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名师课堂 学习助力成长
11月3日上午,南阳一中的阶梯教室里,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原名师及其团队成员汇聚一堂,共同聆听江苏南通的凌宗伟校长带来的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和高中作文教学,感受凌校长的课堂精彩和师者魅力。
在昨天下午的报告中,凌校长提示我们,今天他将带领学生以怀疑的态度阅读《怀疑与学问》。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顺着学生走,这是凌校长的根本出发点。课堂伊始,他就让学生说一说,“你们证明自己的观点时一般会采用哪些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了“例子、名言、演示、针对对方的观点反驳”等,再次追问:“如何能保证这些名言、例子能支持我们的观点?”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出“正确、熟知”等关键词。
看似简单的“说一说”,其实背后蕴含着凌校长课堂设计的精巧,从学生出发,既引入了议论文知识,也了解了学生的学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课堂展开做下了铺垫。
引入课题后,凌校长以一句“疑,是知之始。”让学生了解到有疑问才是了解知识的开始,并告诉同学们“直译”和“意译”的区别。
在之后的读课文环节,凌校长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说完后让学生复述这四个问题是什么,有同学说不完整,凌校长提醒大家,一定要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认真倾听是深入思考的基础。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看得出来,同学们的思考一直在向深处发展,通过讨论和老师的点拨,他们了解了“论题”“题目”“话题”“论点”“分论点”的区别,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凌校长评价孩子们已经具有了怀疑的精神。
让怀疑精神达到高潮的是“想想看”这一环节,“作者引用了哪些事例、名言等来证明‘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有怀疑精神’的观点的,你觉得有必要引用这么多吗?为什么?”教师的“用怀疑的精神教课文”,学生的“用怀疑的精神读课文”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短短的一课时上完一篇有难度的议论文实属不易,凌校长最后布置了一个作业,出示了姚丹华老师的《议论文也要知人论世》,蔡尚思老师的《顾颉刚治学的几个特点》,及顾颉刚女儿顾潮的一段话,让学生课后查资料考证,在网络社会,要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第二节是高一的作文课,《写人要凸现人物个性》,凌校长风格大变,用学生的真实评价,就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一个“老顽童”。
在学生不太喜欢写作文的背景下,凌校长是怎样教孩子们写作文的呢?
一、课前活动:让学生用手中的一张白纸简单快速地介绍自己,以打开学生思维,在学生的介绍中让大家认识到“名牌”与“席卡”的知识。
二、读思结合:通过出示几段写诸葛亮、刘文典、沈从文、章太炎、梁启超的人物描写,让学生思考并说出这些人物的个性特点。
三、说写结合:由一开始的“一分钟说老师”到后来的200字详细书写,由口语到书面语,孩子们的进步是看得见的。
四、演评结合:课堂上有这样几个细节,在学生用“他带一副黑框眼镜,像一篇课文的主人公”描述自己的老师时,凌校长竟然笑嘻嘻地走到自己的背包那儿,拿出一副墨镜带上,再穿上一件连帽外套,问学生:“看,我是不是变成了你们的老师?”在哈哈大笑中,孩子们明白了写人物要有个性。后来,孩子们进行了200字的再次写作后,凌校长不仅提供图表让学生进行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还请上了主人公——班主任胡老师,对孩子们的文字进行了评价,那样的场面亲切而温馨,特别让人感动。在孩子们写凌校长的作文展示中,孩子们的思维打开,写得特别精彩。这时,凌校长发现听课的老师也在写,就请上了一位黄老师,展示她的写作内容,而黄老师刚好是感动于胡老师和孩子们的互动交流,写出了对胡老师的敬意,这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写老师,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老师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果说第一节议论文阅读教学,凌校长从学生实际出发,重在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那么第二节作文课,凌校长从课堂实际出发,以其诙谐幽默的人格魅力,在轻松的气氛中,在欢快的笑声中让学生不但有了写的渴求,而且进步非常大。风格不同的两节课,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心中有人,课里有料,课堂有趣,课中有味”的好课。
语文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也是艺术和科学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提高文本解读能力,进行专业化备课,在课堂上要遇物而诲,相机而教。
走进名家,既要欣赏课堂上看得见的精彩,也要研究背后看不见的精彩。学习,读书,实践,反思,我们一起走在成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