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每天写1000字首页投稿

阿Q精神

2018-12-31  本文已影响5人  遇见小e

鲁迅笔下的阿Q,描写的是那个时代,一个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穷苦一生的普通老百姓,在人们的嘲讽讥笑的眼神下却能自己开导自己,乐观生存。

不管哪个时代,不管哪种层次的人,适当的阿Q精神,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项生存技能。

我从我们村今年考上一所双一流大学的孩子身上也寻找到了这种精神。

一个从小就父母离异,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成长。但是孩子天资聪明,从小学习能力强,这次以县里状元的身份进入了这个还可以的大学。这可给他们家族的人带来了吹资,逢人就夸,终于可以光宗耀祖了一回。

这孩子我一直以来也很少能见到,这次回家正好遇到。一看就是那种正直且不虚荣的人,和他那些族人有些区别。

我们聊了聊他的大学生活,我问他你们班有多少个农村孩子,他说三个,包括他。

我问你们宿舍几个人?他说四个。我说宿舍有空调吧,他说嗯。我说条件就是好,好学校国家给的资金多。他说我老师说我们学校和清北比起来财政资金只是他们的零头。

几十个亿的清华北大,着实另我吃惊,平均每年每个个人都贡献了几块钱税钱。

我问,你平时和宿舍的同学处得怎么样。他说和宿舍的处不到一起,基本不怎么说话。我说那你平时和谁一起玩。他说他找了四个玩伴,两个西藏来的,一个上海的,还有一个江苏的。

他喜欢和西藏孩子一起玩,因为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信。

西藏孩子上本地的学校都是降低几百分上的,来了考试往往不及格。我说的是大部分。但是那边来上学的孩子都有钱。

我也是从农村上的大学,知道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本质上是有差异的。特别是我们这个现在还近乎赤贫的农村出来的孩子。今年好像已经脱贫了。

我从这孩子身上找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阿Q精神。其实生而为人,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不管是上学出来,还是不上学的,在社会上生存起来就会有相对艰难一些,毕竟我们背后的依靠除了自己没有别人。想要在这个社会中顺利生存下去,就必须要自己给自己找自信的支点。

我总结了三条,那就是不要脸,不害怕,不着急。我称之为三不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