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第六天(4种疯狂信条)
此篇将告诉你鉴别这些非理性的想法,弄清楚他们如何在具体情形中影响你的反应,最重要的是,如何组织他们给你的过激反应火上浇油。
我们咋生活中遇上具体的人或事时,人们把一切恐怖化,应该化和合理化。
非理性信条1:太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你。太在乎导致对拒绝的强烈恐惧。潜在的想法诸如:我绝不能让生活中我看重的人嫌弃,因为,如果真有这事,就太可怕了,我受不了。
如果你持有这种非理性的信条,你的行为就会轻易落入量大功能失调范畴。
1.你会四处讨好每个人,避免冲突,想办法让人家喜欢你,即使这意外着忽视你自己的需要和心理。
许多人耗费大量精力去博取他人的喜欢、尊重。他们避免发表可能会产生争议的意见,竭力投其所好。他们像变色龙改变颜色一样改变自己的立场,并且“随波逐流”。私生活上,他们担心自己不被人喜欢、不被人爱、不够受欢迎、不被人接受、不吸引人、不出彩,也担心自己比不上别人。我们有时候称他们“过度敏感”或“脸皮太薄”。
这并不是说你不必理会别人怎么看你。这又是合理化。一点也不在乎是一个骗局,几乎是反社会倾向。
2.对拒绝的恐惧。
更佳之选:
我想要别人喜欢我,特别是我在乎的人。如果真喜欢我,那就太好了。如果不喜欢,我很遗憾,真倒霉。我真的很关注,决心尽我所能地(尽我愿意做的去做)去改善他们的反应。如果我做不了什么,或者我选择什么都不做,那我就接受这些人不喜欢我或不尊重我。我仍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不会拿那一点做借口,说“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这样就是合理化了。
我希望你喜欢并尊重我,但你做不到,这也不可怕或恐惧,我能忍受。我很关注,以为我很看重我们的关系,我决心尽力修好这种关系,但我不想为了得到你的青睐、喜欢、爱或尊重而把自己弄得很悲催。如果我遭到拒绝,我就面临两个选择:1.我接受你不喜欢,不爱或不尊重我2.我可以放弃这段关系或找到能满足我要求的关系。
非理性信条2:我绝不能在重要任务上失败,否则太可怕了,我无法忍受。如果你让自己相信在任何重大事件中都输不起,你就会陷入可能失败的局面中。你要嘛不惜代价避开这个局面,要嘛,如果逃不掉,就印证了你的语言,你肯定输。
害怕失败常导致不敢冒险,停滞不前,最后导致庸庸碌碌。有时候我们太墨守成规,拒绝用新颖或不同的方式思考,行动。我们看上去似乎只是为人拘谨平方一些,但常常是因为过度害怕尝试新生事情,害怕不成功,害怕形象遭到破坏。
当你失败时,被击败的最惨部分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你从未尝试过许多事情,你从未欣赏过那么多有趣的经历。
另外一个过度害怕失败的结果是无法忍受批评。有些人对任何事情都有借口,都振振有词,百般抵赖,反唇相讥。他们在这些方面百般维护自己,是基于避免可能有错或失败的考虑。
非理性信条3:人和事都应该总是朝我要他们去的方向发展,如果不是,那就太糟糕,太可怕,太恐怖了,我无法忍受。
有些人整体跟自己用这种口吻说话:当他总是...时,我真受不了;当.....时,我会疯掉的;无论何时.....我就是讨厌,就是受不了。他们实际上在说服自己自寻烦恼。
事情没有朝你想要的那样发展,你“生气”是再自然不过的。但“自然”就该总有利于你吗?不!生气肯定是不赖的感觉,可以暂时地叫你不那么郁闷,但生气难以解决无法消失的问题,还会让问题变得更糟。另一个选择不是把脾气闷在肚里,而是攻击这种脾气,把它降低到不影响你有效应对局面的水平。
如果你把事情恐怖化和应该化,很快就会怒气冲冲,你就成了问题的一部分。同样,你的恰当选择不是翻一个身说,“那又怎样?谁会在乎?”而是朝更佳之选方面想:“我很想快点弄清楚这些说明,但这要花时间。”或者,“我很想得到晋升或加薪。”或者,“如果上司不抢我该得的那份功劳就更好了。”或者,“我想要我爱人更专注一些,但没那可能,我会感到很遗憾。我失望、极为关注,愿意做任何事来纠正这件事。”
现在,我们没有主张你停止善待他人。我们所说的是不要停止。如果他们不珍惜,不要目瞪口呆,过分义愤填膺。这世上有一些“演技拙劣的演员”,他们经常自私自利、自我中心、毫无体谅之心。有时候,当别人麻木不仁地对待我们,把我们玩弄于股掌之间,剥削我们,利用我们或完全不公平地对待我们时,我们会火冒三丈。因此,当你受到不公平待遇时,我们不建议你翻一个身说“打我呀,再来一下。把我打得一败涂地好了。”或者,“哈,哈,人无完人。也许他们不是有意的。”你仍可以决定尽力匡扶正义、争取公平,无论这非正义、不公平是来自个人还是来自社会,只不过无须反应过激,让自己成为问题的一部分。
有时候,低耐挫性和把不公平的事恐怖化让我们感到很无助,感到自己是受害者(别人的受害者或环境的受害者)。总有“他们”或“它”不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晋升得更快、更富有、更有趣、更受人欢迎)。“假如不是功高震主,我早就升职了。”“那些邻居如果不是那么目中无人,我们肯定处得好。”“如果不是老师太乏味,我一定能考好。”“如果经济环境不变,我肯定是百万富翁了。”
这些“如果”或许有几分道理,但真正含义是,“事情成不了,非我之错。”结果是,那些认为事情天经地义该朝他们所需的方向发展的人们,那些认为自己天经地义该受到公平待遇的人们,都轻易成了牢骚大王。于是,他们开始怨天尤人。假如走运的话,他们发现别人也同样如此,他们可以扎堆儿发牢骚。如果他们真的中了头彩(在工作上、邻里关系或家庭关系中),他们就能找到几个喜欢定期扮演受害者角色的同道之人,一块儿发泄满腹牢骚。然而,这种抱怨对解决任何问题或关注点都用处不大。得承认抱怨是自然的,但只是百无一用。
非理性信条4:如果前面三种坏事中的任何一种出现了(如果我不讨喜或不被尊重,如果我失败了,或结果不像我想的那样好或至少过得去),我总是找个人骂骂才痛快!他们做错了,早就不该这么做,事情做得那么糟糕,一帮烂人。
在功能失调的群体里,问题刚出,80%的时间就花在追究责任上,只有20%的时间用来想对策。在具有行动力的群体里,80%的时间用来想对策,没时间花在骂人上,而是20%的时间花在找出谁对问题和解决方案都负有职责。
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我们可以创造一种氛围,一种气候,一种普遍认可的态度,那就是,不需要“掩护两翼”或戒备森严,而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没什么不好。那些说别人不是的人就是典型的过分担心别人看法的人,或者就是过分害怕自己失败而没有担当的人。所以,他们把脏水往别人身上泼。
有些人具有强烈的自责倾向。他们为每一点点瑕疵或失败给自己常念“应该”经。他们苛责自己,最后把自己看得一钱不值。他们最终不是放弃就是离群索居、悒悒不乐。那些给自己和别人念“应该”经的人只过上了大约30%的生活,而且还不开心。有担当是健康的,不停自责却是在滋养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