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反复阅读一本书是怎么回事?
估计很多妈妈都跟我一样苦逼,一本32页的薄本《Good Night Moon》(中文名:晚安月亮), 每页只有一句话的小书,书已经读的都散架,小孩儿还是每次从书架前抽出独独这一本。每每遇到这种时刻,妈妈我只得摆出一副“任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的架势,一个晚上,就这一本就可以读上起码五六遍,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还没睡着,我就已经把书拍到脸上了,凭着自己嘴巴和手的惯性动作完成整个晚安绘本的演绎。
那么为什么小孩子总是对同一本书这么情有独钟呢?这样会不会影响知识的广泛度?要不要干涉?怎么干涉呢?
我觉得是这样的:
一、 重复是孩子的一种宝贵的学习态度宝宝生来就是学习者,这句话已经被说的烂舌根了,但是孩子究竟是怎么样在学习中强化记忆并进行理解的呢?大家也知道,小宝宝记性并不是很好,去年我出差北京一个月,回来我站在接机口对着她笑,她面无表情的看着我,差不多把我忘了个一干二净。
孩子在接触这个世界并从中的学习时,有个非常宝贵的学习特色就是重复。在很小的时候你就发现,她重复的扣一个不起眼的小洞,直到小洞变大洞,然后你家沙发报废了;再长大一点,开始学习扭瓶盖,并乐此不疲地扭开--抿一口--扭上,再扭开--又抿一口--扭上,重复N次后以扭开--抿一口--撒满身水作为故事结局;再后来,她学会了过家家,然后每天拉着你坐在地板上给你假装盛饭,吃饭,再盛,再吃。整个过程就好像在上台阶,在一个台阶上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也充分理解了事物运作的原理后,她就放心的迈上高一级的台阶,然后开启新一轮的重复。专注以及重复,是将她接受的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
另外,孩子对于自己喜爱的东西也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持,属于一条死理认到黑,不乐于尝试和这样东西有共同特性的替代品。对书是这样,对喜爱的东西也是这样,对于爱吃的食物也是这样。不爱吃菜的孩子,你怎么劝,她也不爱吃菜;破了的气球,再买新的也不行,我就要原来的那个。这里面涉及的一个潜在的因素就是“安全感”,对于小孩子来说,”缺乏安全感“并不仅仅说的是离开了父母会不知所措。安全感建立在身边有熟悉的事物,并让孩子感受到熟悉和可控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只有你身高一半高的孩子来说,她所面对的这个世界是非常不可控的,父母以及周边的环境甚至别人的行为都有可能对她的生活造成影响。在她还没有长大到有能力去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自然倾向于有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一个每天都亲近的人,一本每天都读过的书,一个经常玩的游戏,都能让孩子感觉我在一个非常稳定安全的环境里。由此可见,坚持只读一本书或是抵触新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对新的内容没有信心,不愿尝试的结果。
接下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尤其在小点的幼儿身上更为突出,每个孩子的背景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势必造成一本书可能有一部分是孩子可以一点就通的,有些部分是根本理解不了的。但是在阅读过程中,以及家长在读书后有意无意的将这些无法理解的信息暴露给孩子后,他在一遍一遍的重复中慢慢的吸收着新的知识。你觉得孩子每天看的是同一本书,但实际上,孩子每天看的可都是新的内容。今天他在书上发现了一只小老鼠,过一段时间,他对数学有概念了,又开始痴迷于对书中各种事物进行编号,归类。一本书,若是太简单,孩子一下就懂了,毫无悬念,他也不会喜欢;若是太难,整本书里面一句也听不懂,那这本书就没有再露脸的机会了。
二、 怎么配合孩子反复读一本书的习惯那么反复讲一本书,孩子接触的知识面不是比较狭窄了么?总读这一本书,孩子背都背下来了,再读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读书的方式有很多种,一本好的儿童读物里面可发掘的元素也有很多。
拿我们刚刚提到的Good Night, Moon举例。这本书里作者加入了很多小心机比如那只屋子里面跑来跑去的淘气的小老鼠,它在每页,可都是不同的位置呢还有那碗米糊,在说完Good night Mush之后,可是越来越少了呢,被谁吃了?如果是已经识字的小朋友,让她观察并猜猜小兔子晚安绘本读了哪些书?(床头柜上有一本Good Night Moon,书架上有一本Runaway Bunny)墙上挂了三幅画,可以详细跟孩子讲讲三幅画的来历:左起第一幅画源于Runaway Bunny(逃家小兔), 介绍了这幅画以后,不就是介绍新书Runaway Bunny的大好机会么?中间那幅画来自于鹅妈妈童谣,Hey diddle diddle,The cat and the fiddle,The cow jumped over the moon.The little dog laughed,To see such sport, And the dish ran away with the spoon.这首小童谣也是很多大牌绘本中的常客,安东尼布朗的《My Dad》里面也有这首诗的引用。3. 最右边的一幅画,来源于一个比较古老的童话: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另外,这本书里面的钟表也很有意思,时钟从7点钟开始讲故事,到整篇故事结束是8点钟,揭示了整个故事的时间线。你还可以带着孩子找书中的Bug,比如那个红气球,一开始和结尾都出现了,中间却有几页看不到,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忘记了?在你每次重复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读完这本书,是不是觉得每次读都有新鲜感了,好像在读一个书中另一个角色的故事。
你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比如,《妈妈买绿豆》这本书。是一本特别容易在生活中复制场景的故事,并且可以看图说话,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可以用这本书学会买东西,继而数钱,了解钱的大小。也可以进行科普,小种子是怎么发芽的等等。总之,一本书,要充分发挥它的价值,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读完句子,合上书就完事。孩子爱看绘本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好的绘本真的有魔力,值得你一读再读。
三、怎么加入新内容不会被抵触说到底,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真的不想再读这本了,快吐了。那怎么加入新的内容呢?
首先,在能尽力满足孩子的重复的要求下尽量满足,这样的重复是以后上学以后精读的基础。若是你想让孩子上学后能够沉下心来研读教科书上的知识,而不是博览漫画和言情小说的话(不是说不能看,上学时间紧,要有度和方法),现在的重复是必要的。其次,同一个作者同一风格的作品(如喜欢Eric Carle的小朋友基本上这个作家的所有书都来者不拒),同一主题的作品(菲菲生气了,生气的亚瑟,生气汤),有同一主角的作品(再举一次Maisy小鼠的例子),都是比较能让孩子容易接受的。
另外,可以根据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兴趣,比如近期突然对彩虹爆发了无限热爱,那就赶紧上彩虹绘本;最近又喜欢上了推土机,那就上交通建筑类绘本。总之一切以兴趣为第一出发点。最后,在重复的过程中加快孩子理解的进程。比如,如果在书中遇到了一个孩子可能不了解的新场景或是新概念,那就在这几天专门创造机会来让孩子把这个概念理解了。比如读《红绿灯眨眼睛》这本绘本时,你就着书读一百遍,孩子也不能明白红绿灯到底对交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那就带着孩子去看,观察红绿灯怎么工作的。
另外还有一个技能,就是不看书讲故事。你记得你上学那会儿是不是周边三里地范围内也有这样一类天才,看书看一遍就记住了,听课听完就会了,习题都不怎么做一样考试第一。这类天才我打小就膜拜,人家有一种超能力,把知识像录电影一样记在大脑里。咱不指望着娃是天才,但是这种技能,值得从小培养。关了灯,跟孩子像放电影一样把这本书回忆一遍。我觉得对孩子的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