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芳:再次开笔——日更第22篇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写到瑜伽呼吸特点时,说了句:如果在家中练瑜伽,人的头脑可以敏锐地感觉到自身内在的生理功能活动。因为在最后阶段,人的心灵活动可以脱离自己,而成为自己的观察者。
书写,也可以让让我们脱离自己,成为自己的观察者。
第一次的21篇,花了24天,也算是坚持下来了。记录的当中,很多的念头经由文字变得更客观。因为记录,将“我”抽离出来,让她成为一个智慧的观察者,从高空俯身去看那个想法纷乱的“我”,很多执念趋向中立,内心不再打拧,愈发敞亮了很多。通通透透的,挺自在。
跟这只想睡就睡的猫一样,想写就写于是想开启第二个21篇,看看内心还有什么拿出来认一认,看一看。不限制自己,记事、记生活、记想法、记多子女养育、记情绪流动,去自由的写,100字还是1000字,随意。
第一个21篇周期,最大的收获就是完成了拖延很久的产经。写了“生孩子的那些事”,很多人给了我不少的正向反馈,包括知園老师的收藏,很是激励我。我看到了勇敢的自己,也看到它赋予他人力量的价值(有妈妈说对将要生产她的二宝很有帮助)。
因为写了产经,昨晚竟然被我打人工催产素右侧床位的宝妈,加了微友。她后我一天生,这就多了一个育儿交流朋友。这是以写吸友了吧。
收藏的图,很喜人今天上午,看没有太阳,一家四口去山门文脊峰水库转了转。只是一会儿太阳又出来了,便打道回府。短短一个半小时,也是让我满足的家庭特殊时光。女儿大了,个性强了,黏同学多了,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少了。也估计是我“年纪”大了,家的概念更强了。
今天和一小唤宝三天的宝妈,聊到对两娃如何公平。我回到:公平是个伪象,做不到的,也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因为两娃本身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噢。我们能做的是根据他们独一无二的感受,去分别关注就好啦。
从这个话去了解弟弟年龄段的需求是:及时回应他,增加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附摘文】:
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婴儿的主要发展是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在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信任、安全,反之,婴儿对周围环境就会产生不安全感、不信任感。这一阶段婴儿的生活完全依赖于成长,需要成人的照顾,当感到饥饿、寒冷、不舒服而啼哭时如果能够及时得到母亲或其他抚养者的关心和照顾,他们就会感到安全,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反之,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在这一阶段,婴儿除了生理需要,还有情感上的需要。父母需要多给婴儿做一些抚触,多一些身体接触、眼神交流、声音交流等来表达对婴儿的爱意。
其实提倡母乳喂养的意义不仅不仅是出于营养学的依据,更有心理学的依据。这对建立孩子的依恋关系,培养孩子的安全感、信赖感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任何人和任何东西都信任,婴儿也必然会陷入困境,反而某种程度的不信任是积极的和有助于生存的。但是,总体来说信任感占优势的儿童具有敢于冒险的勇气,具有更好的抗挫力。
所以在这阶段尽量满足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非常重要,也是以后孩子有爱心、能够信任他人的基础。
上午,难得见到姐姐如此静静低头坐那儿发呆的瞬间从那个话去了解姐姐年龄段的需求是:肯定她的价值感。让她的内外角色统一,自我观念明确,人格特征而诚实。
【附摘文】:
青春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人生话题。这一阶段通常被认为是很危险,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往往感到内心有很多冲突,本性的冲动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冲突会让青春期孩子感到困扰和混乱,他们的观念不断发生转变,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对自己有了更理性的认知。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理解为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也可理解为能认识到真正的自己,也就是“核心的自我”。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是青少年在追求性别、职业、信念、理想等方面同一性的标准化时期,自我同一性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整合,才能使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这七个方面是:1.时间前景对时间混乱;2.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3.角色试验对消极同一性;4.成就预期对工作瘫痪;5.性别同一性对性别混乱;6.领导的极化对权威混乱;7.思想的极化对观念混乱。
多子女养育,一起加油。
梅芳:再次开笔——日更第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