大概永远也不能识别文字本身的质量,但是,机器可以从读者的行为上判定一篇文章的价值。就像是我,受欢迎的文章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达到10W+以上的阅读,但是较为艰涩的内容可能一周之后也只有两三万点击,这是非常清晰的事实。

3、如何增粉?

回答:如果我告诉你说“请先专注于写作本身”,估计这话你不爱听吧?嗯,你觉得遥远的路途可能是最近的,而你以为的捷径可能是最遥远而痛苦的。你最早渴望获取的,未来一定会成为你痛苦的负担,想要摆脱却又不能。你总是会为你所贪慕的事物所绑架,最终分不清楚自己的本来面目。

好吧,你在微信写作的话,要永远记得一件事情:微信是基于人际网络的通讯产品。因此,它的传播规律和微博、BBS这样的媒体式传播不一样。你在微信公众号做任何动作,都会如同水面上的涟漪一样,透过层层人际关系一圈圈向外传播。所以,对于新手而言早,最早的读者就是你的亲朋好友。如果你的文章能够打动他们,他们愿意为你分享到微信群或者朋友圈的话,那么,你的文章就会进入到新的社交圈子,并且逐层向外传播,从而为你带来新的读者或者关注者。等你有了这样的初始读者群,增加新读者的方式会有很多,届时这些方法会主动来找你。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永远不要忘记在文章的最后写上一句话“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并且附上你的公众号二维码,鼓励读者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做和不做之间的区别极大。因为懒是人之天性,如果你不发出明确的要求,不提供快捷的操作方式,那么别人就永远不会动一下指头。你想要得到更多读者,那么,你就要明确地告诉别人:请加我。也许每篇文章因此而来的人并没有几个,但是一年下来这个数字会很客观。在微信增加读者这件事上,一夜暴富极为少见,你能争取的是细水长流。

4、如何减少掉粉?

回答:首先,你要试着接受一个微信公众号写作的基本事实:只要你发内容,就一定掉粉。人性总会让我们顽固地相信那些静态的概念,我们喜欢数字增长,而且认为数字增长就是每日每项数据都在增长。但写了那么多年微信公众号下来,无论是我个人的账号还是他人的账号,读者数量的增长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任意一天里,有新增的读者进来,同时有读者取消关注离开;在任意的一段时间里,有些日子读者数量是在增长的,而有些日子读者数量则是在下跌的。

放心,你没有错做什么,甚至也没有写错什么。人们取消关注,有时候只是因为心情不好,有时候只是因为觉得你的更新打搅到了他,而不是因为你的内容有什么问题。人们来了又去,数据每天涨涨跌跌,这个动态的过程会一直维系下去。而你需要关注的仅仅是:那些每天、每周都来看你文章的人是否依然在增长?因为他们是你的死忠读者、近卫军团,在你真有好内容提供的时候,他们会爆发出惊人的传播效率。而在平时,他们还愿意来读就好,甚至点不点赞,回不回复都不重要。至于说那些路过的读者,他们来得也轻易,去得更轻松,不要因为他们带来的数据波动而难过或者狂喜。

如果这能让你感觉好过一点的话,下面我贴一张近期每天取关我的读者数量统计:

[if !vml]

[endif]

生也好,写作也罢,从来都是长程跑。所以,你无需为短跑运动员的来来去去而太过在意,因为,他们注定不会和你同路多长距离。甚至我要告诉你:他们之所以来,完全是个误会。

5、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是不是已经过去了?

回答:你究竟想干什么呢?你是想写点东西,还是想要在微信公众号里扬名立万,甚至打算在这里创业?如果是前者,红利期是否过去了和你没有一毛钱关系。因为你选择写作这件事情,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为了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为了理顺你的思路---当一件事情你可以条理清晰地写下来的时候,你多半也已经考虑清楚了。甚至是为了证明你的存在,因为许多人和许多事从你身边匆匆经过,如果不记录下来的话,你所有的经历会随风而逝,消失在记忆深处。而在那些人和那些事经过多年之后,你的文字依然还在,记录了你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痕迹。

如果是后者,让我们明确两件事情:1、写作和任何行业一样,只有进入前5%才会有出名的机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想在写作上博取关注甚至是大量收入,那都是完全无望的事情。想一下就能知道,为什么你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全行业前30%都不可能,换了写作,你陡然之间就不同了?就可以迅速突入前5%?你当写作是什么了?起点几十万作家,超白金作家不超过20个,写作的专业领域内竞争一点不比金融行业的竞争轻松。

2、迄今为止,微信公众号里依然缺乏足够多优秀的内容。红利期隐藏的含义是:哪怕我写了一手垃圾文字,也能够在短时间获取足够多的关注。优秀的内容从来不会被错过,而且违背了你看到的任何创作铁律。还记得描写远洋航船上残酷的谋杀和内斗的那篇文章么?它的长度超出了所有微信公众号写作指南的建议,没有用“微信体”,没有表情符,没有卖萌,但是它依然是所谓的爆款文章。有没有红利期,这样的内容都会受到欢迎。

最后我想说的是:人人都想轻轻松松获得流量,于是,所有网上可能的流量洼地都会被发现,然后被填平,获取流量的成本会拉升到平均价格。而所有轻轻松松获取到的东西,最后也会轻轻松松溜走。人们不会爱上没有付出过任何代价就能获取的东西,别轻易让你自己的内容贬值。

6、我应该写点什么?

回答:万分感谢!终于遇见一个和写作有关的问题了!在每一天的生活里,你总能遇见你想要和人分享的事,你也总能遇见你想要和人讨论的话题,你也总能遇见瞬间占据了你全身心的情绪---悲伤、狂喜、愤怒、忧伤、幸福、妒忌、性欲、饥饿感......总之,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免被这个世界所触碰,你很自然就会有所感触。这些感触你总要表达出来,除了聊天、微笑、吵架、咒骂,你现在多了一个选项,那就是:写下来。

许多人对写作有各种错误的成见。认为写满1500字以上才是写作,认为必须要像个作家那样遣词造句才是写作,认为必须笔下言之有物必须文笔精致漂亮才是写作,甚至认为必须用钢笔和稿纸坐在灯下喝着咖啡写硬笔书法才是写作。这些倒霉的成见都集中在写作的外相上,和写作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只不过是想着扮演一个心目中作家的样子罢了。

什么是写作?这可能就是你所见过的最早的写作:

儿子,妈妈去上班了。午饭在冰箱里,你起床以后热一下吃。妈妈。

X年X月X日

觉得不是?那你想象一下:有一本书,打开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全是这样的留言条文字,记录了一家人十年里所有的留言条。你可以从中获悉在这十年间他们家发生了什么事情,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变化,新养了只猫或者换了部新手机。在我这里,就是《生日快乐,和菜头先生》系列。

或者这样写在墙上的文字:

小强你个打小报告的王八蛋,有种放学别走!

这就是很好的一个开头,有明确的事件,有强烈的情绪,以及足够的悬念抓住人继续看下去---放学究竟堵住了对方没有?打起来没有?在我这里,就是《国足球迷欠我一个道歉》这样的文章。

极为复杂和精巧,充满技巧的文章,在一开始都从一个简单事件,一种简单情绪发展而来。重点在于,你需要立即写下来,哪怕只是几个句子,也要抓住那一刻你的想法,你的情绪,立即写下来。而不是等到专门的时间来做“写作”这些事情,坐在凳子上磨屁股,等待灵感的降临,等着自己想出某个主题......

好了,12:16了,我感到很饿,就到这里,就先写到这里吧!下课!

题图摄影:Sergey Klimkin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可以说,现在没有把家事放在微博上供全国人民讨论,简直就算不上是个真正的明星了。

公众号创作指南(续)

原创2016-10-12和菜头槽边往事

[if !vml]

[endif]

a cabezaTango for Four - Tango for Four No. 2[if !vml]

天的文章《公众号创作指南》发布之后反响非常热烈,访问量应声下跌50%以上,这让我确信自己是真的写了有价值的文章。因此,今天继续。如果访问量再跌50%以上,明天还有第三篇。

(如果没有看过昨天的文章,请点击右边阅读:《公众号创作指南》)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7、去哪里找文章的题图?

回答:许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其实你们距离正确答案只有今天文章配乐标题那么远。网上有大量的图库,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免费图库。所以,只要把问题换一下,提交给搜索引擎,很快就能找到一批答案:国外免费图库。这里,我想额外提醒几件事情:

(1)虽然在这个国家的互联网上,一贯盗版横行,内容农场泛滥,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够尊重版权。尤其是图片版权,摄影家比不文字工作者,他们的署名权更容易遭到忽略。可以参考我的公众号,在每篇文章的结尾都要为摄影家署名,而且标注授权状况。别的人我管不了,但是既然许多人宣称是看了我的文章,受到鼓舞才开始写作,那么,也请遵循《槽边往事》同样的版权态度。

(2)如果可能,请去查一下“创作共同协议”,了解一下CC0协议的含义。事实上,根据CC0协议反向查询,可以找到更多的免费图片资源。也请记住一点:愿意声明作品遵循CC0协议的摄影师,他们等于是放弃了自己作品的一切商业利益,免费把资源贡献给互联网。所以,你引用了他们的图片,为他们署一下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3)使用国内摄影师、画师的作品之前,最好征得他们本人的同意,尤其是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图片,不要贸然直接下载了就用。如果觉得和人打交道太麻烦,一来一去索要授权太浪费时间,你可以使用网上正规的免费图片库,或者在有了收入之后像我一样在www.shutterstock.com直接购买。

最后,提供几个图库(最好自带梯子):

http://stokpic.com/

http://pixabay.com/

http://finda.photo/

http://unsplash.com/

http://www.gettyimages.com/

8、为什么找不到我喜欢的歌曲给文章配乐?

回答:首先,给文章配乐并不是必须的。在Blog时代里,就打开文章是否自动播放音乐,曾经掀起轩然大波。总体上来说,配乐对于读者的阅读是一种打搅。而且,给他们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为了听音乐他们不得不戴上耳机,或者找一个较为安静的地方阅读。此外,每个人的音乐品味并不相同。你之蜜糖,彼之砒霜,你总不想因为自己贴了一首《老司机带带我》,造成读者取关吧?

需要说明的是,微信公众号里能够引用的音乐来自QQ音乐,毕竟都是腾讯旗下的企业嘛。所以,你能选取什么曲目,取决于QQ音乐的曲库是否已经收录。所以,经常会发现你在虾米或者网易云音乐里喜欢的歌曲,却无法在微信公众号里引用的情况。同时,因为QQ音乐和其它音乐网站有协议,所以在QQ音乐里可以听其它第三方音乐网站歌曲,但这些歌曲并没有进入QQ音乐曲库,也就无法在微信公众号里引用。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因为音乐授权是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进行,所以你在微信公众号里贴的音乐,海外用户很可能无法收听。

当然,也有人一再表示过:可以通过下载音乐,然后在微信公众号上传的方式解决QQ曲库没有歌曲的问题。这里我要预先警告你:如果你的微信公众号有朝一日读者众多,而且你有盈利的行为,那么音乐公司可以直接起诉你。你别忘记了一点:之所以能在微信公众号引用QQ音乐的曲库,是因为QQ音乐已经替你支付过了音乐版权费。而你自己上传的行为,未经任何授权,是标准的盗版。

之前,我为了能够在《得到》APP的专栏里使用小河的《无爱》,为此专门联系了他的团队,支付了版权费用。但在国内,索要授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在公众号播放一次万有青年旅店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我联系了他们的经纪人,按要求发出了E-mail,但是三个月已经过去,至今石沉大海。

10、作为普通人,我是随手写写就好,还是写专业比较好?

回答:这是那个《小马过河》的故事。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就像我这样,结果你也看到了:写了十几年,才终于勉强达到畅销书作家的及格线,而且头发已经几乎掉光了;写某一个专业领域,像李笑来那样,结果你也看到了:在《得到》没有2个月,谈如何实现财务自由这一个话题,吸引了超过7万以上的付费用户,销售额1400万元人民币以上;就写一个主题,像南派三叔那样,结果你也看到了:《盗墓笔记》系列小说销售过千万,电影票房过10亿,就连衍生内容而成的网剧《老九门》也产生了100亿次以上的播放,成为今年暑假的网络剧王。

这就是在写作上博和专之间巨大的差异。但是,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些事情和你没什么关系。

我一直在谈的是普通人在业余时间搞创作。在我看来,对于普通人来说首要的问题并不是创作上的博和专应该如何取舍,而是如何才能动笔写下第一个字;能写下第一个字之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在其中发现乐趣;能够发现乐趣之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变成一种可以长期实施的习惯。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更支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生活小事、心情感悟、读后感、观影笔记都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有趣,所以可以持久一些。如果写专业文章,很可能写了几篇就立即放弃了,原因是感觉到像是回家之后还在加班。、

如果普通人致力要写出一点名堂,自然是选择精专一点比较好。因为想走得更远一些,就势必要考虑写作的社会价值。对于读者而言,他们更喜欢所谓“有价值”的内容,简单说就是“有用”的内容。所以,哪怕是一个公众号专门只谈做饭做菜,只要保持更新,最终也能吸引到一批读者,也有商业化的可能。但是,今天谈电影,明天说种花,后天写手机测评,读者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怀着什么心情期待你的什么内容。从人性的角度来说,大众讨厌不确定性。

不要拿我做例子,我属于极小概率的意外。人们喜欢的是我这个人,而不是文章。谁也不知道我明天会写什么,这是我多年坚持任性赢得的特权。家家都需要一个不那么循规蹈矩的远房亲戚,主要用于娱乐和教育子女。

11、我应该在什么时间更新?

回答:各种微信公众号写作秘诀都会告诉你:每天早8点、中午12点、晚上20点三个时段都是微信的阅读高峰,所以,在这三个时段发文章是比较稳妥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唯一的问题是:知道它的人太多了,按照它做的人也太多了。试想一下,你每天订阅号提醒最多的时候,是不是这三个时段?各家都在这三个时段发文,于是你作为读者,在这三个时段里会看到许多公众号同时更新,那你看谁不看谁呢?

三个黄金时段阅读的人数达到峰值,但是发文的公众号也达到峰值,彼此淹没。因此,我觉得在早期你不需要考虑太多,无论是高峰发,还是错峰发,都不重要。只要你别在睡觉的时段发,别因为骚扰到别人而被取关,任何时间你想发就发。而你在发完之后,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统计,看到你自家的读者的阅读习惯,了解他们大多数人更喜欢在什么时间段阅读,那么你就定下那个时间段,尽量在时域内发文。就像是发球和接球一样,形成习惯之后,读者有固定期待,你也有了固定发文习惯。

许多人给我留言,告诉我说“我已经坚持每日更新了XX天”。停!不要那么做。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哪怕是父母子女之间,离家上学的时候父母天天念想,打电话随时问短假期回不回来;但是,要真的回家待上一个星期,父母就会变脸,整天从头到脚数落你。你还是你,父母还是父母,为什么会有那么大变化?没有别的原因,天天见面,难免生厌。更新频率不宜过高,每日一更对于写作者来说压力很大,对于阅读者来说压力更大。有相当一部分微信读者是所谓“小红点强迫症患者”,看到小红点不点开就浑身不舒服。你每天一更,等于每天给他们增加了一次劳动量。他们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难免会对你产生厌倦。

以我的个人经验,只需要你能做到每周两到三更,你的读者就会感觉到“作者好勤奋啊,随时都看到有他的新文章”。对于读者而言,这个频次就等于是日更。而如果你真的日更,读者的心态就会迅速变成:我看的都没他写的快,这人哪儿来的那么多废话啊?相信我,你就算是李白转世,日更也会让人觉得无比厌倦。一旦你的名字下有一堆未读数字,那么读者打开的机会也就越发渺茫--反正看不完,让他继续啰嗦吧。

12、我应该在哪里开通微信公众号?

回答:请千万不要使用百度搜索!请直接访问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注册:

mp.weixin.qq.com

我看到留言里有读者说,通过百度查找了一家公司,交纳了388块钱注册,然后就没有下文。不要用百度,不要用百度,不要用百度!注册一个新的微信公众号是免费的!是免费的!是免费的!微信公众号唯一需要交钱的地方,是每年的认证费用。作为个人账号,目前微信没有提供认证入口,所以也就不存在认证费用。一旦你让别人帮你注册,使用了别人的手机号、身份证,由于微信没有过户功能,所以,万一哪天你大受欢迎,这个账号根本就不在你上,那就是个彻底的悲剧。

好了,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转眼又到了吃午饭说再见的时候。今天就写到这里,祝你午饭愉快!

题图摄影:Ed Gregory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出品

公众号创作指南(再续)

原创2016-10-13和菜头槽边往事

[if !vml]

[endif]Born Under a Total EclipseYo-Yo Ma & National Ballet ofChinaSymphony Orchestra - Ashes Of Time Redux[if !vml]

为《公众号创作指南》系列的第三篇,前序文章请点击以下篇目名称访问:

公众号创作指南

公众号创作指南(续)

昨天在《公众号创作指南(续)》里说,如果续篇的阅读量再次下跌50%,那么今天会接着更新第三篇。截止今天上午11:00,《公众号创作指南》的阅读数是69955,《公众号创作指南(续)》的阅读数是35370,下跌幅度达到50%,写作条件触发,所以有了现在这一篇。

提供这些数据,是因为在数据里隐藏了一些写作的真理。当我连续就某一个主题更新的时候,关注的人数每篇下跌50%,简直已经成为了一个规律。如果按照这个比率跌下去,我更新到第17篇的时候,读者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当然,这样的事情并不会发生。因为再往后,愿意阅读的人数会稳定在某一个水平线上。要我猜的话,这个数字可能在5000-10000人左右。从10万+到5000人,中间发生了什么?是时间。

你看啊,哪怕是阅读那么简单的事情,连续同主题阅读,都会导致读者对半减少。在写作上更是如此,一万个人动了想写的念头,真正动笔的不会超过3000人。在动笔的三千人里,能写第二篇的不会超过1500人,能写到第三篇的不会超过750人。所以,哪怕文笔再糟糕,如果你写得足够久,最终也能进入极小的一群写作者中去。时光的伟力会把大多数人冲刷殆尽,留下非常有限的幸存者。

不单是写作,在我们认为竞争激烈的所有领域之内,类似的法则都在起作用。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并没有那么多,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能够穿越时光的瀚海,站到你面前,值得你拔刀相向的人,很可能不超过一掌之数。如果你觉得人太多,那只不过是因为你做得还不够久,都根本不用谈你做得好不好。

我鼓励写作,鼓励原创,原因就是希望你能体会一下这种时光冲刷的感觉,体会一下领先者的孤独感。当你目睹周围的人一个个放弃,一个个消失,你对“做事”这两个字的理解会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你对“成功”两个字的理解也会变得有了重量和质感。和其他的方式相比,写作的成本最低,不用付出多少金钱、时间、感情上的代价,你就能体会到这一切。

这是我想和你谈的第一点:持续创作,时光会帮你消灭99%的对手。

如果你是从第一篇写作指南读起,一直读到现在这一篇,那么我想你应该承认一点:虽然标题上我是在谈写作,但是其中的内容完全可以应用到写作之外的领域。你我也会承认,这个系列的文章所提供的价值可能超过之前许多篇10万+。但是,我们同时也都看到了数据在一路下跌。因为很多人看一下标题,认为内文和自己完全无关,就关闭不看了。即便点开文章进来,他们也只是匆匆一眼,拖到最后看看评论,根本没有发觉内文中有价值的部分。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两件事情:一、你没有你认为的那么重要。即便我写了那么多年,赢得了些微的名声,但大多数人也不是每篇必看,即便看了也未必认真读。而且,你写的越是认真,读的人也就越少。文字也好,其他我们进入他人生命的方式也罢,只是他人每天面对的无数事物中的一件罢了。所以,我们不必在自己身上集中太多的心力,太过在意自己的行为所能取得的成效。每篇跌一半阅读为什么我还在写?因为我觉得这是有价值的事情。这不需要任何人的认可,只需要我自己的认同。所以,我写我的,并不寄望所有人都来看。

二、大部分时候,你所做的事情价值都被低估,你的行事方式都不被认同。这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人们对你做一次判断只需要5秒钟。而且,能得到这5秒钟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吸引别人进来读你的文章,你手头拥有的只有一张题图,一个不超过10个字的标题。它们加起来可以让别人为你停留2秒,决定是否要打开文章看看。一旦打开,你还有3秒钟时间,别人草草扫一眼就已经下了判断。所以,在技术上你应该去考虑如何拟定一个吸引人阅读的标题,一张能抓住眼球的题图。但是,在价值上你应该服务于你自己,和极少数能够理解你,并且愿意为你花时间的人。因为只有真正认识你价值的人,最终才会成为你价值的一部分。这句话有点绕,希望你能看明白。

这就是我想和你谈的第二点:创作时应该忘我,忘我时应该爱人。

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我其实已经向你展示了“筛法”。写作不是一件大多数人感兴趣的事情,所以,三篇文章下来就可以筛掉75%的人。剩下的人要么对写作真的感兴趣,要么真的对我有兴趣。许多人非常在意流量和数字,巴不得篇篇都是10万+,就像商家天天打折促销,恨不得店里天天挤死人。可是在我看来,创造10万+只是一个纯技术性问题,在任何时候,只要自己想去做这个数量,就一定能够找到办法实现,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人民群众的G点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挑逗的手法也就那么几种,总能让一大群人跳起来。

但是,真正难得的是那筛出来的25%。那些漂亮的数量,如同浮云来去,也如同浮云一样毫不粘连,说消失就消失了。但是,筛选出来的这25%却总能常伴左右。所谓的口碑,所谓的人气,所谓的影响力,都需要依仗这部分人。而那75%的人,当你急速兴起的时候他们会依附过来更多,从来不至于缺乏;当你遽然下跌的时候他们逃离得比谁都要快,从没不会有任何残留。想明白这个道理,你看待数据的方式就会理性健康得多。每天来阅读你文章的人哪怕只有10个人,只要这10个人都在,强似你单日拉进来1000人。因为那1000个人会在未来的一两个月里消失殆尽,但那10个人还在,因为那10个人而来的人还在。

这就是我想和你谈的第三点:除了自己之外,想清楚你是为了谁写作?人数和人数并不相同,要坚持筛法。

好了,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Q师从昆明来看我,我要和他去吃午饭了,下课!

题图摄影:Bessi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2017年最全公众号盈利模式指南

2017-03-08快成云推

破仑说:“不想变现的公众号运营者,都不是好运营者”。

016年底,微信用户突破8亿,公众号注册量突破1400万。2015、16年,公众号红利期的到来,加之大量资本涌入,整个公众号运营行业进入集体高潮。

一时之间,行业异常火热,大量写手、创业者和企业涌入进来,大家都热切的关心着运营公众号如何能挣钱?

小快妹整理出这份《公众号盈利指南》,为各位提供参考。

广点通

这种是最简单粗暴的一种,以前需要2万粉才能开通广点通,现在只需要5000粉就可以开通,当然5000粉收入不会太高。如果粉丝有10万+,一般靠广点通收入可达到1万+。

广点通是按点击付费,有一个点击才有一份收入,一份点击的收入是多少?一般0.5-2元,广告主那边采用的是竞价模式。

微信公众号运营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链,该行业入门门槛低,投资成本低,除了企业和那些有梦想的创业者、兼职者,还生长着很多“黄牛党”。

他们不做创作,每天靠着在网络上复制粘贴,同时运营多个公众号,做点营销小活动,吸点小粉丝,虽然公众号黏度不高,但是商人的思维,让他们不比大多数内容创作者挣得少。

赞赏

公众号开通原创以后,继续坚持原创,会开通赞赏功能,接受粉丝的直接打赏,像李叫兽、六神磊磊这些大号,一篇文章随便大几千的打赏。

当然,普通平凡小号只有几百、几十块,甚至几块的赞赏。不过也不失一种赚钱的方法。

2016年,网红罗玉凤一篇《求祝福,求鼓励》的文章获得10000人赞赏,赞赏金额20万,此文一出,因账号“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封。

另一篇文章叫《罗某某,你给我站住》,这是父亲罗尔讲述5岁女儿笑笑得白血病,利用公号募捐的文章,赞赏总额超过200万元。

随后,有网友指出罗尔在深圳有3套房产,并非无力为女儿治病,当事人罗尔遭到社会谴责,微信发布声明称全部赞赏资金将原路退回给网友。

赞赏功能是鼓励内容创作者的一种途径,不是玩弄粉丝、骗取同情心谋取暴利的渠道,望各位大编小编且用且珍惜。

社群盈利

社群的火爆是从2013年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四个月两次招募付费会员,入账会员费近千万开始。

如今,万能的大熊、吴晓波已经成会员专业户。

无大号,无社群。今日的公众号大号,就算没有付费社群,也没有不玩社群。其中个由,且听小快妹下回分解。

软广插入

2015、16年,为什么说是公众号的红利期?

2015年部分公众号头条报价:

一条35万

顾爷28万

关爱八卦成长协会19万

金融八卦女14万

大象公会12万

石榴婆报告12万

同道大叔8万

深夜发媸6.8万

2016年:

读了二十年金庸的六神磊磊,年广告收入过百万元;

擅长讲娱乐八卦的夫妻搭档“石榴婆报告”年广告收入上千万元;

自媒体天后咪蒙一条广告卖到70万;

如果非要定个标准,网上有人算了算,普通公众号粉丝一万软文值300元,粉丝质量和数量上涨后价格呈倍数增长。

卖货

尽管罗辑思维掌门人罗振宇不断强调他是商人,但在大多数眼里罗辑思维是自媒体标杆,罗辑思维是目前盈利模式最多,变现最快的公众号。

做为商人(内容电商)的罗辑思维一开始是卖书的,然后,中秋卖月饼,跨年卖门票,导流APP卖课程。

有一个卖纸的公众号叫“我的天然工坊”,上线一年拥有千万粉丝,靠一个单品和一个单渠道,成为长沙高新区15000家企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6家之一。

现在的公众号,杜蕾斯卖套,FOTILE方太卖油烟机,海尔卖电器,碧桂园卖房,海澜之家卖男装,京东什么都卖。自媒体搞火了公众号,但是,后半程卖货的企业才是公众号的主力军。

分销模式

小黑裙上线于2015年8月15日,主打小黑裙互联网时尚品牌。

2015年9月,获洪泰基金200万元天使轮投资,2016年2月,完成A轮投资,同年获得由腾讯投资的2000多万元A+轮融资。

2016 年 8 月15日,粉丝突破660万,年销售额接近1亿元。小黑裙“三级分销模式”的崛起,兴起了大批模仿者,让不少卖货的公众号在短期内崛起、快速盈利。

在小黑裙等“三级分销模式”造就了互联网销售神话同时,也备受争议。

“三级分销模式”本质在于利用关系链发展人员,形成多级上下线关系,按照下线人数或者销售业绩计算盈利,与传销行为类似,一定程度上具有金字塔欺诈、庞氏骗局等特征。

2016年9月腾讯开始整顿新型多级分销欺诈行为,“三级分销模式”公众号被大量封号,小黑裙也曾一度被封号。经过腾讯整顿,小黑裙把三级分销模式调整为一级代销售模式,再度上线。

对于踩在法律边缘线上,甚至越过法律的“多级分销模式”,小快妹劝大家还是不要以身犯险。不过,一级代理销售模式不违规、不违法,还是很不错的模式。

培训(微课)

自媒体的火热,顺应行业需要大量人才的需求点,衍生出自媒体培训行业,刚获得千万美元投资的千聊就是在职培训崛起的标志。

千聊是一个是基于微信的知识分享工具,通过直播的形式让您直接找到各个领域的专家、老师、达人,“老师”“机构”通过直播的形式向学员讲课。

座学院、秋叶PPT、地心引力工场、浑水自媒体江湖等等,一大波公众号在做培训,默默挣钱。而普通公众号运营者,只要你的公众号有几万粉丝,都可能被自媒体培训类机构拉去讲课挣钱。

即将推出付费订阅

科技工业的发展,解放大量劳动力,促成文化、娱乐产业的崛起,而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升级迭代,文化产业的层次划分会更加的明显,这个这个时候,知识付费是一种必然趋势。腾讯爸爸小马哥已经多次表示,公众号将要推出付费订阅,我们拭目以待吧。

合作共赢

企业与人一样,有其优势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还好人比较聪明,懂得携手合作,优势互补,赢取更多机会。

快成营销是一家专注微信公众号代运营的公司,寻找有好产品的企业,你负责产品,我们负责公众号运营。

翻了翻历史记录,发现关于微信公众号我写过一系列的文章,几乎是一个小册子了。这里总结一下: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给媒体朋友的几句话》20131121

如果你要开一个微信公众号》20140101

微信公众号的格式》20140523

公众号创作指南》20161011

公众号创作指南(续)》20161012

公众号创作指南(再续)》20161013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关于写作,我也在微信里发布了一个系列的文章:

干货:怎样才能写出刷爆朋友圈的文章

写作的价值

当我们在谈做菜时我们在说些什么

Fuck Goods:怎样写好游记

人海之岛

《荒野写作》由于版权隶属于腾讯《大家》,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访问。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早在2013年11月21日,我在《给媒体朋友的几句话》里写过这么两段话: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当生产内容的人被掠夺和盘剥,无法保护自己的权益,那么整个生态系统都会步入灭亡,充斥着各种廉价的垃圾。而与此同时,内容生产者也总能找到其他的内容表达形式,提高免费的代价。正如现在视频网站所面临的问题一样,内容创造者在不断拉升价格,成为运营方沉重的成本。所有当日免费得来的东西,总有一天是要偿还的。

在传统媒体时代,编辑和作家是共生关系。好的编辑不单可以维护一班优质作家,更可以为他们找到合适的买家。在网络时代,依靠拷贝和粘贴,甚至无需知会作家就可以复制内容。我的问题是:当时代终结,各位手里拿着剪刀和浆糊的编辑大人,又将如何自处呢?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结果是什么了。在4年前,我已经看到了传统网络媒体的衰亡,因为我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新的可能。而在今年,内容付费已经从萌芽变成了潮流,连那些拿着剪刀和浆糊的人也已经投身“内容创业”。有许多人问过我一个类似的问题:在网上发表作品被别人抄袭剽窃怎么办?这篇文章就是我的答案。坚持做你自己,时光等同地筛选所有人,于是最后幸存下来的人会是你。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三年前的2014年元旦,我在《如果你要开一个微信公众号》里面就已经写过开设公众号的一般性原则和公众号的运营特性。这些内容一直到今天都还有效,因为我到今天还依然坚持这样的做法。事实上,当时我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给我那些还在纸媒和传统网络媒体的旧友,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他们平滑进入公众号创作铺平道路。但似乎并没有什么人看,看了也没有什么人真在意。以至于我在两年之后才看到这些人姗姗迟来,而且不断抱怨:微信红利期过去了。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从2014年到现在,网上已经出现了无可计数的微信公众号编辑器。那么,《微信公众号的格式》这篇文章过时了吗?没有,因为就图文而言,重点是在内容,而不是排版。各种桃红柳绿的排版,只是徒然增加了读者的视觉压力。只有极少数公众号的排版成为了自身品牌的一部分,但那样的人非常少。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读者对于内容的需求是不同的。图文的重点是文字和图片,排版增加了文字上图片的特性,但我不认为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因为如果读者需要图片特性,那么他们大可以去看视频。而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的,短视频为内容核心的公众号阅读数非常高,与此同时简直可以说是没有排版。这已经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内容要对应合适的形态,读者并不会放弃内容,径直追求形态。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2016年10月11日至13日,我连续发布了三篇《微信公众号创作指南》,一篇比一篇阅读数低。从第一篇的10万,到第三篇的5万,有一种老司机一路开车,一路乘客纷纷跳车逃生的惨烈感。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Bug,需要在这里专门提交出来纠正一下。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我在文章中说: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如果我猜测的是正确的话,想拿到这些权限除了保持原创之外,在早期要主动分享内容到群组和朋友圈,尽可能让更多人看到,并且帮你点赞。机器大概永远也不能识别文字本身的质量,但是,机器可以从读者的行为上判定一篇文章的价值。就像是我,受欢迎的文章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达到10W+以上的阅读,但是较为艰涩的内容可能一周之后也只有两三万点击,这是非常清晰的事实。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微信的同学看到了这一段话,专门告诉我:这个猜测是错误的。是否开通原创标记,和是否分享完全没有关系。微信自己有一套算法,不需要作者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到对话和群,只需要作者能够做到持续更新,而且更新的内容都是原创,那么就能够开通原创标记功能,只是时间上的早晚问题。所以,不用频繁骚扰你的亲戚朋友,也不用在朋友圈刷屏,专心原创就好了。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三篇《微信公众号创作指南》是我写过的最为长尾的文章,一直到今天都还有人不断地翻出来,在后面留言,表示感谢或者提出问题。我想,这三篇文章依然还在流传。在接近一年之后,我想问一下: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1、有多少人看完之后真的着手去做了?

2、这些人里,有多少人拿到了原创标记?打开了评论功能?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现在,就是交作业时间。我这里有200条留言的权限,请那5万位看完三篇《微信公众号创作指南》的同学留言回复一下我。留言中希望包括以下3个内容: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1、你的公众号的名字;

2、你的公众号是写什么内容?

3、你用了多少时间拿到了原创标记?多长时间打开了评论功能?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我会把头200条符合要求的留言放出,也许在我这里,能为你们找到潜在的读者。同学们,交作业了!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题图:刘野《女画家》油画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文末“阅读原文”链接里的《荒野写作》和《【完全原创】一家早点铺》两篇文章,都是全文没有用一个“的”字。没有别的理由,炫技而已---证明在约束之下,依然能够有所创造,而且创造出来的东西也并不差。

如何用阅读培养核心能力

原创2017-04-07鼹鼠的土豆人生补习班

从小到大,我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但是把一本书翻完并不意味着“读完了”。就拿四大名著来说,自己从头到尾先读一遍后,会把印象深刻的章节再读一遍,总结出它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看看别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比如《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西游记》有什么可悲的细节等。接下来,则会产出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会去书中找答案。《论语》是我经常翻阅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们已经听了一百遍了,但是每一次看都会产生新的体会。特别是在你迷茫、困惑的时候,在书中看到这么一句醍醐灌顶的话,阅读的力量便会产生电流般的颤动,把我同自己分开。这时,我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到底是谁,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以及我该怎样努力,才能超越自己。

阅读给我的影响就是这样真实和深刻,如今,我每天都带着女儿一起阅读,希望阅读可以温暖陪伴女儿,帮助她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培养出来未来所需的各种能力。最近正好在读宋怡慧的《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里面提到的理念正好是我想说的:生活中的所有困惑,书中都有答案。你可以给孩子一台ipad,也要给他一本好书!教育做不到的,就交给阅读。

阅读的确是件好事,或许家长们会想问这几个问题: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给孩子挑选好书?如何引导孩子阅读?现在,我就拿《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一、给孩子挑什么样的书

身边不少家长觉得凡是经典的书,就是好书,所以只给孩子买经典的书看,或者给孩子买最近比较火的书看。我并不反对给孩子看经典的书,但是选书的指标并不局限于经典书。

在《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一书中,作者明确指出:给孩子的选书指标千万不要繁复,越简单、越亲和,孩子才有所依据。通常我给孩子选书,会遵循以下3个指标:

1、有用。有一些书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或者沟通能力等,这是我给孩子选书时首先要考虑的。

2、有趣。我们大人都还喜欢读有趣的书呢,更别说孩子了。有趣的书读起来,不仅可以放松自己,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不经意间读到心里去。大家都喜欢有趣的书,然而到底什么样的书才称得上是有趣的呢?拿到一本书后,先看看封面和版式是否是自己喜欢的设计,然后再阅读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和编辑推荐,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最后,看看这本书的内容怎么样,能否给自己带来阅读的乐趣,以及能否找到和作者对话的快乐等。

3、同一个作者的书。孩子喜欢看一个作者写的一本书,他很有可能喜欢看这个作者写的其他书。而且,读同一个作者的书,是引导孩子阅读最好的一个方法。作者随着阅历的增长,创作的作品肯定会有所改变,孩子则会跟着作者的转变在思想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更有助于他们去思考和感悟。

补充一点,你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书,尊重他们选书的权利,有助于培养他们选书的品味,而且也是培养其阅读品味与阅读鉴赏的方式之一!

二、培养孩子的27种能力看哪些书

之前,我对这个问题也很困惑,于是经常去请教身边的朋友看看他们是否有合适的书籍推荐。在《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中看到了作者的许多书单推荐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本书里面作者以师生对话的方式,阐述学生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学生读完之后呢,他们还会交流感受和心得,用阅读代替教育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整本书27个真实的案例,可供我们参考。每个案例后面,都有相应的书单,非常有价值!

[if !vml]

[endif]

关于梦想的书单:

关于亲情的书单:

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书单不仅适合孩子看,也可以给我们家长和老师看。

三、读书时遇到的问题

1、读不到心里去。眼睛看着书,脑子里却想着其他事,不容易结束一本书的阅读。侄女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总结她读不到心里去的原因是,她觉得书太厚了,要花很长时间读完。所以,说到底还是侄女读书“慢”。针对这一点,我会让表哥督促侄女阅读,时不时的问她读到哪里去了,或者有什么收获。家长要“对症下药”才是。

2、读完后很快就忘记了。《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一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孩子们问作者:“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想到大江健三郎的《为什么孩子要上学》,有她想告诉学生的答案,于是就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学生。学生读完之后,不仅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了,而且还记住了大江健三郎的这本书。把书里面的内容用到生活中去,会让阅读有所沉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孩子记住书里面的内容。

3、对书里的内容不感兴趣。这是最普遍的问题,就拿每个孩子都有的字典词典来说,我给小侄女买的字典,她的同学来家里借字典,好几个家长都抱怨说,自己孩子有字典,不知道为什么非要用你家孩子的字典。在孩子对内容不感兴趣时,一定要找到原因。同样是字典,彩色、有配图、同义词反义词对比解释的字典就能引发孩子兴趣。

四、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作者着重强调了做笔记这项技能。如果不做笔记的话,回头再回忆起这本书时,里面的精彩句子不记得了,也无法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我建议大家做笔记,一是因为可以通过笔记来重拾对这本书的了解,二是因为它可以把你的读书收获沉淀下来,帮助你把阅读融入到生活中去。

侄女刚开始做笔记时,不知道读书笔记该记些什么。在谈如何做笔记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下做笔记的目的是什么?笔记最终还是写给自己看的,它是一种与书交流的方式之一,经常翻阅读书笔记,我们也会思考如何利用这些笔记。所以我做笔记的方式,主要就是做关键内容或者精彩句子的摘录,有时候也在旁边附加自己的思考。

当然,你也可以记录下核心的观点或者有道理的地方,凡是能引发你思考的地方,你都可以作为笔记记录下来。

我传几张自己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if !vml]

[endif]

《文学回忆录》读书笔记

[if !vml]

[endif]

畅销的原理》读书笔记

[if !vml]

[endif]

左边是《一个人的村庄》读书笔记,右边是《完全写作指南》的笔记和思考

五、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当别人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会先问对方一句:“作为家长,你爱读书吗?你每天刷手机的时间多还是读书的时间多,如果刷手机的时间多,你又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所以呢,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我们自己得先有阅读的好习惯,这样孩子就可以向我们学习“阅读”这件事了。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这本书里面推荐的这几个方法,我觉得很不错,可以轻松地引领孩子们进入书籍的世界。

1、为孩子布置一个温馨、自在的阅读环境。什么样的环境,营造出什么样的学习场域。最近,我正在和家人商量重新规划自己家的阅读区,打算让阅读的环境成为家里面最温馨、最有气氛的地方。

2、为家人留一笔买书基金:我们家的欲望账号里每年都会储存旅游基金和美食基金,倒是忘了替买书固定留一笔基金。书里面告诉我们,亲子挑书的时刻,也是亲子相互了解彼此阅读喜好的机会。而且,从挑书到买书,就是亲子很好的话题,可以让两代人的心走的更近些。

3、陪孩子一起阅读,当然你也可以营造和孩子聊书的氛围。跟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讨论书里的内容,这和跟孩子讨论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内容差不多。2岁以上的孩子就有这个能力,比如最近跟孩子讨论《不畏风雨》时,孩子清晰的从绘本里感受到面对困苦的态度,并且向我描述了她的感受,这里面固然有绘本作者的艺术感染力,但这也侧面说明在阅读时孩子跟大人一样对书里内容有感知能力。

4、让孩子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单。不为孩子设限任何文类,从孩子喜欢的书籍开始,尊重他的选择,鼓励他记录自己阅读过的书单,让孩子从书单中培养自己广泛阅读和大量阅读的好习惯。

总的来说,《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是一本可参考性极强的书,如果你喜欢阅读或者想通过阅读去教育孩子的话,一定要读读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作者手把手教你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以及教你用阅读去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作者最后提出的“生活就是阅读”这一观点,不单是把阅读当做生活习惯而已,作者想强调的是让阅读沉淀在生活里面。只有这样,阅读才能真正地将我们改变。

在阅读效率提高以后,下期,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作者丨亚比煞

[if !vml]

[endif]

/ 01 /

最近一阵子,各式各样的写作班,忽然遍地开花。我身边好多朋友,不拘以前是干什么的,忽然都开始热衷于写作,也经常有人写邮件给我,问我都是怎么学写作的。

正巧前两天,在豆瓣广播里,又看到这么一条:

思齐说:

我想将我的痛苦转化成文字,可是写出来的东西浅薄又无知,远远配不上我遭受的痛苦,真希望才华能够降临在我的身上,让我痛快的写出自己挣扎在卑鄙、无耻以及崇高之间软弱和勇猛,这样我就闭嘴了。

我想,他的这种痛苦,大概是很多人共同的心声。

现代社会,人往往孤独,一肚子的话想说,一脑子的意见想表达,却通常没什么人有耐心听自己说,或者就是难以信任身边的人,说出来了,也不确定能获得什么反馈。

恰好,自媒体又如日中天,会写作的优势,这时候就表现出来了。写得好的人,就有显而易见的红利,最低的红利,是能收获他人的理解和关注,获得孤独的纾解,更高的红利,甚至还能成名,赚钱,接广告,成IP,走上人生巅峰啥的。

于是,一股脑的都想来学写作了,憋得慌的人,想通过写作来疏解自己的倾诉欲,或者更有点追求的,希望通过写作,来为自己的人生找一个定位,为前途找一个突破口什么的。

但是,我要说,虽然你很想把写作学好,恨不得一个写作班学下来,马上就能妙笔生花。

但写作这事,真的和别的事不太一样,技巧虽然也有一些,但真不是仅仅通过了解一些技巧,或通过简单的重复劳动就能写好的。因为大家都没有时间,都追求速成,追求抄近路,就把眼睛盯着写作的技巧。

但其实,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阅读。

而在我看来,阅读的才华,远比写作的才华更为重要,而写作的才华,也一定是和阅读的才华相生相伴的。

有人可能要不解了。阅读,还需要有什么才华,只要识字的,谁还不会读书?

还真不是:

圣经里有句话说:“愚昧的人,有眼却看不见,有耳却听不到。”我们中国词造的更好:“聪明”。

所谓“聪”就是耳朵好,“明”就是眼睛好,这不是生理机能上的好,而是一种连接能力,一种理解力。

有的人就是有那个本事,能看到别人看不到,听到别人所听不到的。那就是一种阅读的才华。

/ 02 /

在我看来,很多好作家,首先都是有极高的阅读才华的。

比如米兰昆德拉,他自己的小说写得极好,但是在《小说的艺术》这本书中,完全展露出他作为一个读者高超的阅读才华;

再比如曹雪芹,他在红楼里,曾经借贾母、黛玉之口来评论前人的诗作,一样是犀利别致,让人印象深刻;

又比方说莫言,他的偶像是福克纳,他写过一篇文章《说说福克纳老头》也是非常的有趣,感兴趣的人可以找来一读;

再比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精彩的洞见简直层出不穷….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几乎所有的好作者,都曾经站在读者的角度上,写出过精彩的文学评论。

而且很多作者,在我看来,他的阅读才华,甚至远胜于写作的才华——原因很简单,阅读是水池,而写作是水桶。

要想有充沛的思想放进自己的作品中,强大的阅读才华是必不可少的。

阅读的才华,其实也就是理解的能力,能力这玩意,一以贯之,一通百通,无论是读,是写,是分析文本,还是分析世界,处处给力,处处好用。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大概从10岁开始,就阅读《圣经》。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其实是蛮讨厌《圣经》的,也根本不会主动去读。

当然,我是不敢说的,如果我这么说,只会显得我自己很无知,因为《圣经》太有名了嘛,所以,我也就随大流地说,嗯,写得好。

但是好在哪呢,我根本不知道。

比如,《但以理书》第三章中,写了这么一件事,尼布甲尼撒王铸造了一座金像,要行开光之礼,圣经是这么描写的:

那时传令的大声呼叫说:“各方、各国、各族的人哪,有令传与你们: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因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曾经,我看到这一段,心理活动就是——我去,这也太太太啰嗦了。

要是让我来写,首先“各方、各国、各族”有必要出现这么多次吗?直接划掉,改成“他们”不就完了吗?“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也是够啰嗦,有什么必要非得这样重复呢?

但是有一天,当我再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忽然就明白了,它为什么这么写。

为什么呢——因为要制造一种压迫感。

通过这样的陈列和重复,来为王的盛典制造一种如临现场的声势,通过“各方、各国、各族”的不断重复,让我们看到了如蚂蚁般密集的人民,不断地在王的金像面前下拜。通过对“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的重复,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皇族威权的不可侵犯,也唯有如此不断地重复,加强这种心理威慑,把场面的氛围充分铺垫出来,才可以更好地带出下面的情节:

所有的人都臣服于这一权威之下,跪拜金像。而唯有但以理不拜。

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让读者了解到,但以理的勇气,是怎样地冒天下之大不韪,唯有如此,这个故事的核心精神才能立得起来。

所以这样的重复,并不是啰嗦,也并非无用的闲笔。

类似这样的理解,在我后来阅读《圣经》的过程中,一再地发生,如同找到一个个小小的拼图,让我看到了隐藏在这本《圣经》之下的另一本《圣经》。也正因为如此,我才真正感受到了阅读《圣经》的乐趣。

/ 03 /

再举另一个例子,毕飞宇的《小说课》中,有一段关于《水浒》的解读。

说的是林冲杀人,施耐庵是这么写的:

(林冲)将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头去。

看完这段,我们先停一停,请问各位,你在这段里,读出了什么?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读时,看到此处,只是一带而过。这有什么出奇的呢?比起“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样浓墨重彩的段落,又或是比起潘金莲勾搭西门庆的故事来说,这一段简直是稀松平常,无非就是做了一些零碎事情,连一点形容词的渲染也无。可是,就是这样简淡到近乎白描的段落,却不能细看,一看之下,简直堪称可怕,说是背后冒凉气都毫不为过。

可怕在哪里呢?

可怕,就可怕在这种平淡,这种冷静。这是刚刚杀完了三个人的林冲,一个被逼到了命运的绝路之上,还处在极度暴怒之中的林冲,这不是一次有预谋的杀人,而是激情之下的杀人。

而你再看林冲的反应,却冷静得就像是做家务似的,按部就班地处理现场:先用仇人的脑袋做了祭品,再换掉血衣,把酒葫芦扔了,甚至还没忘记喝掉那一点残余的剩酒。这就够变态了,然后他提起枪,往东走了。

他为什么往东走?

这一句很容易被忽略掉。很简单,因为城在西边,往西走就是进城,自投罗网,所以他往东走。这就是林冲。一个“往东走”这么简单的句子,就把林冲这个人的性格,他的冷静,他的可怕,他的决绝,都写出来了。

但是,作者写出来了,读者却能不能看出来呢?

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拼阅读才华的时候了,看得出来,你就会毛骨悚然,看不出来,你就会觉得稀松平常,一带而过。

木心先生说:

从前的人心被分为’‘两方面,总嚷嚷的那面逐渐萎缩,的那面迅速扩张,其实并非如此。实际是:好的坏的都在消失,人心在消失,所以,从前的戏剧和小说,将会看不懂了。

一本书,你能不能看出来它的精彩,也就是木心先生说的“有没有心”。

这个心不分好坏,它就是一种敏感的直觉,好的坏的,都在一心之内。有心,你就看得懂,没有,你就是睁眼瞎子,看不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04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老掉牙的诗谁都听过,它很清晰地点出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通常都误会了它的重点。

以为读书的重点在于“万卷”,要读得多,自然写得好。其实不然,读书的重点不在多,而在于“破”。

“破”不是让你非得读很多遍,把书都翻烂了,韦编三绝了,那就是破万卷。不是的。

是要读破书中的精义,要破开它表面的字句,看出作者藏在字句下面的东西。看出这么写到底好在哪里,又不好在哪里。

如果说好书是一座冰山,水面上露出来的东西只有1/10,那么一个好的读者,一个有阅读才华的人,就能够把水面下的9/10都给打捞上来。那么同样是读书,你的所得就比别人多的多。

就像同样拿到一本武功秘籍,有人就当是天书,一字看不懂,扔在一边吃灰;有人能懂一半,能练出个防身的本事;有人就能参透其中最精微的要诀,练出一套绝学,独步武林。

所以书的看破,不光是看你读过几遍,又或是读过几卷,这种数量上的积累,它更讲究的是一个效率问题——

你到底读懂了没有?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品出味道来了没有?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面对一本作品,能说出个四五六没有?

阅读的水平,决定了你写作的起点。

你怎么学写作呢?去学一套写作的公式吗?去背几个范文吗?

——这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路子。

说到底,要学写作,不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要想写得好,你必须先学会阅读,你读明白了,自然就能写得出来。

你阅读的才华越高,你写作的能力就越强,甚至我可以这么说,阅读的才华,就是写作的才华。

人家的书,写得好在哪里,你都看不出来,你反而能写得好,这有可能吗?

阅读的重要,一方面是帮助你训练直觉,训练理解力,另一方面,是帮你建立一个好的写作标准,好的文字是什么质感,好的结构是怎么去编排的。

很多人,只是把阅读当做是消遣,不想费那个劲,动那个脑子,所以就老是在一些浅显的东西里,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打转,但是又幻想自己只要书读得够多,自然就一定写得好,这是没道理的。

而我发现,有阅读才华的人,通常都是一种神来之悟,能把一些毫不相关的东西连接起来,却又令你觉得真是天作之合,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这个除了本身的记忆力好,知识量储备得多以外,生理上的基础,大概就是脑神经触突特别多,所以各种信息的交流密度就比别人也快很多。

/ 05 /

但是你看到这里,也不要就灰心气馁,心想自己没有才华,就自我放弃吧。

不必如此,因为,阅读的才华,除了少数天才以外,几乎没有人是与生俱来的,这绝对是可以锻炼的,可以提高的。

而提高的方式,我个人经验,认为有以下三条:

☞首先,你要学会去给自己找问题。

去寻找文字中的蛛丝马迹,去揣摩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多问一问,他为什么这么写?换了我,我会怎么写?

然后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这些问题,搞不好就被你发现了一个大冰山。先学会提问题,这是找到答案的第一步。

读书,最忌讳贪多和虚荣,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似的,唏哩呼噜就吞一堆,然后把书一丢,我看完了,然后跟人炫耀,你看我读了这么多书。

有用吗?你消化了吗?甚至有的人,兴致勃勃找人列了一堆书单,结果没有一本读得下去,然后就发脾气了,什么玩意,看不懂,好啰嗦,好无聊,评个一星,写个“装逼”,然后就给打发过去了。下一次,又来要书单,又是同样的结果。

浮躁,急功近利,这都不是一个阅读的好态度。

第二,你要学会写书评,写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有什么所得,琢磨出什么,想到些什么,就随手写下来。哪怕一开始啥也写不出来,那么,能在书上做个标记,画个重点,写个疑问,也总比啥也没有的强。

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去想,去表达,时间长了,阅读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第三,学会去看别人的读书笔记。

这一点也是豆瓣最大的意义所在,不管你看没看懂,去看看别人怎么说,搞不好就能给你点化出一些思路。

慢慢的,你就能找到感觉了,今天解一个穴,明天解一个穴;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任督二脉就被打通了,再看以前看不懂的书时,也能看出自己的心得,颇觉趣味无穷了,这种感觉真是千金不换,幸福无比。

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基本功,没的近路走,但是你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困而求知,无论天分高低,总会逐渐看到自己的进步。

在我看来,这才是学习阅读,也就是学习写作的正路吧。

微信公众号涨粉新路径:用书评从各平台引流

原创2017-04-15鼹鼠的土豆人生补习班

每天都有人在各微信群、朋友圈里分享文章,你会发现虽然运营者又是发红包,又是跪求,可这些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却一直不高。很多微信公众号创业者表示账号怎么运营都起不来,给各微信大号投稿,也得不到回复。自从上次分享了写书评涨粉的技巧,很多人又开始疑问,同样是写了3个月,有人的公众号阅读量已经几千了,而他的还是个位数,仔细对比发现写的质量也不差,写的时候也都注意了技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就是从各平台的引流问题了。引流先要说平台,现在能发布书评的平台比较多,除了主流书评平台豆瓣,微博读书、简书、头条也都有涉及,最近百度派也做了活动。我个人的观点,引流首先要选对平台,有人选平台习惯看量,其实在我看来,平台量固然有用,但是你能“控制”的量才是你的资源,这就像银行有几百亿,但是属于你的只有你存折里的钱。

微博、简书、头条,共同的特点是平台来决定分给你的量。我的简书账号有1.7万粉丝,可是只要简书不想推荐我,我的阅读量只有69!微博、简书、头条有个共同的规定“不能有微信公众号”,有公众号的文章一律不推。换成银行的例子就是,银行有几百亿,但是如果要划到你账上,银行是不同意的。

所以选平台,你就要选那些能够允许你展示微信公众号的平台,也就是能引流的平台。我主要的发布平台是豆瓣、知乎、微信公众号。当然我也发片刻,不过我发片刻是因为片刻对优质用户开通了“推”功能,我有权限把好文章推荐给首页编辑,大家发了片刻,想上首页也可以在片刻发片邮给我,我会推荐到首页。

选择在豆瓣引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个平台比较小资,很多看电影、看话剧、听音乐会的文艺青年聚集在豆瓣,潜台词是这个平台的用户消费能力强。我们吸引粉丝的主要原因就是变现,吸引一堆“伸手党”,没法子变现。同样在豆瓣写书评,你也会发现有人写3个月关注过万,可有人写半年多没几个粉丝。

在豆瓣涨粉也是有技巧的,首先是完善账号,这是个社交平台,也就是说你要让大家知道你是“活人”,自我介绍、头像这些基本一定要有,记得把广播打开,平时写书评除了长评,还要写点短评。豆瓣影评区非常棒,几乎所有国内主流媒体的影评版的主要稿件来源都是豆瓣影评,也就是说你在豆瓣写影评,就等于你在影评版编辑的资料库里写东西。书评的浏览量,跟你选择的书有关系了,有2个渠道可以找到曝光多的书:新书速递和最受关注榜。

为什么要选曝光多的书,当然是浏览量大,举个例子,《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的豆瓣图书页面,有5万多人想读,也就是说你发了书评,想读的人,在图书页面查看书评的时候就会看到你写的。你会有疑问说有用多的会排前面呀,不用担心豆瓣算法会优先“最新”发布的书评,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多的。

新书速递和最受关注榜的书,每天都会有人大量点击,这些打算花钱买书的人会通过书评判断书的价值,他们看完你的书评,发现你写的好,能介绍好书,自然而然就会关注你。发布豆瓣书评时,建议打开赞赏,有3个用处:1、打赏是真的钱,可以体现。2、申请版权之后,会受到保护,微信公众号有抄袭可以申诉维权。3、打赏会出现在广播区,可以增加浏览量。

当你的书评被多人喜欢、推荐、评论、赞赏之后,豆瓣算法会推荐到热门,所以订阅豆瓣“读书”频道的人,都会收到推送。

豆瓣介绍完了,再来说说知乎。知乎是回答问题制,列书单是最容易涨粉的回答方式。知乎的读书问题用户,质量非常高,这可能跟有读书习惯的人都是优秀的人有关,或者说保持学习态度的人本身就优秀。你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会有3种渠道得到浏览量。

1、关注问题的人,这个问题5万关注,你回答了问题,这5万人都会得到提示。

2、关注给你点赞的人,或者说给你点赞人的粉丝。我有3万粉丝,我给你点赞,这3万人都能看到。

3、上热门推荐,当你的答案在单位时间内点赞的人多,那你就会上热门,就会有几十万人看到你的答案。

知乎运营技巧跟豆瓣一样,要证明你是“活人”除了发布答案,给别人点赞也会发布在你的动态里,所以你要经常给别人点赞,证明你是在跟别人互动的。

知乎的注意要点是,答案一定要跟问题契合,真心实意的去回答这个问题,把书里的知识分享给别人,看答案的人得到知识才会关注你。

当你上了豆瓣、知乎热门以后,就会有各种微信公众大号转载,这个时候记得提醒他们注明作者和你的微信公众号。

如何通过阅读吸收知识、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原创2017-06-22鼹鼠的土豆人生补习班

昨天在文章里加了二维码,得到了二百多块钱的打赏,我很不好意思,所以今天把之前写的知乎live分享文案发出来(在知乎购买39元一份),当做给大家的福利,感谢大家的支持!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跟这段话有关,我们都是普通人,可我们凭什么能得到丰厚的薪水呢?凭借能力,能力从何而来,通过学习;如何学习,通过书籍。让我们利用书籍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把这些知识转化成能力,给自己带来财富。

[if !vml]

[endif]

我特别不爱上学,学历不高,可我对工作的要求又是“钱多、事少、离家近!”我就只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出色的工作成绩。我这次分享给大家的主题就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之所以设定这个主题是我每次收到私信大家问我如何找到好工作,我推荐他们看书的时候,他们会说“懂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自己总结“懂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2个原因:第一是“道理”的完整性、通用性。很多所谓的道理被片面的解读,或者说被“贴标签”。很多事情都是有程度的,有前提的、有特定环境的。它在特定事情上有意义的,需要做很多准备,才会实现,不要片面了解后就实践。比如流行“逃离北上广”的时候,有些人真的就回老家了,没过多久又回来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回来以后重新找工作、找房子,重新开始。他跟我抱怨别人错误的引导,我就说这个事,你要用批判性思维找到“关键点”,别人为什么回老家过的很好的原因:1、收入。两口子男的考了教师证,被老家省城小学录取了。女的写书,写专栏,在什么地方都能完成工作有收入。2、居住。他们用在北京工作时的积蓄买了县城房子。3、户口,男的工作单位(省城小学)解决了户口问题,孩子户口问题也解决了,孩子以后在省城可以上学。

你在没有解决这些关键点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回到老家,然后发现收入不行、跟父母一起居住不行、孩子以后的教育问题也解决不了,就又回来了。实际上你在北京这些问题还是存在,读完这些文章你要结合自身实际去思考,而不是盲目跟从。

我们的价值观要根据学习、实践、分析、思考后,树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要看完价值观灌输的东西就把别人表达给你的价值观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职业规划师建议毕业生多阅读职场技能的书,少看价值观灌输的东西。因为本身的能力不够,容易在职场受挫,看到价值观灌输的东西就容易被引导。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原因:“道理”跟自身有差距。举个例子“读书不能太功利”,这话对不对,肯定是对!但是你实践这个道理前,一定要看它是不是适合你,之前跟一位打算做编辑的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我说“读书的三个目的收集信息、获得知识、消遣,你要是在新闻采编从业资格证考试前,不“功利性读书”,那你就先把补考的钱准备出来。”在你最需要知识,最需要信息的时候,你以消遣为目的读书,那就要准备好承受后果。

打完了鸡血,我们回到把“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这个主题上。

(一)、确认你需要的能力

把知识转化成能力,首先是有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读书、见人、历事、行路”都能给我们带来知识,但无论那种都需要我们有知识“获取”能力,如果想要转化成能力还要有“理解(思考)”能力,想真的运用起来还要有“行动力”。学习任何一个技能,都需要从认知和行动两个角度对事物展开理解,也就是说你既要了解这个事物更要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如何做到。“读书、见人、历事”都需要我们有很高的观察能力,我小时候我爸教我学东西的技巧是“看到心里,琢磨到手里”,比如学习切菜,首先要看,怎么粗处理,怎么排列,怎么下刀,怎么摆盘。这些都需要我们有自己有悟性,且有条件去学习。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万里路首先要有钱有闲,更要能够梳理看到的东西,而读书就相对更廉价,门槛低。那些本身就有认知和行动指导意义的方法论的书就更好了,直接就可以作为积累知识的必备图书。

在收集信息和获得知识之前,我们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们需要什么能力、那些知识能带来这些能力。

比如我们先要找到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工作,这需要去做系统的评估,找到你擅长的点,你的性格特点等等,因为这次分享时间有限,我就不详细说了。确立目标之后,就开始收集信息了,我们假设一个人通过评估、思考以后决定向“行政”工作方向发展。

首先要收集信息,这个职位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任职要求是什么。

[if !vml]

[endif]

这是我在网上搜的一份招聘行政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

(二)、收集信息

我们可以看到至少要有熟练操作办公软件的能力,沟通能力、做事的能力。这个时候就要善用我们的成长利器“知乎”了!知乎读书类话题优秀回答者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回答,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强调选书的基本原则:真正想读、应该读的书。

有效简单的选书方法是:列清单。

理由有两个:

第一,培养自己有目的性的阅读或者说功利性阅读。

第二,帮助自己找到现阶段真正需要阅读的书。

可以在笔记本或手机上做列表,列出书名,作者,出版社,想读理由。

也可以在豆瓣做豆列,把书加进豆列里。

在列表的时候我推荐主题性阅读,就是把同一主题下的好书都列出来。

在这儿分享几个我的选书技巧:1、选再版多次的。为什么我们选择书,而不是随便从网上查找,是因为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正确的知识工作量太大,而书通过策划编辑、作者、编辑、排版、校对、审核、复审等工作角色帮我们完成了对知识的正确性确定和专业初筛。而再版多次的书更是经过了之前读者的建议又订正过了。2、有趣。除了有用正确率高,我还会兼顾有趣,这样学习热情高,阅读效率自然也高。3、选择同类知识中相对权威的,比如学习地理知识,我会选择《地理学与生活(全彩插图第11版)》作为美国的地理学教材,它系统的梳理了地理这个大学科,我系统的掌握这些知识之后对形成我自己的知识架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你要画一匹马,那你要先看一下这匹马的全貌是什么样,然后再仔细研究细节。

总是通过碎片化阅读获取知识,一方面自己梳理、建立知识体系需要时间和精力,另外一方面也容易像盲人摸象一样,无法正视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回到例子里,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这个,现在的office系统都自带教程,而且是视频、书网上都可以找到,就不用说了。

沟通能力和做事能力,这就需要上面我提到的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我一般会选这个类别里的“教材类”有2个原因1、比较专业、系统,能够够了出这个专业的大致轮廓,有了这个大轮廓,再逐步细化,阅读速度和学习速度都会大大提高。2、方便查找,在具体细化时,这种书通常可以充当“字典”的作用。

比如沟通类书单

1、《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修订第14版)》

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 Proctor)

理由:沟通类权威书籍,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

2、《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修订第5版)》

作者尼基·斯坦顿

理由:沟通类实用类书籍,内容详细解说“听说读写”所有可能的沟通情境所需要的技巧,如电话、谈话、会议、演讲、简报、写信、报导、问卷、电子邮件等,并说明非语言沟通、聆听、阅读、视觉沟通,以及如何利用各种视觉辅助工具等,时时刻刻帮助你克服所有沟通的挑战,进行良好的“自我发展”与“职业生涯发展”。

有了书,剩下的就是怎么读了,上面提到的《沟通圣经》里有关于增进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等内容,这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比如读的慢,比如记不住。

先说阅读速度,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阅读速度跟阅读质量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我读的快,不代表我阅读质量低。这个就要先解释影响阅读速度的关键问题:视觉宽度。视觉宽度是指能看书的时候看的范围,你阅读的时候是一个字一个字读,还是一段话一段话的读。我们知道单独一个字在不同情况下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只有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你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看完一页,跟我一段话一段话的读,看完一页,是一样的。而阅读质量是由咱们每个人的理解力决定的。你在掌握某方面大知识框架的情况下,阅读理解能力会大大提高,这也是我前面建议选书,建议做主题阅读,把某方面知识理解出大框架,然后再补充细节,理解力就会强很多,所谓触类旁通,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练习拓宽视觉宽度呢!

我们在分享的第一部分,选择感兴趣的知识学习

为什么要选择感兴趣的知识呢?作为快速阅读者,如果你对阅读的内容感兴趣,你的瞳孔会扩大,接收更多的光线。这可以使你的大脑毫不费力地在每秒钟内吸收更多的数据。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照相记忆的能力,关键在于学习如何看到。我建议大家在看书的时候不要离书太近,你把书拿的越近,你能看的东西就越少,你的视觉宽度就越窄。对阅读速度有影响的还有你专注的方向和焦点,当你阅读时脑子里也跟着专注于书里的内容,你就会发现阅读速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浏览和略读也非常重要,不过要注意浏览和略读不是跳读。浏览是寻找特别信息的过程,略读是获取资料总体概述的过程。这都是需要通读全文的,不是跳读。

尽量给自己创造合适的阅读环境,确保自己不渴不饿不想上厕所,集中注意力的环境下阅读。我有两个孩子,我一般在她们睡觉的时候看书,我一般会在她们床边看书,这样我在阅读时候不用担心她们醒来我不知道。

(三)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体系有三步:思考、分析、输出。

首先是思考,在思考前要确定你是否掌握了书里的知识,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缺乏知识瞎思考,容易误人歧途。整理思维导图是我常用的方法,这是我读《12个工作的基本》的思维导图。

[if !vml]

[endif]

第二步是分析,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也不能看什么信什么,分析也很重要,批判性思维的好处就在于“淘金式”思维把有营养的都吸收,把没用的都放弃。请特别注意批判性思维核心在于“淘金式”思维,不是找茬,不是辩论。在这儿强调两点:1、批判的前提是充分占有信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警惕你的案例是不是幸存者偏见。(媒体报道谁谁买了彩票中了500万,更多的人长期买彩票没中,媒体没报道。)

第三部最重要,输出。我常做的有两步,第一步是分享探讨,比如这次live之前,我跟于玖月探讨,通过交流,我发现了自己没有注意到的缺陷,这对我帮助非常大,在此也特别感谢一下于玖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不过聊完了,痛快了,不要就完事了,一定要记下来,再想想,我一般是会总结,写出来。比如这个讲稿,探讨完以后,写了一万多字,这对我自己也是一个总结,对以后的自己也是一个借鉴。

(四)如何提高行动力

从书里获得了知识,不实践也不行,养成把书里知识实践的习惯,是保持学习习惯的最重要一关。你可以先选一个事情,养成习惯,改变你的生活。以此为开始,比如养成看书写书评的习惯。比如写一本书。比如考一个你需要的行业证书。比如沟通中每天跟男朋友分享读书心得。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研究日本行为科学管理第一人石田淳在《从行动开始》指出,“有想法,不如会行动!”并明确给出解决行动力差的建议:

第一,了解自己的“认识偏差”

“认识偏差”即当你纠结于各种世俗眼光时,你能清楚认识到这些担忧与现实不符。你觉得身边的人都在关注你的成败得失,其实大家都很忙,没有谁能顾得上你。了解自己的“认识偏差”,你可以用三种态度思考并寻求对策:

(1)不要冲动,保持理性;

(2)不要主观,保持客观;

(3)不要抽象,保持具体。

第二,明白:人类没有自己想的那么“个性”

每个人遇到同一事件都会有类似反应。不要认为别人比自己能力强,别人可以不费功夫就完成了,自己就不行。你要勇于去尝试。你要做的就是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是肆意扩大事件的难度。

第三,转移注意力,适度放松,冷静面对。

(1)数呼吸。用腹部呼吸,从0到10,循环数腹部呼吸的次数。

(2)弹手腕上的皮筋。

(3)听美妙的音乐

(4)适当运动

第四,改变环境

比如你在一个几乎没有学习气氛的寝室里,那就拿起书去图书馆学习。再比如我刚刚开始给杂志撰稿的时候总是拖稿,我就主动加入撰稿作者群,看到大家都在讨论撰稿思路,修改稿子,马上就被影响了。比如读书比较慢,就主动加入书评群,看到其他人每周发出一篇书评,就不好意思拖延时间了。

第五,细化你的目标

比如2年要写一本书,20万字,每年要完成10万字,化成1年365天,那每天才写不到300字就能完成目标。

(五)习惯的养成

如果这些还不够激励你,促使你开始行动,那就再看看,斯蒂芬﹒盖斯所写的《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微习惯的成功之处是着眼于微小处,不断地在过去与现在新的习惯之间游走,过去的习惯处于我们的舒适圈,我们偶然去把脚稍微伸出去一点,久而久之,我们的舒适圈就扩大了,其实就意味意我们的习惯又多了一点,而且还游刃有余,一点也不觉得艰难。

行为学认为塑造一个新的习惯,一共需要21天,分为八步。

第一步: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

第二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第三步: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用奖励提升成就感

第五步: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如果这八步都完成了,你担心21天养成的习惯,不足以能让你坚持一辈子,那你可以继续实行古川武士《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的规则,坚持离不开习惯的培养,古川武士在书中把培养习惯的30天分成3个阶段。

阶段一:反抗期(第1天—第7天)

反抗期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由于计划内容太过勉强,会导致中途放弃。这时候需要以婴儿学步开始去做,慢慢踏出第一步,然后小步前进,如每天15分钟阅读、15分钟跑步、3分钟写日记等。

同时,简单记录每天的行动内容,方便对比点点滴滴的进步。小步前进可以提高动力,产生自信,减少罪恶感。

阶段二: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

这个阶段容易被其他事项打扰而导致计划中断,无法让人持续行动。一方面会被前期喜人成果冲昏头脑,也会被周围朋友劝阻。这时需要提高警惕,建立持续行动的机制。

对策:A、行为模式化:把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如每天睡觉前读书半小时。

B、设定例外规则:弹性应对突发事件。灵活运用固定模式。

C、设定持续开关:用鼓励和惩罚的两种方法督促自己持续行动。

阶段三: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

21天坚持的成果喜悦一旦过去,就会感到厌烦无力,甚至空虚。会产生很多借口不再继续,这时的坚持需要新的刺激。

对策:A、添加变化:换一套英文教材;减肥时换一种口味菜谱;室外跑步换一条路线。

B、计划下一项习惯:播种另一个习惯的种子,让习惯得到接力。

通过这次分享,我发现知乎live,其实是一种特别能促进自己学习的、整理的工具,比如这次live,我用了很长时间准备,在这些日子里,我查找资料、看书、整理、思考、分析、讨论、最终把这些写下来。因为不想辜负大家,我很努力,我发现之前为了照顾孩子懈怠的学习动力重新回来了。开live分享,完全可以成为我督促自己学习的、练习技能的工具。它完全符合古川武士的阶段建议,每次完成一个live,完成之后,可以给自己开个新的目标。如果每次live都能总结1万字,一年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积累。

每篇6000元稿费的书评是怎么写出来的?(附流程及注意事项)

原创2017-08-02鼹鼠的土豆人生补习班

对于跟我说“不可能有这么高稿费,你把编辑联系方式给我,我证明一下。”的人,我只想回复“没关系,你不相信,我去骗别人。”你这个激将法,我给0分。如果能耐心看完这篇文章的人,相信你也知道怎么做。

我家大宝要上学了,以后精力要重点放在孩子的教育上了,为了减少编辑的麻烦,我把自己所有的约稿都介绍给其他人,发布了之后很多人应征,当然更多的人让我帮着改稿子。因为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帮300个作者改稿子臣妾就算是“电脑”也做不到呀!

我决定把我的经验写出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也希望让我改稿子的各位不要再找我了!谢谢。

1、选书

先说读书的目的,获得知识、收集信息、消遣。选书的时候要注意,虚构类的书,也就是“消遣”为目的的书,很少有第三方APP购买,而出版社、杂志、报纸的稿费很低,不太可能给到6000元每篇的价格。选书阶段,书的种类很重要!非虚构类的稿费相对高,市场相对大一点。除了种类,书的评分很重要,大多数编辑要求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书,选书之前关注豆瓣评分非常重要。

2、阅读

我写之前的阅读分三次,拿到书会通读,通读中把所有可以展开写的点都贴上便签,这个之前写阅读主题的时候写过了。通读后用思维导图把书的脉络总结出来,这样顺便能理出书评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你写书评的逻辑,这个逻辑非常重要,当然在什么时候逻辑都非常重要,他决定了这个书评是否能够抓住读者(听众),让他们能够完整的看完(听完)这篇书评。

第二次阅读是做笔记,这个时候通常要查资料,把资料补充上去。为什么要补充资料呢?主要是为了增加书评的趣味性,可读性,吸引读者。安妮特·西蒙斯(AnnetteSimmons)在《故事思维》里强调“事实无法形成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维系它——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能激发人们对你的信任,希望你的建议确实能实现你的承诺,听众会重新燃起对你的希望。人们更重视他们自己得到的结论,他们只会相信真实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人们一旦将你的故事当成他们自己的故事,那你就挖掘出了信任的强大力量。”引导读者相信这本书值得读,如何讲故事是关键。

3、抒写

第三次阅读是抒写时,这个时候,要根据前面做的书评逻辑,把资料串起来,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有逻辑的文章,这个过程最好跟通读一样一气呵成。

4、修改

一般我在抒写完之后,会放下来,等第二天再阅读、修改、润色。主要是为了换一个角度和心境,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完成这4步之后,就会直接交稿了,一般编辑会在签约稿合同之前看看你的样稿,所以写一个符合要求的样稿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你以后每篇书评的价格。样稿合适之后,会签一个每月供几篇稿子的合同,合同里注明每篇稿子的价格,一般一个月2、3篇的比较多。

这几周因为有很多人让我帮忙改稿子,我发现了几个通病,稍稍总结了4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1、字数

稿费比较高的平台,多是为了录制音频,音频时间多为5分钟,这就需要6000字——8000字,也就是7000字左右。大多数第一轮被刷下来的稿件,都是字数不够。

2、书名、作者

这是重点,整本书评写下来,不知道书名作者,这就可笑了,所以书名至少出现三次,至少要重点介绍一下作者,或者写个作者的小故事。

3、整体概况

有一部分作者以前拆书习惯了,习惯把书碎片化,而书评恰恰相反,要把书整体概况出来,这也是一部分人稿件被刷下来的原因。

4、逻辑

虽然是书评,但也要有逻辑和主线,那怕这就是书的逻辑主线也好,也必须有,流水账和“意识流”也会造成拒稿。

书评跟读后感、拆书还是有区别的,读后感是以自我为主,书评是以书为主,读后感是强调自己的感觉,而书评是尽量客观的展示书的可取之处,把书的精华提炼出来呈现给书评读者。拆书是把书的内容碎片化,或者说缩写书的内容,摘抄书的内容,书评是用自己的话诠释概况书的内容。

写作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可以互相学习

原创2017-08-15鼹鼠的土豆人生补习班

写在最前面:我的写作课要99元一个月!也不是听完就完了的,要交作业,要练习,要坚持一年!我水平也不是很高,我开这个课程的原因是希望能跟大家互相学习,一起进步。大家考虑一下时间精力,做不到的就不要继续看了。

我以前一直觉得写作是个很私人的事,大家自己系统学习、练习、出作品就行了。这几年接触的作者、读者多了,我发现把基础做好之前,追求高级目标是徒劳的,而写作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为了专心带孩子,把专栏都转出去,编辑希望能帮忙找点作者。推荐过程中发现很多写作者希望先加上编辑,签约以后,再写样稿。实际上编辑最看中的稿子质量,没看到符合要求的稿子之前,尤其是有众多应征者的情况下,他们很少会加“干聊”型,就算加了!在你“沟通感情”的时候,有样稿的已经签约了。

晚上一位书评作者说她要放弃写作了,说写了这么久浏览量都是个位数。我让她把书评发给我,我打开链接发现她发的是豆瓣日记区而不是豆瓣书评区。当读者想看书评的时候,会登陆这本书的豆瓣图书主页,查看相关书评,也就是说只有在书评区发布才会被看到。

一位连续更新3年的公众号作者也因为长时间没有进步要放弃写作了,写作瓶颈是每个写作者都会遇到的,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写作基础不好。这就好像你盖楼,没打好地基盖个瓦房还凑合,要是起高楼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就会“摇摇欲坠”。

还有人咨询在写作的时候出现“烂尾楼”怎么办?写了大量开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写作的时候,为了保证每篇文章顺利完成,我们一般会按照写作流程写作。写作流程:写作需要明确目标、确定读者、用头脑风暴总结出中心思想、组织内容、写初稿以及修改。即目标—读者—头脑风暴—组织—写初稿—修改。——《完全写作指南》

可是当有人咨询我“为什么写了很多开头却都半途而废?”我问她写作流程,她却告诉我没听说过。

我小女儿最近在练习上厕所,我妈教她蹲蹲尿哗哗,她是蹲下了,却总是忘记脱裤子!你别笑!这就是流程错了,当流程出问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很多人没有经过基础学习,就盲目开始写作、投稿,这样有3个后果:1、大大透支体力、精力。2、自信心受挫(严重的放弃)。3、编辑一看到名字、邮箱就拉黑。

有些时候步骤错了,付出努力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在没有把基础学会就追求高级目标的后果,跟没脱裤子就大小便一样反而更麻烦。

在未来一年里,我会分享一些写作的基础知识(更高级的我也不会),非常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你可能学过,他们可能是小学老师教你的,可能是中学老师教你的,你只是忘记了,我会帮助你想起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成为你文章的一部分。

我也会引导大家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也希望当你订阅我的课程时,能够仔细思考一下,你的写作方向是什么?议论文、励志文、故事、剧本、小说,我会根据大家的写作方向,推荐适合大家的书。

上周开通饭团的写作课之后,有1个咨询如何在豆瓣发布书评?1个咨询如何在知乎选择问题?1个咨询如何跟纸媒编辑投稿?1个咨询签署出版合同的注意事项。我想了一下,会在课程设置上,分享一些各平台使用技巧、跟编辑沟通的技巧、出版技巧、写作风格等等。

[if !vml]

[endif]

如何通过阅读吸收知识、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原创2017-06-22鼹鼠的土豆人生补习班

昨天在文章里加了二维码,得到了二百多块钱的打赏,我很不好意思,所以今天把之前写的知乎live分享文案发出来(在知乎购买39元一份),当做给大家的福利,感谢大家的支持!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跟这段话有关,我们都是普通人,可我们凭什么能得到丰厚的薪水呢?凭借能力,能力从何而来,通过学习;如何学习,通过书籍。让我们利用书籍得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把这些知识转化成能力,给自己带来财富。

[if !vml]

[endif]

我特别不爱上学,学历不高,可我对工作的要求又是“钱多、事少、离家近!”我就只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出色的工作成绩。我这次分享给大家的主题就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之所以设定这个主题是我每次收到私信大家问我如何找到好工作,我推荐他们看书的时候,他们会说“懂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自己总结“懂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2个原因:第一是“道理”的完整性、通用性。很多所谓的道理被片面的解读,或者说被“贴标签”。很多事情都是有程度的,有前提的、有特定环境的。它在特定事情上有意义的,需要做很多准备,才会实现,不要片面了解后就实践。比如流行“逃离北上广”的时候,有些人真的就回老家了,没过多久又回来了。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回来以后重新找工作、找房子,重新开始。他跟我抱怨别人错误的引导,我就说这个事,你要用批判性思维找到“关键点”,别人为什么回老家过的很好的原因:1、收入。两口子男的考了教师证,被老家省城小学录取了。女的写书,写专栏,在什么地方都能完成工作有收入。2、居住。他们用在北京工作时的积蓄买了县城房子。3、户口,男的工作单位(省城小学)解决了户口问题,孩子户口问题也解决了,孩子以后在省城可以上学。

你在没有解决这些关键点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回到老家,然后发现收入不行、跟父母一起居住不行、孩子以后的教育问题也解决不了,就又回来了。实际上你在北京这些问题还是存在,读完这些文章你要结合自身实际去思考,而不是盲目跟从。

我们的价值观要根据学习、实践、分析、思考后,树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不要看完价值观灌输的东西就把别人表达给你的价值观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职业规划师建议毕业生多阅读职场技能的书,少看价值观灌输的东西。因为本身的能力不够,容易在职场受挫,看到价值观灌输的东西就容易被引导。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原因:“道理”跟自身有差距。举个例子“读书不能太功利”,这话对不对,肯定是对!但是你实践这个道理前,一定要看它是不是适合你,之前跟一位打算做编辑的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我说“读书的三个目的收集信息、获得知识、消遣,你要是在新闻采编从业资格证考试前,不“功利性读书”,那你就先把补考的钱准备出来。”在你最需要知识,最需要信息的时候,你以消遣为目的读书,那就要准备好承受后果。

打完了鸡血,我们回到把“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这个主题上。

(一)、确认你需要的能力

把知识转化成能力,首先是有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读书、见人、历事、行路”都能给我们带来知识,但无论那种都需要我们有知识“获取”能力,如果想要转化成能力还要有“理解(思考)”能力,想真的运用起来还要有“行动力”。学习任何一个技能,都需要从认知和行动两个角度对事物展开理解,也就是说你既要了解这个事物更要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如何做到。“读书、见人、历事”都需要我们有很高的观察能力,我小时候我爸教我学东西的技巧是“看到心里,琢磨到手里”,比如学习切菜,首先要看,怎么粗处理,怎么排列,怎么下刀,怎么摆盘。这些都需要我们有自己有悟性,且有条件去学习。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万里路首先要有钱有闲,更要能够梳理看到的东西,而读书就相对更廉价,门槛低。那些本身就有认知和行动指导意义的方法论的书就更好了,直接就可以作为积累知识的必备图书。

在收集信息和获得知识之前,我们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们需要什么能力、那些知识能带来这些能力。

比如我们先要找到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工作,这需要去做系统的评估,找到你擅长的点,你的性格特点等等,因为这次分享时间有限,我就不详细说了。确立目标之后,就开始收集信息了,我们假设一个人通过评估、思考以后决定向“行政”工作方向发展。

首先要收集信息,这个职位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任职要求是什么。

[if !vml]

[endif]

这是我在网上搜的一份招聘行政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

(二)、收集信息

我们可以看到至少要有熟练操作办公软件的能力,沟通能力、做事的能力。这个时候就要善用我们的成长利器“知乎”了!知乎读书类话题优秀回答者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回答,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强调选书的基本原则:真正想读、应该读的书。

有效简单的选书方法是:列清单。

理由有两个:

第一,培养自己有目的性的阅读或者说功利性阅读。

第二,帮助自己找到现阶段真正需要阅读的书。

可以在笔记本或手机上做列表,列出书名,作者,出版社,想读理由。

也可以在豆瓣做豆列,把书加进豆列里。

在列表的时候我推荐主题性阅读,就是把同一主题下的好书都列出来。

在这儿分享几个我的选书技巧:1、选再版多次的。为什么我们选择书,而不是随便从网上查找,是因为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正确的知识工作量太大,而书通过策划编辑、作者、编辑、排版、校对、审核、复审等工作角色帮我们完成了对知识的正确性确定和专业初筛。而再版多次的书更是经过了之前读者的建议又订正过了。2、有趣。除了有用正确率高,我还会兼顾有趣,这样学习热情高,阅读效率自然也高。3、选择同类知识中相对权威的,比如学习地理知识,我会选择《地理学与生活(全彩插图第11版)》作为美国的地理学教材,它系统的梳理了地理这个大学科,我系统的掌握这些知识之后对形成我自己的知识架构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你要画一匹马,那你要先看一下这匹马的全貌是什么样,然后再仔细研究细节。

总是通过碎片化阅读获取知识,一方面自己梳理、建立知识体系需要时间和精力,另外一方面也容易像盲人摸象一样,无法正视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回到例子里,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这个,现在的office系统都自带教程,而且是视频、书网上都可以找到,就不用说了。

沟通能力和做事能力,这就需要上面我提到的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我一般会选这个类别里的“教材类”有2个原因1、比较专业、系统,能够够了出这个专业的大致轮廓,有了这个大轮廓,再逐步细化,阅读速度和学习速度都会大大提高。2、方便查找,在具体细化时,这种书通常可以充当“字典”的作用。

比如沟通类书单

1、《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修订第14版)》

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Russell F. Proctor)

理由:沟通类权威书籍,既关注有关人际沟通的理论介绍,也加入了丰富实用的阅读材料。

2、《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修订第5版)》

作者尼基·斯坦顿

理由:沟通类实用类书籍,内容详细解说“听说读写”所有可能的沟通情境所需要的技巧,如电话、谈话、会议、演讲、简报、写信、报导、问卷、电子邮件等,并说明非语言沟通、聆听、阅读、视觉沟通,以及如何利用各种视觉辅助工具等,时时刻刻帮助你克服所有沟通的挑战,进行良好的“自我发展”与“职业生涯发展”。

有了书,剩下的就是怎么读了,上面提到的《沟通圣经》里有关于增进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等内容,这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比如读的慢,比如记不住。

先说阅读速度,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阅读速度跟阅读质量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我读的快,不代表我阅读质量低。这个就要先解释影响阅读速度的关键问题:视觉宽度。视觉宽度是指能看书的时候看的范围,你阅读的时候是一个字一个字读,还是一段话一段话的读。我们知道单独一个字在不同情况下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只有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才能表达出完整的意思。你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看完一页,跟我一段话一段话的读,看完一页,是一样的。而阅读质量是由咱们每个人的理解力决定的。你在掌握某方面大知识框架的情况下,阅读理解能力会大大提高,这也是我前面建议选书,建议做主题阅读,把某方面知识理解出大框架,然后再补充细节,理解力就会强很多,所谓触类旁通,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练习拓宽视觉宽度呢!

我们在分享的第一部分,选择感兴趣的知识学习

为什么要选择感兴趣的知识呢?作为快速阅读者,如果你对阅读的内容感兴趣,你的瞳孔会扩大,接收更多的光线。这可以使你的大脑毫不费力地在每秒钟内吸收更多的数据。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照相记忆的能力,关键在于学习如何看到。我建议大家在看书的时候不要离书太近,你把书拿的越近,你能看的东西就越少,你的视觉宽度就越窄。对阅读速度有影响的还有你专注的方向和焦点,当你阅读时脑子里也跟着专注于书里的内容,你就会发现阅读速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浏览和略读也非常重要,不过要注意浏览和略读不是跳读。浏览是寻找特别信息的过程,略读是获取资料总体概述的过程。这都是需要通读全文的,不是跳读。

尽量给自己创造合适的阅读环境,确保自己不渴不饿不想上厕所,集中注意力的环境下阅读。我有两个孩子,我一般在她们睡觉的时候看书,我一般会在她们床边看书,这样我在阅读时候不用担心她们醒来我不知道。

(三)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知识体系有三步:思考、分析、输出。

首先是思考,在思考前要确定你是否掌握了书里的知识,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缺乏知识瞎思考,容易误人歧途。整理思维导图是我常用的方法,这是我读《12个工作的基本》的思维导图。

第二步是分析,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也不能看什么信什么,分析也很重要,批判性思维的好处就在于“淘金式”思维把有营养的都吸收,把没用的都放弃。请特别注意批判性思维核心在于“淘金式”思维,不是找茬,不是辩论。在这儿强调两点:1、批判的前提是充分占有信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警惕你的案例是不是幸存者偏见。(媒体报道谁谁买了彩票中了500万,更多的人长期买彩票没中,媒体没报道。)

第三部最重要,输出。我常做的有两步,第一步是分享探讨,比如这次live之前,我跟于玖月探讨,通过交流,我发现了自己没有注意到的缺陷,这对我帮助非常大,在此也特别感谢一下于玖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不过聊完了,痛快了,不要就完事了,一定要记下来,再想想,我一般是会总结,写出来。比如这个讲稿,探讨完以后,写了一万多字,这对我自己也是一个总结,对以后的自己也是一个借鉴。

(四)如何提高行动力

从书里获得了知识,不实践也不行,养成把书里知识实践的习惯,是保持学习习惯的最重要一关。你可以先选一个事情,养成习惯,改变你的生活。以此为开始,比如养成看书写书评的习惯。比如写一本书。比如考一个你需要的行业证书。比如沟通中每天跟男朋友分享读书心得。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优异的成绩来自于良好的习惯,而非一时的行动。”

研究日本行为科学管理第一人石田淳在《从行动开始》指出,“有想法,不如会行动!”并明确给出解决行动力差的建议:

第一,了解自己的“认识偏差”

“认识偏差”即当你纠结于各种世俗眼光时,你能清楚认识到这些担忧与现实不符。你觉得身边的人都在关注你的成败得失,其实大家都很忙,没有谁能顾得上你。了解自己的“认识偏差”,你可以用三种态度思考并寻求对策:

(1)不要冲动,保持理性;

(2)不要主观,保持客观;

(3)不要抽象,保持具体。

第二,明白:人类没有自己想的那么“个性”

每个人遇到同一事件都会有类似反应。不要认为别人比自己能力强,别人可以不费功夫就完成了,自己就不行。你要勇于去尝试。你要做的就是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是肆意扩大事件的难度。

第三,转移注意力,适度放松,冷静面对。

(1)数呼吸。用腹部呼吸,从0到10,循环数腹部呼吸的次数。

(2)弹手腕上的皮筋。

(3)听美妙的音乐

(4)适当运动

第四,改变环境

比如你在一个几乎没有学习气氛的寝室里,那就拿起书去图书馆学习。再比如我刚刚开始给杂志撰稿的时候总是拖稿,我就主动加入撰稿作者群,看到大家都在讨论撰稿思路,修改稿子,马上就被影响了。比如读书比较慢,就主动加入书评群,看到其他人每周发出一篇书评,就不好意思拖延时间了。

第五,细化你的目标

比如2年要写一本书,20万字,每年要完成10万字,化成1年365天,那每天才写不到300字就能完成目标。

(五)习惯的养成

如果这些还不够激励你,促使你开始行动,那就再看看,斯蒂芬﹒盖斯所写的《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微习惯的成功之处是着眼于微小处,不断地在过去与现在新的习惯之间游走,过去的习惯处于我们的舒适圈,我们偶然去把脚稍微伸出去一点,久而久之,我们的舒适圈就扩大了,其实就意味意我们的习惯又多了一点,而且还游刃有余,一点也不觉得艰难。

行为学认为塑造一个新的习惯,一共需要21天,分为八步。

第一步: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

第二步: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第三步: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第四步:建立回报机制,用奖励提升成就感

第五步: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第六步:微量开始,超额完成

第七步: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第八步: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如果这八步都完成了,你担心21天养成的习惯,不足以能让你坚持一辈子,那你可以继续实行古川武士《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的规则,坚持离不开习惯的培养,古川武士在书中把培养习惯的30天分成3个阶段。

阶段一:反抗期(第1天—第7天)

反抗期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由于计划内容太过勉强,会导致中途放弃。这时候需要以婴儿学步开始去做,慢慢踏出第一步,然后小步前进,如每天15分钟阅读、15分钟跑步、3分钟写日记等。

同时,简单记录每天的行动内容,方便对比点点滴滴的进步。小步前进可以提高动力,产生自信,减少罪恶感。

阶段二:不稳定期(第8天—第21天)

这个阶段容易被其他事项打扰而导致计划中断,无法让人持续行动。一方面会被前期喜人成果冲昏头脑,也会被周围朋友劝阻。这时需要提高警惕,建立持续行动的机制。

对策:A、行为模式化:把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如每天睡觉前读书半小时。

B、设定例外规则:弹性应对突发事件。灵活运用固定模式。

C、设定持续开关:用鼓励和惩罚的两种方法督促自己持续行动。

阶段三: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

21天坚持的成果喜悦一旦过去,就会感到厌烦无力,甚至空虚。会产生很多借口不再继续,这时的坚持需要新的刺激。

对策:A、添加变化:换一套英文教材;减肥时换一种口味菜谱;室外跑步换一条路线。

B、计划下一项习惯:播种另一个习惯的种子,让习惯得到接力。

通过这次分享,我发现知乎live,其实是一种特别能促进自己学习的、整理的工具,比如这次live,我用了很长时间准备,在这些日子里,我查找资料、看书、整理、思考、分析、讨论、最终把这些写下来。因为不想辜负大家,我很努力,我发现之前为了照顾孩子懈怠的学习动力重新回来了。开live分享,完全可以成为我督促自己学习的、练习技能的工具。它完全符合古川武士的阶段建议,每次完成一个live,完成之后,可以给自己开个新的目标。如果每次live都能总结1万字,一年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积累。

微信公众号涨粉新路径:用书评从各平台引流

原创2017-04-15鼹鼠的土豆人生补习班

每天都有人在各微信群、朋友圈里分享文章,你会发现虽然运营者又是发红包,又是跪求,可这些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却一直不高。很多微信公众号创业者表示账号怎么运营都起不来,给各微信大号投稿,也得不到回复。自从上次分享了写书评涨粉的技巧,很多人又开始疑问,同样是写了3个月,有人的公众号阅读量已经几千了,而他的还是个位数,仔细对比发现写的质量也不差,写的时候也都注意了技巧,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就是从各平台的引流问题了。引流先要说平台,现在能发布书评的平台比较多,除了主流书评平台豆瓣,微博读书、简书、头条也都有涉及,最近百度派也做了活动。我个人的观点,引流首先要选对平台,有人选平台习惯看量,其实在我看来,平台量固然有用,但是你能“控制”的量才是你的资源,这就像银行有几百亿,但是属于你的只有你存折里的钱。

微博、简书、头条,共同的特点是平台来决定分给你的量。我的简书账号有1.7万粉丝,可是只要简书不想推荐我,我的阅读量只有69!微博、简书、头条有个共同的规定“不能有微信公众号”,有公众号的文章一律不推。换成银行的例子就是,银行有几百亿,但是如果要划到你账上,银行是不同意的。

所以选平台,你就要选那些能够允许你展示微信公众号的平台,也就是能引流的平台。我主要的发布平台是豆瓣、知乎、微信公众号。当然我也发片刻,不过我发片刻是因为片刻对优质用户开通了“推”功能,我有权限把好文章推荐给首页编辑,大家发了片刻,想上首页也可以在片刻发片邮给我,我会推荐到首页。

选择在豆瓣引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这个平台比较小资,很多看电影、看话剧、听音乐会的文艺青年聚集在豆瓣,潜台词是这个平台的用户消费能力强。我们吸引粉丝的主要原因就是变现,吸引一堆“伸手党”,没法子变现。同样在豆瓣写书评,你也会发现有人写3个月关注过万,可有人写半年多没几个粉丝。

在豆瓣涨粉也是有技巧的,首先是完善账号,这是个社交平台,也就是说你要让大家知道你是“活人”,自我介绍、头像这些基本一定要有,记得把广播打开,平时写书评除了长评,还要写点短评。豆瓣影评区非常棒,几乎所有国内主流媒体的影评版的主要稿件来源都是豆瓣影评,也就是说你在豆瓣写影评,就等于你在影评版编辑的资料库里写东西。书评的浏览量,跟你选择的书有关系了,有2个渠道可以找到曝光多的书:新书速递和最受关注榜。

为什么要选曝光多的书,当然是浏览量大,举个例子,《沟通的艺术: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的豆瓣图书页面,有5万多人想读,也就是说你发了书评,想读的人,在图书页面查看书评的时候就会看到你写的。你会有疑问说有用多的会排前面呀,不用担心豆瓣算法会优先“最新”发布的书评,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多的。

新书速递和最受关注榜的书,每天都会有人大量点击,这些打算花钱买书的人会通过书评判断书的价值,他们看完你的书评,发现你写的好,能介绍好书,自然而然就会关注你。发布豆瓣书评时,建议打开赞赏,有3个用处:1、打赏是真的钱,可以体现。2、申请版权之后,会受到保护,微信公众号有抄袭可以申诉维权。3、打赏会出现在广播区,可以增加浏览量。

当你的书评被多人喜欢、推荐、评论、赞赏之后,豆瓣算法会推荐到热门,所以订阅豆瓣“读书”频道的人,都会收到推送。

豆瓣介绍完了,再来说说知乎。知乎是回答问题制,列书单是最容易涨粉的回答方式。知乎的读书问题用户,质量非常高,这可能跟有读书习惯的人都是优秀的人有关,或者说保持学习态度的人本身就优秀。你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会有3种渠道得到浏览量。

1、关注问题的人,这个问题5万关注,你回答了问题,这5万人都会得到提示。

2、关注给你点赞的人,或者说给你点赞人的粉丝。我有3万粉丝,我给你点赞,这3万人都能看到。

3、上热门推荐,当你的答案在单位时间内点赞的人多,那你就会上热门,就会有几十万人看到你的答案。

知乎运营技巧跟豆瓣一样,要证明你是“活人”除了发布答案,给别人点赞也会发布在你的动态里,所以你要经常给别人点赞,证明你是在跟别人互动的。

知乎的注意要点是,答案一定要跟问题契合,真心实意的去回答这个问题,把书里的知识分享给别人,看答案的人得到知识才会关注你。

当你上了豆瓣、知乎热门以后,就会有各种微信公众大号转载,这个时候记得提醒他们注明作者和你的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