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精进·自律

彼此欣赏,互相尊敬:翻译——架起世界的思想之桥

2022-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安之腾

1.翻译者,架起世界的思想之桥

前段时间,刚看完赵蘅的那本《我的舅舅杨宪益》。从陌生到熟悉,我开始逐渐了解,中国翻译史上的那些杰出的人物。就杨家人来说,除了杨宪益,杨苡,也是翻译领域的一个传奇。

杨宪益,杨苡这对兄妹,出生于天津,他们兄妹二人,都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英语,他们很是熟悉。杨宪益留学剑桥,他和他后来的妻子,一起开始了把中国文学名著向外翻译的事业。同时,他也会把外国的优秀作品,翻译成中文。杨苡的丈夫赵瑞蕻,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他们的女儿赵蘅,是著名的绘画家和作家。

这一大家子,真是书香门第,让人羡慕不已。但其实,如果我们稍微多一点地了解这两代人的过往,就会生出不少的悲悯。

那时候的中国,实在是太苦了。就算是这样的人家,也不能幸免。然而,思想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前进。历史无言,他们用各自的作品,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如今,杨苡,已是一位103岁的老人,这本《兄妹译诗》的出版,实在是承载着太多的意义。

如果,杨宪益老先生能够看到这本书,也该是觉得有趣的。这一家人,他们闲来无事的时候,常常探讨文学,探讨作品。他们坚守自己的本业,为文化的交流传播,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2.《兄妹译诗》:翻译,需要彼此欣赏,互相尊敬

鲁迅、巴金的那个年代,国人的很多新思想,都有赖于外国的文艺作品。当时中国最优秀的那一批文学家,他们也多是中国最早一批的翻译者。

然而,像杨宪益、杨苡他们这样,专门从事翻译工作的人,这还是后来才有的职业。见证着一个职业的从无到有,这个过程是激动人心的。

他们把中文翻译成英文,他们也会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因为小时候受到过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所以,像杨宪益、杨苡这一辈人,他们翻译的诗歌,自有一番独特的古韵。

我在读《兄妹译诗》的时候,常常感叹于他们用语的神奇。那样别致的表达,不拘泥于眼前所看到的表象,他们深入文化的内里,用最恰当的描摹,勾勒不同国人心目中的意象。

翻译真是一项神奇的工作,这工作,承载着太多的责任。杨宪益的高远,杨苡的细腻,都在他们翻译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虽说,翻译都不能离开文本,自由地创作,但从这些他们所翻译的诗歌来看,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他们鲜活的个性。

就连所选诗歌的名字,连起来读,也自有一番韵味。

我原本是不怎么爱读诗的人,但因为这本书,我反而对外国诗歌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在杨宪益、杨苡翻译的语言下来回穿梭,我仿佛也来到了那个激昂的年代。

那是梦破碎的地方,同样,无数人也在那时,扬帆远航。

回首望去,再看今朝,我们的新中国还不足百年,可却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这实在也要感谢过去那些翻译者所给予我们的思想力量。

看过这个世界的模样,我们更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正是带着这样的初心,翻译家们才备受人们的尊敬。

我喜欢这本《兄妹译诗》,这不仅仅是一个家族成员之间的雅兴,这更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典范。

文化就该这样,彼此欣赏,互相尊重,Peace first!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