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史记》(11)||历经五朝终不悔
太子太丁不仅没来得及享受君王待遇,甚至是比商汤去世的还早,命运真的是好神奇啊!商朝很快来到了第二代君主,这个就是前面说过的商汤的二儿子,太丁的弟弟外丙,据记载,商汤有三个儿子,太丁,外丙和中壬。一般的传位法则是长子,长子如果不行就是次子,次子有问题才会轮到第三个。那要是长子不行直接传给老三行不行?肯定不行,没有这规矩,这叫乱了朝纲,不符合世袭制的规则。也有一说是商朝实行的是兄终弟及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现在商朝来到了外丙的时代,伊尹,仲虺继续辅政,外丙也不是当最高指挥者的命,在位三年就病逝了。传位给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商汤的第三个儿子中壬,这也佐证了兄终弟及制这个说法,具体的传位方式还有待考证,史学界比较认可的商朝传位制度就是兄终弟及制。就这样,很快来到了第三代君主,中壬继位后,还是伊尹,仲虺两位高级辅助帮助治理国家,实行仁政,深得民心,国家也是日益昌盛。只可惜中壬也是英年早逝,在位四年就病逝了。也难怪,当时的医疗条件实在是太落后了,有可能一场感冒就能引发许多并发症,没有个强壮的体格都不能当君主。也可能商汤这个属于遗传,要不然怎么三兄弟都惊人的一致。
在中壬之后就是太丁的儿子太甲,因为太甲是商汤的嫡长孙,由于他爹虽贵为太子,却一天的君主都没有当过,所以后来由伊尹做主,推选他继位。这样做合情合理,伊尹也是有自己的想法,贵为三朝元老,这个斜杠青年说的话还是很有份量的。就这么着,太甲登上了王位,一腔热血投入到治理国家之中,准备指点江山,大干一场。刚开始干的挺好的,一个是因为初登帝位,积极热血,第二是因为有伊尹和仲虺两个高级辅助。并且伊尹还专门作了两篇文章《肆命》和《祖后》来专门指导太甲治理国家,可以说是国家教科书,太甲也尊崇这样的思想,干的非常好。至于仲虺,我估计在太甲时期应该已经死了,古人只记载了他辅佐商汤成就霸业,可是后面的记载却非常少,几乎没有,而仲虺死后据说化身成为了捉鬼的钟馗,这个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甲、丙、丁、壬。后面还有戊、庚这些。有没有发现商朝的名字都是用天干地支来命名的?天干地支起源于黄帝时期,在商朝用作了国君的名字,我想,这应该是伊尹的想法,他极为推崇黄帝思想,也更加证明了他是道家的创始人。伊尹辅佐太甲的前两年都很好,君主也听话,他也继续发挥余热,尽力辅佐。可惜太甲在位两年之后,也就是第三年开始,突然间脑子短路了,也不听话了,不看教科书了。发现自己是天子啊,在地面上就他自己最大,于是随便发号施令,暴虐百姓,破坏了汤制定的法规。伊尹这个时候站出来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炎黄二帝讲到他的爷爷是如何勤理朝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可是他哪里还听得进去啊!于是伊尹大手一挥,你给我滚,老子也当当这君主。
伊尹当时应该是权倾朝野的这么一位人物,要不然赶走君主这事儿根本就做不到,也可以看到整个商朝在那个年代应该是很认可伊尹的,不愧为最牛逼的斜杠青年啊!现在应该是斜杠中年了。那么伊尹把太甲赶到哪里了呢?就在他爷爷商汤的墓地附近,让他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伊尹看到朝中无人,但是君主没死,只是犯了错误,也不能选个接班人直接上台啊!所以就自己当了君主,管理国家。伊尹应该再加上一个标签,商朝君主。就这样过了三年,伊尹看到太甲反省的也不错,并且认为他能够重新治理好国家,于是带领一帮文臣武将去把太甲接了回来,重新让太甲执掌大权,坐上君主之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历史上把这一个故事叫做“伊尹放太甲”,这也是整个商朝的一件大事。太甲回归以后,把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都放到了一边,深刻认识到了如果不好好干,随时会被赶下去的。所以勤政修德,按照商汤时期管理经验做事,听大臣们的良言良策,从朝政到百姓的生活都治理的井井有条,自此,商朝进去了一个繁荣稳定的发展时期。伊尹认为太甲做的很好,得奖励,于是写了一篇《太甲训》歌颂他,在史书《尚书》有原文记载。据说俗语“天作孽,尤可补。自作孽,不可活。”就是出自于《太甲训》。
太甲在位二十三年之后逝世,也有说是三十二年或者三十三年。因为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现在一般都认为是二十三年,然后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沃丁。在沃丁八年的时候,伊尹这位五朝老臣,身上一堆标签的斜杠老年人去世了,沃丁用天子葬礼的高度对待这位给他们国家做出无数重大贡献的老人,并且葬在了他们家祖坟附近。可以看到伊尹对于商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缺少了这么一位强力的辅助,商朝会不会继续强大下去呢?
往期精彩回顾:说《史记》(10)||改朝换代百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