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说禅读书

南北说禅|日日是好日

2019-04-10  本文已影响12人  南北王
(韩国)法顶禅师禅坐图

日日是好日

赏读:南北

【禅语公案】

云门①垂语②云:“十五日已前不问汝,十五日已后道将一句来。”自代③云:“日日是好日。”

——《碧岩录》卷第六

【辞语注释】

①云门文偃(864一949):俗姓张,姑苏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懿宗咸通五年(864)出生,是禅宗云门宗创始人。文偃禅师的出尘很早,《五灯会元》卷十五说他“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成年后,文偃在毗陵(今江苏常州)戒坛受具,然后仍侍志澄禅师,且穷探律藏。文偃先在灵树寺说法约八年,后在云门寺说法约二十余年,合计在粤弘法约三十年。他的佛学思想有独到之处,他接引学人的禅法更是别树一帜,从而形成了独立的宗派,世人称之为云门宗,因其弘法基地在云门寺而得名。

文偃的佛学思想,强调自悟自修,反对盲目搜求公案语录。他把记诵别人语录的人称为“掠虚汉”,斥之为“食人脓唾”,认为此举无益于达到解脱。他说:“若问佛法二字,东西南北,七纵八横,朝到西天,暮归唐土。虽然如此,向后不得错举。”虽然禅门五宗的禅法理论大同小异,但对禅法的表述以及接引弟子的方法却是各呈异彩。云门文偃的禅法就独树一帜。

②垂语:垂示之语。垂,由上向下俯倾的状态,这里指长辈禅师对弟子们的垂爱训示。

③自代:此处指“自己代替自己作答”。

煮茶细说图

【赏析解读】

这篇公案文字不多,又基本上是云门文偃禅师的自问自答。当然,他可能是在殿堂之上,面对着黑压压的一片僧众学人,但他自说自话,且不等别人回答,就抢先“自代”了答案。

这也算唐宋时期,禅门里面教学方式之一种。老师提出问题,或透露疑情,并不等学生们来讨论发言,而是直接就给出了一个答案。

这则公案,后人又叫做“云门十五日”。其实,云门文偃当时为什么说“十五日”而不是“十日”或“三日”呢?我想,这也只能说是他随缘或随口的方便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所指。关节在于这“十五日”的“已前”与“已后”,他问弟子们有无差别?却又不等人作答,就自己说,日日是好日。也就是说,每天都是一样的么,对于学禅之人,本没有好坏这样的概念分别,也无需前后这样的理智判决,你只要立足当下,好好做手头的事情就好了。

后世的学人,将这“日日是好日”不断的发扬光大了起来,运用到诸多地方,只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分别今日是昨日非,不要抱怨冬寒夏热,每个季节都有每个季节的道理,每一天也都有每一天的依凭。只要心空志定,就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和日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