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女性》笔记(2)
这本书体量不大,短短几万字,与其说它是一本基层女性突围指南倒不如说它是启蒙读本。
正如网友所说,不要把这本书当作方法论,而是当作醒酒汤。
作者虽然经历了基层的苦难,但她逆袭得非常彻底,她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实现了经济独立,并且嫁给了一位英国高知老公,她如今已年近四十岁,却依然没有要孩子,可以想像他们夫妻二人都是相当清醒而理性的。他们共同创业三观吻合,依据她小红书最近的更新,她与老公如今已迁往了英国定居。
可以说作者王慧玲的人生十分不常规,她另辟蹊径,达到了一般人达不到的境界,这样的人生并不具备代表性,她的成功有偶然、有幸运、有时代红利,我等平凡之辈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她的书并不能当作方法论,每一位打开这本书的姐妹也不要指望读了这本书就能麻雀变凤凰,一举成为作者那样的人。
所以很多身陷困境的女性在读了这本书后唯有一声长叹,要是我五年前或者十年前看到它就好了。
而对于更年轻的、尚有一丝挣扎能力的女性,它还是可以为其以后的人生起指引作用。
但是,尚未被命运碾压的年轻女孩并未预见到自己的悲惨命运,她们或许正沉浸于父慈母爱兄友弟恭的家庭中,或者陶醉于花前月下的甜蜜梦幻中,她怕是不愿意看见也不能够接受这碗辛辣的醒酒汤。
作者的思想泾渭分明,与阿德勒的“课题分离”十分相似,这种思想看上去很爽,很有大女主的感觉,但可操作性并不强。
比如作者在“原生家庭”和“两性关系”两章中提到的,与父母划清界限以期精神物质的独立,把恋爱、婚姻、生育分离成三个课题分别对待,将性从爱中剥离,放下婆媳之间的道德绑架等等,看书的时候“哇塞,还能这样,我悟了”,把书一合,仍然是一地鸡毛,剪不断理还乱。
生活从来不是一清二白的,要想日子过得去,谁都得搅两棍子浑水,所以凡事知易行难,当我从基层的泥淖中爬起来,通过不断学习而意识觉醒,就像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头脑清醒却四肢瘫痪。
这突如其来的清醒反而更加重了痛苦,倒不如浑浑噩噩不曾醒来。
中国有句古语“朝闻道,夕死可矣”,我特别欣赏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勇气,在命运齿轮之下,很多普通人不敢、不愿醒来,怕看见不堪的自己,把头埋进土里,把烂疮掩在华服之下,至少可以欺骗下脆弱的小心灵,但是不管你看或不看,“道”就在那里。
“道”并不特指什么,可简单理解为真相。
通过这本书,我看见了自己在社会中的真实处境,看见了自己的渺小与卑微,因为“看见”了,即使夕死,也没什么遗憾了。
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来看看这人间,如果一味闭目塞听,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清楚,可不就白白浪费了这生而为人的宝贵机会。
虽然这本书的本质依然是鸡汤,对现实并无指导意义,但仍然感谢王慧玲女士能写这样一本书,至少它像一根刺,让麻木的神经疼了一下,这就是人文学科的价值,也是自称为“野生社会学家”的作者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