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观”来看世界——《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四)
【死磕99天】Day42
原研哉用了一章节来说“白”,很令我诧异,这个看似普通没有颜色的颜色在他看来存在某种意义。颜色对我们来说代表什么呢?情绪的表现?视觉的美感?个性的张扬?
这些答案都是对的,因为每个人的背景理念不同,颜色也带有不同的色彩。
要理解原研哉眼中的“白”,需要先理解他眼中的“颜色”。
颜色是什么?
我们对颜色的理解并不是简单的从眼睛折射的物理现象,更多时候,人对颜色的感受是一个综合体。如紧急呼叫灯的红色、玉子豆腐的黄色、月牙的浅蓝色、桑葚放进酸奶后的甚三红色、一包茶的莺茶色......材料的质感、气味这些都会和触觉联系起来,它不仅刺激了视觉、味觉,也激活了我们其他的感觉,包括记忆。
颜色不是某种独立存在在自然中的东西,而是被精细地描画微妙变化层级的词语。颜色的名字往往是一种看待颜色的方式、一种品尝颜色的味道。
定位一种颜色其实代表了一种文化。
接下来提一下原研哉的虚空理念,了解了背景思想,对“白”的理解也会更简单。
这里要提一下日本的“空”理念,一切皆空,看上去什么都没有,但恰恰承载了的一切。
像是日本的茶室就延续了“空”理念,就是一个空房间,中间一个茶桌。看似什么都没有,但是给予了客人很大的想象空间,通过禅意的冥想,客人的心不会拘泥于茶室,而是有更多更丰富的冥想。日本人认为太多的要素出现只会限制的思想的发散。日本的枯水山石景观造诣亦是如此,利用极简的细砂、碎石突出大自然的主体,打造一种禅意的宁静。
将这种虚空和设计结合,就不难发现作者对“白”的理解也是如此。
其蕴含的容纳性、可能性、多样性是无限的。
“白”也是一种空的边缘,甚至有“无”和“绝对零”的概念。
“白”也是生命的起源,一种从大混沌中脱颖而出的生命。混沌就是大世界,而白对对立,而显得光芒万丈。就像是小生命从灰白色的蛋壳而出,啄破那层和世界的膜之后变成了活物,从新生胚胎走向混沌?而“白”则是一切形象生命的最初体现,像是一张白纸,由这个世界绘制而成,成型各种形象。
而原研哉则是在混沌中提取“白”,并将之上升到新的高度。
总结:
原研哉并不是真的要去考究颜色给人的情感作用,而是说明“白”不是一种白色,而是一种感受方式,感受白的容纳性,就能理解“静”和“空“。这和中国绘画中得留白的概念很相似,给人足够的想象空间。
对于我们,要知道任何设计都基于对物质本身最原始最初的理解和分析,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大背景下所具有的独特思想和文化,这对于理解和再创造都有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