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画画能带来什么

2018-12-24  本文已影响107人  跨浪

大家都说,画画是一种艺术。我不这么认为,但又苦于无法表达。直到有一天,在读《易中天中华史》时,里面有这么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他主要在阐述我们和希腊民族之间的艺术区别。他说“希腊民族的艺术是一种艺术气质,与生俱来。我们民族的艺术是一种艺术精神。于是,我们的艺术便不可能是“纯艺术”,只能是“泛艺术”,所以在我们的民族文化里,几乎所有事情都能变得艺术”。例如,管理艺术、教育艺术、领导艺术、谈判艺术等等。能把这些个,本不属于艺术的东西,变得艺术化。艺术化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达成和谐,教化世人。

那这招是谁想的呢?周公。他老人家通过“礼、乐”来传达艺术化了的教育。有了这么一层“艺术化”的面纱遮掩,哪怕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明枪暗箭,都不至于太难看。“礼乐”具体是什么,我真不知道,但要说有没有用?那用处可太大了。最起码我们都知道,礼崩乐坏的结果是什么呢?道德沦丧。道德沦丧带给我们什么啊?带来好多具有艺术精神的成语。拿出词典,一大半成语都出自春秋战国时代。上语文课,没少花功夫记成语。什么?我可没说我们的成语是从道德沦丧的结果啊。我说的是艺术精神的传承。

而且,这“艺术化”的功能远不止如此。郭德纲,大家都知道吧?他有一句常说的那句话,“让人受教育的形式太多了,放了相声吧,饶了它吧”。要往上追,和礼乐的教育作用有极大关系。

郭德纲的画

说相声难,做教育那就更难了。听歌、听音乐,碰到自己喜欢的,我们可以单循环。好的相声段子,能重复听好几遍,仍旧觉得可乐。电视剧,我们也会重复看,像《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甄嬛》什么的,重温一下回忆。可一说回“学习”,就不是那回事了。在不以考试为目的的情况下,有谁会捧本《概率论》、《微积分》、《离散数学》这种书,有事没事看上几遍的?其实啊,我建议,大家回去把这种书找出来,随便翻一页。你脑子里一定会闪过一个念头,我的天哪,太牛了,我居然能看懂这些!赶紧拍照发个朋友圈或者微博什么的,我相信,评论里一定会有惊喜。

其实吧,我觉得想受教育的,还得像听相声、礼乐那样。为什么啊?因为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那时没有录音机,作为教育的祖师的他,也只能在脑海中单循环。这么多年过去了,艺术精神早就融入我们的民族血脉,无论干什么都讲究一点寓意。学习的乐趣,本来就应该像你听歌、看电影那样。“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孔子早就说过的,我们也都学过。可惜,专家非把它解释成复习、学习那自然就觉得苦。把它理解成,对某事的熟悉,都习以为常了,那还痛苦吗?

说回教育,为什么我要拿数学来做例子,因为它特别典型,外国人没比咱们好到哪去。为什么“数学”就能困扰全世界的人,无论在那个国家,它扮演的就是一只拦路虎的角色。更可恨的是牛顿,写书的文字都带有歧视性。《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用数学来写的,就为了让不懂数学的人,别来凑热闹。都说听交响乐的高雅。可在那个时代,牛顿会说,你们别在我这听演讲,装高雅,瞎起哄,该干嘛干嘛去吧。

数学作为拦路虎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存在的一种思考方法。只是太简单,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乐趣给搞没了。甚至简化成了0和1的区别。老师出题,要么会,要么不会。要么对,要么错。老师还口口声声说数学很严谨,一点也马虎不得。有意思的都没了,当然马虎不得了。你看现在“双十一”的销售额屡创新高,可是次日的退款总额怎么就不算一下?也让我们看看。数字是可以刷出来的,那不是数学。数学严谨不是体现在加减乘除的计算上,而是证明过程的推演逻辑上。现在的教育,都太注重实用的部分,忽略了这些科目本身的艺术精神。学校毕竟是批量教育的地方,所以艺术精神只能由家长传达,读书、听相声…都行。教育的方式多了去了,不如放过相声,来画画吧。

陈丹青说,每看到中国式素描我就想死。不光他想死,画素描的孩子更想死。好不容易有点兴趣都给磨没了。是的,素描很重要,但对于孩子来说理解不了。就像我说,最复杂的就是三角关系,作为一个成年人的你,脑子里冒出的可能是某某东,也可能是某某强,对吧?如果你想的,真是sin cos这些个单纯的东西,少年,我看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画学奇才,有这份天真,不学画太可惜了。其实画画,很简单,素描是基础,没错。但是,要是没有相声做基础,郭德纲的画就不会是那个味道。反正到最后拼的都是文化、思想,谁先谁后急什么急?所以,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琴棋书画,虽然画画排最后,但它绝不是个简单的动词。

莫言写的《蛙》,不知道看过的人多不多。汉字,的确是一个神奇的符号,它可以联通历史。看过的人都知道标题的“蛙”,其实是指“娃”,孩子。“伏羲”和“父系”又同音。象形文字从哪来?从画里来。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下,边界在一点点的萎缩。知觉、感情、意志慢慢都被证明,动物也有。会使用工具这一点,摄影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近的观察,也被推翻。好多动物都会用工具,它们还知道定期的去补充一些矿物质。那人和动物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吧 ,就是画画。在我们小时候,不识字的时候,就有了通过纸和笔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

《易中天中华史》这本书里,有许多插图。例如上古时期出土的文物上有关于“蛙”和“鱼”的花纹。(怎么觉得我是在给易中天打广告呢?)他依靠这些上古花纹来论证,古人对蛙和鱼有着一定的崇拜,崇拜他们的生育能力。又经过一段时间,出土文物上的纹饰渐渐变了。变成蛇吃蛙,鸟吃鱼。他依此来论证,这是父系氏族在取代母系氏族期间的崇拜演变。不得不佩服,这就是文化底子,同样的东西,在文化人眼中就是不一样。换句话说,如果连不同历史时期下的政治观演变,都觉得没有教育意义,那还有什么值得学呢?

再说,学体育,一定是西方理论,营养搭配、科学训练等等。学太极,一定是道家思想。学音乐,乐器不同、曲谱不同,连乐理都不大相同,学成之后还有演奏家和音乐家、艺术家的区别。学声乐吧,也分民族、流行、美声等等。只有画画,没那么多差别,而且可以学贯中西。流传于世的画作中,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内容一定是有情节、有寓意的。所以学画画,一定会让你学贯中西。除了天马行空的故事,也有严谨科学。

当然,我们中国的艺术精神主要就体现在“教育意义”。一个围棋都能跟你扯出,宇宙、阴阳、九宫、八卦来,在圈地搏杀之间,只为挣一口气。在学画的过程中,更是如此,由于涉及面更广,留着以后有空再慢慢说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