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未开(第三十二章)

2020-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榭庭高枝

临近期末,自美女老师一走,"部长"回来了,语文课就有趣多了。“部长”进京一趟,眼界大开。他舌灿莲花,口若滚滚悬河,足足讲了几节课关于北京的见闻,大长了学生的见识。他整个人都发福了,脸蛋红红圆圆的像个大地瓜,头发更少了,没事就来回踱几步,抬手举足间竟官气十足。学生都感叹老师的进步是如此之大,看来传说中的京师跟地方就是不一样,有的学生羡慕嫉妒,恨不能马上也到北京去见见世面。

介绍完北京的见闻,他开始了进行思想上的引导。要说思想教育,政治课根本就不行,一条条哲学道理就跟不平等条约一样,是被迫记下去的,学生边记边骂娘。更纠结的是,现实跟书本上的很不一样,容易引人痛苦地思考。语文就不一样,灵动的散文,醉人的诗词,迷人的小说,风月浪漫,也有爱恨情仇,读着读着所思所想就与作者一致了。就算是语文老师曲解作者的原意,也没多少人怀疑。就像孔子曲解《诗经》一样,什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还不是流行了上千年。

他讲到《琵琶行》一课,对白居易颇有微词,说他一身文人毛病,写那么多诗讽刺时政,痛骂所谓的贪官污吏,既没用也害自己。他轻蔑地讲:“白居易愤青了大半辈子,写《长恨歌》,把皇帝都讽刺了!不知天高地厚!”然后意犹未尽,继续说:“他写的这个琵琶女,就是个不知足的女人,悲伤自己红颜老去,老想嫁当官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不是个好女人!”

他在这个问题上停不下来,继续振振有词道:“就美女来说,士农工商,其实最好嫁给商人。农民太穷,不懂风月。工人在那时跟农民差不多。官员虽然地位不低,但还是有那么点危险,经常抄家砍头。所以还是商人可靠,不仅有钱,且一般有文化。虽然经常外出做生意,但那时为了养家糊口,应当理解。”话锋一转,由古及今,“特别是对现代的美女们来说,商人,成功的商人,是美女们最佳的选择。你看那些那女明星,嫁给普通百姓几乎没有,嫁给官员的也寥寥无几,即便是嫁给男明星,真正白头到老的也不多,只有嫁给给商人的,结局还好一点,就算离婚,也可以分得一半家产的。”

男同学听完这番高论,面面相觑,不置可否。很多女生眼放精光,看着他作沉思状,还有人不住地点头,似乎是默认了此观点。

慧生看向王倩,她似乎没听见老师的那些话,依然是一脸的沉默。突然,她感觉到了慧生在向她看,转头对视,对慧生淡淡一笑。

课一下,“部长”带着传道的成功的满足感挺着大肚子离开了教室。慧生莫名感叹,这一节课后不知有多少女生立志嫁给商人。但他仔细一想,老师所说真乃合情合理,只是让不更事的纯净少年有了股成长的感伤。

带着感伤,慧生努力学习,想期末来个好成绩。怎奈平时欠下的东西太多,一时大口猛吃也吃不完,直看着考试的日期逼近。这感觉很痛苦,就如不想死的死刑犯看着行刑的日期一日日到来。

期末还是来了,一考下来,他就知道很悬。特别是数学,最后的几道考题没动笔,算算下来,又得班上五六名。虽说这个名次勉强过得去,可前面是考过的第一名的,母亲那一关就过不去。想来想去,束手无策,安慰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过不去那就爬过去。

令人神伤的是寒假一到,就要和王倩分开一个月,他想和王倩留下联系方式。写信,太危险。电话,亦不安全。慧生和王倩都还没做好让老师父母知道自己恋情的准备,就在慧生对此抓耳挠腮之际,王倩笑道:“没关系,联系上了我也见不到你,一放假我爸爸就要带着我们全家去上海旅游探亲。”慧生只羡慕王倩家真有钱,寒假还要帮着父母做生意。

慧生只好与她依依惜别,望着她背影消失,不舍之情让他胸闷气荒,嘴里轻轻地念秦观的《鹊桥仙》的名句安慰自己。念着念着就觉得太俗,不念了。

接下来两天,他吃饭很少,老觉着没胃口。古人言“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真实不虚。母亲以为他是为成绩担心,还破天荒地宽慰了几句。她说:“没关系,考不好下次再考就是,只要不是高考就行!”慧生听了只觉着疑神疑鬼。

很快他的成绩单就下来了,没有奇迹,在班上第七名。母亲神色大变,对着他就是一顿咆哮,“什么东西,考这么点,你也好意思吃饭!”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可喜的是慧生的抗击能力得到了锻炼,心虽烦躁,但面不改色。母亲见此,怒火万丈,骂语出口,“你这个脓包,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每次都考那么多,班上的赵龙霖,考六百多分,你是怎么读书的!”

慧生觉得应该缓和一下矛盾,小声道:“这次是考差了,下次努力就是。”

母亲怒说:“下次,下次,你连续几次都是七八名,读个文科,混到年级一百名去了,怎么考得起重点大学!”

慧生无他言以对,只能说:“下次努力,下次努力。”

父亲倒是没当多大的事,这一点父子同心。母亲修理慧生之时,声音震扰顾客,父亲只好尴尬地与客人谈生意。

离过年的前一个星期,一家人喜洋洋地搬进了新居。慧生成绩没考好的事被冲淡,母亲也似乎忘记这事,也忘记了叫奶奶来城里过年,或许是生意太忙的缘故吧。犹如前两年一样,过年的生意火爆,慧生继续坚守柜台找钱。

过年的物价飞涨,平时的五元火锅底料涨价到八级甚至十块,火腿肠、花椒等等佐料也是翻了番。打过年货的虽说抱怨涨价,但还是喜洋洋地装货回家。慧生还发现,离城远近不同的人买货多少不一样。农村的人过年买货很多,是身上有多少钱就花光。他们背个大背筐,装满了才回家,有时背筐装不下,就找店家要尼龙袋,店家拿不出,就自己动手腾货弄袋子,遇到这种情况慧生父母自然不好阻止,就在旁边干看着。

住在城乡结合处的人买货不是量财而行,是量力而行。他们慢悠悠地转着看,看够了再买货,买了自己提回去,提不动了就不买了。反正他们进城容易,不够下次再来。

就近城里的人那是买过年货最少的,一次买一点,有时他们一手青菜一手味精,慢悠悠回家。城里人顾客要是年轻人还好,要一些大妈就不好伺候。

这些大妈见多识广,口齿伶俐,声音清脆,更可怕的是心思灵敏机关算计。在刚进城的时候,走在大街小巷时,见过很多次大妈对吵。她们互相指骂,咬牙切齿,捶胸顿足,城管过来一问,又不是什么大事,不了了之。对于刚进城做生意的人来说,她们没少惹麻烦。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个大妈在隔壁卖冻货的买了鸡腿后,回到家里藏了一个,然后大吵大闹说店家缺斤少两,撒泼打滚,直喊赔钱。当时那个店家男人出去送货了,只有他老婆在。他们刚刚进城,可怜的女人没见过这场面,不知所措。慧生父母本不想管别人家的事,可是隔壁吵吵嚷嚷,路人避而远之,慧生家的生意也受到波及。

慧生母亲看着看着就上阵帮邻居跟那大妈干架,半个小时下来,那大妈吵累了,不服气地回去了。隔壁女人以为胜利了,连声感谢慧生母亲的帮助,卢母也对战役的胜利颇感自豪,虽连说不用客气,还是笑得合不拢嘴。她们还是小看了对手,那大妈是回去叫同伴去了。不到五分钟,一群大妈大爷就围住了冻货店。

慧生父亲立即上前拦住他们,这群大妈们依旧不依不饶。卢父就拿出手机报警,警察尚未到他家的男人回来了。男人是个暴脾气,听老婆一哭诉,拿起一根木棍,朝着那些大妈一舞,当即撂倒几个,其他大妈大爷立即鸟兽散。这些大妈历来是动口不动手,动手之后就不见了人影。

可那个男人还是太冲动了,怎么也不该对老人挥棒子。警察来了,望着地上哀嚎的老人,带走了男人。过了一个月才放他出来,还赔了几万块医药费。冲动真的是魔鬼,对老年人冲动更是大魔鬼。

自从此事后,慧生对城市里的老妈子讨厌至极。反映在生意上就是找钱时漫不经心,态度随意,手都不愿跟她们接触。但那是不可能的,不见要接触,还要笑脸为她们服务,终于出事了。

生意正忙时,进来个大妈买了一瓶酱油,慧生手脚慌乱,给那大妈找了钱。那大妈出去后一会儿又回来了,说少找了十元钱。慧生不承认,那大妈就高声大气地闹起来了。“我刚刚踏出你这个门,没数钱,买冻货时给钱才发现的,你得补给我。”

慧生不承认,大妈就要他说出刚刚找了他多少钱。慧生不记得了,就说忘了。大妈岂肯干休,就开始撒泼大闹,说:“你们这是店大欺客,简直是黑店,我要去工商局告!”

慧生不知如何处理,站在那里干发呆,看着父母应付。母亲刚开始问道:“您家仔细想想,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转头问慧生,“你当时到底找了多少钱?”

慧生见母亲问,就实话实说:“当事人多,不记得了。”

那女人一听,嗓门更大,“你看看你这娃娃,刚刚说没找错,现在说不记得了,还是个读书娃娃,竟然也会撒谎?难道在学校老师教你的吗?”这话她骂对了,小学时每逢作文没题材,老师就叫学生自己想象虚构,虚构多了就学会了撒谎。

母亲本以为慧生会坚持到底,这样她就可以强行说是她自己弄丢了,让她滚出去。这下糟糕了。

大妈继续不依不饶,嗓门招引了一片人云,围绕着干货店。人云阻碍了进出,过年时这损失不止十块钱。

父亲痛感得不偿失,走到柜台,抽出十元钱,递给大妈,不甘道:“你这么胡搅蛮缠,下次到别处去买!”

大妈走后,一家继续忙着生意。中午人少时,慧生累得坐在凳子上。母亲却精力旺盛,对慧生吼道:“你这个东西,真老实,你怎么能说不知道呢!”

慧生委屈道:“你不是问我吗?”

母亲没好气说:“说的反话都听不出来,读书都读成了书呆子,白白给了十元钱,还耽搁了生意,没用的东西!“

慧生无语,看向父亲,父亲抹着鼻子笑笑了事。过年进钱多,心情好。但这种忙碌对身体不好,人累,更重要的是午饭吃不好。母亲在闲暇间做好饭,刚准备吃,就来了一群人。等人走后,饭菜已冷,只好晚上热热再吃。

这一来,加上相思之苦,半月下来瘦了不少。一晃过年就到,母亲从未提及把奶奶接过来。父亲暗暗着急,又怂恿慧生提及。

慧生责无旁贷,对母亲说接奶奶来看看新屋,也好让她瞧瞧进城几年的成就。这话打动了母亲,她抿嘴笑说:“那就接过来吧,这次你回老家去接。”

慧生一大早乘船回到老家,小江在路边看见了慧生。两人许久不见,于是寒暄许久。小江马上就要考高中,成绩不见起色,压力很大。他吐着苦水,“我妈妈一定要我考个好         大学,一天催死人!”

慧生也做个苦瓜脸,以示同病相怜,“我就别提了,不说你也知道!”中国的学生只要家长关心学生的成绩,那痛苦就没有二致。

小江突然说:“我能不能到县城读书?这样轻松多了。”

慧生以为他开玩笑,道:“怎么不可以,你给你妈妈说县城条件好,下学期搬到县城去,我们就在一个学校了。”

小江抓着慧生道:“那你给我妈说说,求求你了!”慧生连忙推开,他那急迫的样子会让旁人认为是同性恋情侣。

不就是说说吗,慧生若无其事地对小江母亲道:“婶婶,小江读书成绩不太好,不如到县城去读书。”

婶婶斥责道:“他那个家伙,在这儿就不认真读书,晚上跑出寝室上网,被我逮住了,发现他在跟一个女娃娃谈恋爱。”慧生心中一惊,想起了小江的千里恋情。

慧生想想道:“镇上的条件太差,你想想看,一学校那么多人,每年就没考上几个,这说明镇上的学习环境太差了!到街上一转,学生穿的奇装异服,都是混混痞子。”

婶婶态度好转,道:“我也想过,镇上有经验的老教师都到县城去了,现在都是刚出来的大学生,看着跟学生一个样子。”

慧生以为婶婶同意了,高兴道:“那过了年就到城里来读书,就读我们学校初中部。”

婶婶难为情道:“就是没门路啊。”

一语如针,刺醒梦中人。慧生才想起到城里读书要有钱有门路。当年进城,也是靠舅舅们去打通关节,兄弟两个还各花了三千块钱才读成书。慧生详细说了自己进城读书的经过,婶婶道:“那请你回去跟你爸爸说,看能不能帮上忙,钱已经准备好了。”慧生恍然明白,原来这母子早就商量好了,想请他帮忙。慧生满口答应了,他的忙也就是传个话而已,办事的还是大人们。

谈完话,慧生道别婶婶。小江陪着慧生直冲奶奶家去,未到家,就喊道:“奶奶,我回来了,我饿了,快煮面!”

奶奶走出门,笑斥慧生:“你那么远就喊饿了,被人听见还以为你家没饭吃了。”慧生窘迫的笑笑。

进屋眼睛一扫,这一年没多大变化,只是房子变黑了些,屋顶的瓦片依旧青黑,桌子上乱蓬蓬有许多花生胡豆等等食物。奶奶问起家里的状况,慧生道:“家里现在住上了电梯房,三室一厅,宽敞多了。”

奶奶道:“你爸爸妈妈没吵架吧?”

慧生抓起胡豆吃起来,笑道:“有时吵架,但现在次数少多了,有了房子妈的脾气好多了。”奶奶听了也笑出声。

奶奶又问:“你这次回来要多玩几天,弟弟怎么不回来?”

慧生拿起道:“爸爸和妈叫我专门接你出去过年,收拾马上就跟我走。”奶奶高兴极了,手舞足蹈地去收拾衣服。

奶奶恨不能一收拾完就要走,忘记了慧生还没吃饭。慧生死皮赖脸的要奶奶煮了一碗面吃了才走。奶奶煮的面还是那么香,软硬适中,放上腊肉臊子,一海碗下去撑得饱嗝不断。

小江骑个摩托带着他和奶奶一溜烟就到了码头,临上船时小江再次偷偷说别忘了帮帮忙。再次让慧生感受到他想远离父母远离喧嚣的浓烈愿望。

带着奶奶回到家,父亲也高兴地来接。问奶奶身体好否,母亲则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他们母子久别相叙。叙完旧情,奶奶眼眶微微湿润,突然失声道:“我准备的干花生和胡豆没带过来,还放在桌子上!”

父亲冲着慧生道:“你怎么不帮着带过来!”

慧生一头雾水,望着奶奶,脑袋一转,反应过来,“那个需要带过来吗?想起来了,奶奶对我说过,我忘了。”

母亲明白怎么回事后,口里藏着愠怒,“你连这点事都办不好,难怪读书成绩上不去。”母亲把什么事都和学习成绩混在一起,让人极度恶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