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周末答读者问
老陈看到读者的留言,对患者表示慰问,劝说患者就医问诊之余,将问题整理一下,并附上小验方以供各位参考。再叮嘱读者朋友一下:去正规医院问诊就医。
胃痛,中医病证名。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等病因而引发。胃是主要病变脏腑,常与肝脾等脏有密切关系。胃气郁滞、失于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理气和胃为大法,根据不同证候,采取相应治法。下面列举一些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脘痛)秘方,供读者参考。再叮嘱读者朋友一下:去正规医院问诊就医。
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55.1 疏肝和胃饮
来源:谭日强,《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当归1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实6克,瓜蒌、薤白、法半夏各10克,陈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5克,煅瓦楞10克。
用法:上药每剂煎两次,第一次用清水250毫升浸药,先用武火煎沸,再用文火煎成100毫升,取汁温服;第二次用水200毫升,文火煎成100毫升,去渣温服。
功用:疏肝和胃,制酸止痛。
方解:消化性溃疡,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属于中医肝胃不和的胃痛范畴。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小血管收缩,削弱了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因素,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导致自我消化形成溃疡。本病的临床特点为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诱发因素多与饮食失宜、气候失调、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有关。主要表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有节律性。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至2小时出现,至下次餐前消失;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在餐后3至4小时发作,进餐后可渐减轻或缓解。本方用当归、柴胡、白芍养血疏肝;枳实、瓜蒌、薤白理气止痛;法半夏、陈皮降逆和胃;煅瓦楞、蒲公英制酸消痈;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肝和胃、制酸止痛之功。
主治:消化性溃疡。
加减:嗳气打呃者,去柴胡、加旋覆花、代赫石(布包煎)各10克;流涎吐酸者,加左金丸3克(吞服);胃内灼热者,加炒栀仁、淡豆豉各10克;痛引胁肋者,加玄胡索、川楝子各10克;疼痛剧烈者,加炒蒲黄、五灵脂各10克;呕血便血者,加炒茜根、乌贼骨各10克。
疗效:屡用屡效,奏效甚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