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

我爱你,所以我杀了你

2018-11-23  本文已影响20人  关联加个一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慢慢变老。

我能想到最残酷的事,就是看你心灰意冷毫无尊严的活着。

amour

这次我所推荐的电影是奥地利导演哈内克指导的法国电影《AMOUR》即《爱》。

哈内克是一个善于展现人性阴暗面的导演,也是当代风格最为阴郁而且最不妥协的导演之一。他的影片不断触及社会疏离感以及大众媒体削弱人们同情心和冲动情感等主题,。但是这一次他却以爱为名,在冷峻的镜头下注满柔情,拍摄了这一部极致的《爱》。同时抛出了一个问题,死亡是人生的终点,爱是生命的巅峰,,那么你会如何面对承受病痛折磨,生不如死的一生所爱。以爱的名义让她解脱,或以“责任”的名义徒增她充满痛苦的余生?

哈内克是一个惯用长镜头的导演,在电影的开头,剧院观众席熙熙攘攘,一个极长的镜头展现观众的姿态,而我们不知的是电影的主角们就掺杂在这群观众当中。当镜头调换,电影的主角才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乔治和安妮是一对携手走过耄耋之年的夫妻,两人都是音乐老师,刚刚参加完学生的音乐会,在极简写实的镜头下,你可以感受到乔治和安妮那醇厚的爱意。岁月流逝,俩人都已年华不再,但是岁月在他们之间好像没有留下痕迹。清晨,安妮和乔治坐在桌边吃早餐,乔治给安妮讲着童年的趣事,阳光抖落,岁月静好。

早餐日常

但是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安妮突然病倒了,经动脉阻塞,需要开刀,手术风险很低,安妮却成了那百分之五的失败者。她身体右半边中风,安妮不想呆在医院,乔治带她回家。从此,安妮与轮椅和病床为伴,不复往日的精神矍铄。在经历了短暂的适应后,生活好像回归了正轨,乔治依旧待她如常,为她切好牛排,两人依旧会一起读报。好像生活并没有因为疾病而有所变化,依旧那样的平静和美好。但是就宛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安妮对于别人葬礼的态度,她和乔治的对话。

安妮:我不想撑下去了。你这些甜蜜的努力让一切都变得轻松多了。但我不想活下去了。这是为了我自己,不是为了你。

乔治:我不相信你。我了解你。你觉得自己成了我的负担。但如果换做你是我,又会怎么做呢?

安妮在饭桌上翻看相片时所说的话,安妮:“ 好美啊! 人生,好漫长,漫漫长路。”一旁的乔治担忧的注视着安妮。这一切都暗示着安妮对于生已经没有多少的眷恋。

参加完葬礼回家的乔治看到窗户大开着,安妮跌坐在一旁,眼神呆滞毫无生机。安妮分明就是想寻死,她明白,疾病不仅会将把她折磨的体无完肤,更成为她灵魂的牢笼,将她囚禁在一副了无生机的病躯,同时也成为了乔治的囚笼,不断地消磨着乔治精神,直至将其一起拉向地狱。

安妮初患病

安妮眼神中的苦楚和倔强,哪怕摔下床也不愿让乔治帮她取东西的反抗。在病痛面前,时间沦为病魔的帮凶,安妮不想活的毫无尊严,她不想让自己不留一丝体面的离开这个世界。所以在她最得意的学生面前表现的十分淡然,不愿谈论病痛。面对女儿的探望,她表现的十分不悦,她不想让人看到自己的不堪,哪怕是最亲近的人。

在生命最后的一段,对这个身份逐渐消解的个体存在而言,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生命的尊严,抑或社会伦理?安妮的选择无疑是前者,但是生活就是这样残酷,安妮二次中风,从此往床不起,语言能力逐渐丧失,语无伦次,时而清醒时而迷糊。但是乔治依然精心的照顾着安妮,独自一身的面对着女儿的质问。他们生活了一辈子,也相爱了一辈子,安妮所想的乔治都懂,安妮美丽优雅,一生过得幸福美满,怎么能在最后的日子里不留一丝尊严的离开。但是乔治不想安妮离开,两人相濡以沫一生,心心相通,在生命的最后,乔治只想多陪安妮一会儿,哪怕是一分一秒。他的内心饱受煎熬,但他仍细心呵护着安妮的尊严,女儿来访,乔治将卧室锁起不愿让女儿探访,但是护工却却将安妮最后的一点尊严给打的粉碎,当护工粗暴的给安妮梳完头发,强迫她看着苍老不堪的自己,安妮扭头反抗的时候,她的心,已经死了。

安妮心死

乔治给安妮喂水,安妮闭口不喝,乔治耐心劝说,但是安妮依旧不张嘴,并将灌到嘴里的水吐了出来,情急之下,乔治打了安妮一巴掌,又讷讷地愧疚地道歉。乔治不是不爱,而是爱的心痛。乔治知道,一切已经无法挽回了。

痛苦

在安妮叫痛的呻吟声中,乔治轻轻地摩挲着她的手背,给她讲着童年的故事,画面如此平静和温柔。但影片突然发力,面对平静下来的安妮,乔治却用枕头结束了她的生命。面对一生的伴侣,乔治用这样残酷的方式来完成安妮的愿望。电影的最后,厨房的水声响起,和开头呼应,安妮如往常一般洗碗,招呼乔治换好衣服,然后和乔治一起离开公寓,平淡如常,即使我们都知道这是幻觉,但是仍然满怀感动。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看了很多关于电影的评价,有的人说最后乔治的行为是因为忍受不了,在安妮只保留最基本的生存本能的时候杀死了她,这是谋杀,更违背伦理。说我们这些观众居然对一个杀人凶手感动不已。对于这样的话语,我不想多说什么,影评是很私人的东西,我不止一次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在亲人生命的最后时刻,眼睁睁的看着他被病魔榨干最后一丝生命力,然后你们用所谓的亲情,同情,将他锁在这副躯壳,使其饱受病痛的折磨,用现代科技吊着他最后的一口气,到底是为了让你自己的内心有所慰寄和寄托,还是真的为了他好?爱一个人不是强迫她活着,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她选择生或死,而是尊重,是成全,是一起拥抱归宿与命运。

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高尔斯.华馁

最后谈一下哈内克导演的拍摄手法,哈内克一直以极简的镜头和拍摄手法著称,这部电影依旧如此,电影中对于视觉语言的运用很少,没有繁杂的光影结合,运营最多的就是长镜头,长镜头是最容易展现人物内心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疑,两位主演都奉献了完美的演出。一间公寓,场景封闭单一,本身就容易让人产生压抑感,空间又被门和墙的阻隔所切割,更是空间显得压抑逼仄,随着镜头的推移,剧情的发展,这种压抑感逐步积累,在影片缓慢的基调中不断折磨着观众,直到影片最后乔治结束安妮生命之时倾泻而出,痛击内心。切换另外,导演特别善于运用“留白”这一个整镜头中,人物只处于镜头的一角,留下大片的背景,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导演在镜头与场景切换和剧情发展之间的设计非常巧妙,一般电影来说都是剧情的发展推动场景和镜头转换,景随人动,但是在《AMOUR》中,却是场景的切换推动剧情的发展,每一次镜头的切换都是剧情的节点,由于是这种模式,所以剧情的发展是不连贯的,是片段化的。会让观众有种自己就是主角的邻居一般,每隔一段时间来探望一番,更能抓住观众的情绪。最后,在导演的平实低沉的镜头语言中,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柔软拿捏得恰到好处,这残酷下是极致的温柔,而这温柔又残酷的痛彻心扉。最美的爱不是时刻的悱恻缠绵,而是习以为常的习惯,这爱,美的凄惨动人,却也饱含深情。

爱不能将我们从死亡手中拯救出来,爱也无法抵御疾病,但爱可以结束我们的痛苦,即使结束的方式,未必是我们期待的方式。

PS:当时我苦于这篇文章的标题,实在想不出就躺在床上休息,听着《city of stars》这个题目突然就浮出脑海,然后我就瞬间泪目。这部电影麦田电影院做过解读,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看电影因为太压抑哭不出来,但是一看解读,眼泪就止不住啊。这部电影我实在是没办法多看几遍。看的心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