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录即是背叛

2019-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北外附校三水外国语学校启航文学

很久之前就认识蒋方舟,一个阳光的女孩,七岁开始写作,并且用一支笔写进了清华。从九岁时的第一本书《打开天窗》到成年后杂文集《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无不能体会到这个热爱生活、细心观察、认知社会的善与恶的女孩,她的内心世界。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这本书每个故事似乎都有一种振奋的力量油然而生。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篇名叫《天才的出走》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位数学天才的经历,用此来反观中国教育。这位数学天才叫柳智宇,是作者高中时的一位师兄,作为竞赛生,繁重的学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作为学校的种子选手,他必须努力迎战,他早已为自己取得北大保送资格,但他还要为学校争得荣誉。自己的努力、学校的期待、父母的望子成龙,最终,他成功了,他的眼睛却几近失明,看半小时的书便会感到疼痛,这是竞赛生日夜做题的结果,也是一种成功的代价。进入北大的校园,也许是因为从小就在一群高智商的孩子中成长,他目睹无数天资极好的人因为运气不好,差之毫厘,就被打入平庸的尘土之中,理想太理想,现实太现实,生活必经的跌宕坎坷碰壁,柳智宇都视为难忍的磨难。而他的梦想,就是能够加入甚至创造一个环境,与一群人“在一个自由、温暖的氛围中一起探索生命的真谛”。于是,他先后进入了佛学社与耕读社,慢慢对佛学产生了说不出兴趣。大学毕业,收到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书,但他却做了一件叛逆但又遵从自己内心的事情——到龙泉寺出家。随后没有了下文。


摘文:

夕阳下的龙泉寺非常肃穆美好,让人一步三回头地舍不得离开,心里浮现出三岛由纪夫《金阁寺》里主人公的感慨:“倘使你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美,那么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美,为什么必须美?”

不记录即是背叛

      也许,做了十多年辛苦的竞赛生,舍弃了太多属于自己的兴趣、时间。而出家,是一件能令他感到幸福的事情,远离传统的思维,远离教育带来的痛苦,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思维的拘束,没有背后一双双期待自己成功的大眼睛。他累了,真的累了,想远离喧嚣,静静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事。这是一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反方向极端的做法,虽然放弃了麻省但追求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这种从心的做法其实我是很欣赏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想,寒窗苦读十多年,并为了有个更好的前途,做竞赛生,日夜烧脑,最终成功,当他能获得更大成就时,却放弃了,这样是否有些许可惜?这么多年的艰辛,难道经过一夜的选择就忘记了吗?他不应该努力坚持,留美回来,做更多有成就的事情,为后代做出更大的榜样和贡献吗?

      有人会说,天才的世界我不懂。天才,似乎离我们很远,也许是我们平凡人永远无法理解的词语。天才的出走,也带有一丝惋惜之情,但更多的,是看到背后,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一个弊端,令很多所谓的天才,为了成绩,放弃了很多属于自己的东西,钳制了自己的思想,甚至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样有意义吗?

      这是值得中国人反思的,也是值得中国学生注意的。做事,虽不能三心二意,但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为了失败的时候不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生活,要积极乐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善于交流。学习,要灵活,不做考试机器,学更多有意义的知识。相信,做到这三点的人,才配得上聪明、才气这样的标签。我们,就是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凭着自然走,凭着感觉走,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爱自己的人,使自己在这个世界上闯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干出一番让自己满意的事业。


        出走,这是一种有声的无声。

        反思,这是一种无声的有声。


      文末附记中,作者说想给主人公分享一段话。最后也分享给大家共勉。“世界并非是不完美的,或是正处在一条缓慢通向完美的路上;不,它在每一个瞬间都是完美的,一切罪孽本身就已经蕴含着宽恕,所有小孩本身已经蕴含着老人,所有婴儿都蕴含着死亡,所有濒死者都蕴含着永恒的生命……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拿它与某个我所希望的、臆想的世界相比,与一种我凭空臆造的完美相比,而是听其自然,爱它,乐意从属于它。”出自黑塞的《悉达多》。


                                              作者:赵子蕴

          北外附校三水外国语学校启航文学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