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性格的塑造》案例:母亲的支配&撒谎的私生子

2020-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东南西北峡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温柔相待。

《性格的塑造》案例二、案例三分析
案例二:母亲的支配

患者:罗伯特

年龄:11(三年级学生,本应该达到五年级水平)

家庭关系:文中对家庭关系介绍比较详细,特依照萨提亚相关理论画出罗伯特的原生家庭图。

说明:你没有显示的关系没有连接。母亲娇纵孩子,孩子过度依赖母亲,因此,是纠缠不清的关系。

主要问题:是否是低能儿(关乎孩子的成功与失败,需小心诊断)

生活方式:被娇纵的孩子,没有足够的心智力量;被娇纵的孩子常常缺乏自信,不肯独立,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放弃。缺乏竞争性,睡姿说明他希望退出竞争关系。没有梦(表示对现状满意,他已经被彻底放纵……。)希望每个人都服从他。

生活目的:希望每个人都服从他。

成长经历:

罗伯特的成长经历

心理调适方法或治疗方法:1.与父亲的关系和解(可以一起去旅行,痛快的玩一阵时间)。2.告诉他如何在真实的世界里做一个勇敢的人。3.在成绩没有进步之前不给分数,让他做比较容易的事情,确信他可以完成工作。4.找到他感兴趣的地方,鼓励往这一方向发展。5.营造一种气氛,使全班学生一起帮助老师解决他的问题。6.注意他的优点,避免在其面前称赞他的姐姐。6.放学后能够有更多机会与陌生人在一起,不总是和母亲在一起。7让其学会独立,才能显现出他的聪明。

后续:经两个月的治疗,阅读能力大大改善,且远超学龄程度。但是,母亲不肯让其单独参加露营,费了很大功夫,母亲才同意让他一个人去咨询室。无法完全独立,不是因为天生的缺陷,而是母亲病态的情感。

疾病区分:

疾病区分

案例三:

患者:卡尔

年龄:8岁

家庭关系:同样依照萨提亚相关理论画出罗伯特的原生家庭图

经济状况:贫穷

主要问题:撒谎、偷东西

生活方式:自卑情结,对自己兴趣大。偷东西代表他感到屈辱,设法用对社会无用的方式来提高自尊。曾经是娇纵儿(买糖果、贿赂老师、同学说明卡尔曾经是一个娇纵儿)。

私生子的困境:在社会兴趣的发展方面有困难(私通是一种耻辱),发展为罪犯、醉鬼、性变态的比例大。一些能够迅速得到快乐的非法手段、非习俗行为模式对其有很大吸引力。缺乏勇气与力量面对新的困境。

注意:如果父母对孩子感到灰心,对孩子很不好,孩子也会丧失对自己的希望,当孩子对自己不抱希望时,会失去最后一点社会兴趣。

生活目的:获得一种无用的优越感。获得关注,害怕被忽视。

成长经历:

成长史

心理调适方法或治疗方法:1.指导卡尔交朋友,让其对其他人产生兴趣,忠于朋友,不再通过贿赂的形式。指导其与姐姐和解。鼓励其学会坚强。2.教导父亲重新建立和孩子的关系,而非打,带孩子散步,和孩子交谈。让孩子觉得被尊重,被欣赏。相信其可以影响母亲往正确的方向走,但困难很大。若不能改善卡尔的情况,让其更快乐,只能改变他的成长环境。3.劝导其母亲不要把偷窃看得很恐怖,鼓励他对其孩子抱有很大期望。4.劝其母亲帮助卡尔与其大姐和好。并鼓励孩子。5.当卡尔又撒谎或偷东西时,对其说:“你觉得又受到不公平待遇了吗?告诉我你希望得到什么?”“你是不是又丧失了和姐姐竞争的希望了?我相信可以成功,但不是同撒谎与偷窃。”

区分:谎言原因(吹牛性VS害怕周围某一个人——逃避处罚、责骂与屈辱)

继父在其表现不好时会用磨刀片的皮片打他,说明卡尔撒谎可能是害怕父亲。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相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