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负能量的思考:何必非要驱散它?

2016-02-22  本文已影响266人  叶昭苏

正文开始前,先界定一下负能量:它指愤怒、悲伤、恐惧、低落、烦闷、抑郁的情绪。相对应地,正能量则是指喜悦、快乐、开朗、希望、勇敢这些情绪。


一,关于正能量和负能量,文学影视里都是如何对待的?

如果将正负能量做为一个维度,吸收与传播这些能量做为另一个维度,可得到这样一张图。

回想一下你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你会发现,最经常出现的,是传播正能量的正面角色和传播负能量的反派角色。

无论是正派还是反派阵营,都可以吸收正能量。

影片中英雄鼓舞人民的士气,这是人民在吸收英雄传播的正能量。

我们常见的负能量源泉——反派角色,通常都是通过正能量来获取力量的。《哈利波特》一书中的摄魂怪,也是靠吸取快乐来获得力量;各种传说中经常作为邪恶力量出现的吸血鬼,则是经典的“吸取正能量来获得力量”的角色。在这里,正能量则具象化为了血液这一最常见的代表活力的事物;当小丑向哥谭市的各个黑社会大佬描绘如何才能打败蝙蝠侠的时候,大佬们接收到的是勇气与希望。

这个象限里,正反派的区别只在于吸收之后获得的力量,到底是用来做好事还是做坏事。

那么传播正能量的反派角色有吗?非常少。嗯,我脑中浮现了在《神奇宝贝》中的一个叫做“火箭队”的反派组织,他们每次的出场台词是:“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爱与真实的邪恶,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我们是穿梭在宇宙中的火箭队,白洞,白色的明天等着我们!”

你看,多正能量的宣传口号。

传播负能量的正派角色有吗?极少。这种角色,有时是类似于“提醒坏事有可能发生”的谋士类型;或是在行动上非常像反派但是最终和正派站在一起的人,通常是各种非典型的正面人物,比如《哈利波特》中的斯内普教授、《蝙蝠侠之黑暗骑士》中的蝙蝠侠、《蜘蛛侠》里有过黑化期的蜘蛛侠。

然而,最罕见的,则是左下象限里的角色。

这样的角色在虚构作品里少见,在现实生活中更加稀缺——不仅不会卷入各种来自外界和内心的负面情绪,还能吸收这些负能量,变得更强大更稳定更有活力的朋友,你有见过吗?你自己是这样的人吗?

在一个无处不在宣传“正能量”的社会里,人们对于负能量的态度,一般是“无视”、“回避”、“驱散”、“接纳”。这几个一个比一个难,能做到接纳已然不易,勿论“吸收”和“转化”了。


二,转化“负能量”,需要重新框定问题。

上一篇散播负能量的文章发出后,有个朋友这样回复:

“我一直以为成长就是变好,要化解心中的愤怒,恐惧这些负面的情绪。所以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会拼命想办法开导自己。但是今天明白了,成长是成为自己,不是成为圣母。”

我曾经也和这位朋友一样。当时我还是一个阳光少年,每每遇到晴朗天气,心情总是轻松愉快;而一遇到阴雨天气,心情就会烦闷起来,做事情也经常急躁恼怒。

我自知燥怒不好,又无力改变天气,只能想办法在阴雨天改变自己的心情。起初,每到阴雨天的时候,我都不断告诫自己要舒缓情绪,晴朗的天气就要来了,忍一忍就好了。

这一招并不管用。首先,我通常都是发了火之后才注意到自己情绪的变化,这个时候再告诫为时已晚;其次,看到天气预报里连续几天甚至十几天的阴天的时候,我根本无法用“晴天就要来了”来安慰自己。

这些做法之所以不起作用,在于我问出“如何有更多正能量,更少负能量”时,已经把思维框死了。

这里,要引用行动科学《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一书中的观点:

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是建立在我们将所知道客体(事物)分成不同种类的基础上的。一旦某一客体被人们概念化成为一个既定种类的一个成员,人们便很难把它视为同时属于另一种类的成员。


这意味着,当我们把情绪分为“正能量”和“负能量”时,我们已经将情绪进行了这样的分类:

正能量的情绪是“好的”;负能量的情绪是“坏的”。

这种分类使我们将情绪分为互相对立的两端。

于是我们寻求一切可以带给我们好心情的东西:喜剧电影、段子、美食、美景;同时又回避一切带来负能量的事物。

所以,当某种带来负能量的事物(比如天气)我无法回避时,我就会异常烦躁,我觉得我无法掌控自己的情绪。进而我更加渴望正能量的出现,所以我会安慰自己,我会去看一场喜剧电影,甚至去到一个阳光明媚的地方呆两天。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的是:正能量与负能量,是磁铁的两端,彼此互相依存。妄想只有正能量没有负能量,就如同妄想把磁极的负极那一端砍掉,剩下的磁铁就会只有正极一样。

无论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都属于同一种情况:我任由我的心情受天气影响。

从这个角度再次框定关于负能量的问题,就有了新的思路:我仔细地观察不同天气下自己的情绪变化,注意自己的情绪是如何产生,如何变化的。

看到蓝天白云,感受到暖和的空气,脚底下是干燥的路面时,我的心情就会开朗一些;如果天气过于炎热,皮肤感到湿闷时,心情又会变得不好;阴天时,树木花草的颜色都会变得灰一些,世界的明暗对比也小了很多,我感受到这些时心情会低落;如果又阴又冷,手指就会变僵硬,身体也舒展不开,心情就会烦躁。

就这样,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情绪变化,其实是我选择用我所有的感知去与自然界互动。

那么,如果要在阴天时不再烦闷,我必须也要接受在晴朗时不那么开心。

或者,继续选择用感知与自然界互动,也安然接受我的这种互动会影响我的情绪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

这两种方式我都尝试过,现在渐渐习惯采用后者。于是,如同晴朗时会喜悦一样,我觉得在阴天时烦躁抑郁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否则还觉得别扭呢。

有趣的是,当我在阴天这样做时,我发现我反而渐渐平静了。这种平静,好像我在旁观着我的情绪的生灭起落,然后舒舒服服地和各种情绪呆着。

时间一长,在别人散发负能量时,我也有意识地从这个角度去感受。慢慢我发现我对于周围人传递的负能量的接纳能力很强,甚至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将其转变为自己的力量。

再次回头看最开始的象限图,我意识到,我已经逐渐往左下方的空白区域靠近了。

写这篇文章时,机缘巧合,我在网上发现了德宝法师的一段话,也是关于负能量的论述。如果是两年前,我一定会觉得这样的话是无用鸡汤,如今却有些感同身受。

现照录如下:

“当我们讨论贪嗔痴时,已然从负面去对待它们,负面思维认定它们是不善的。当你们开始如实理解,这些烦恼同样是自然的体现时,心就不会消极负面的对待它们。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否则,我们不过是进一步陷入烦恼的泥潭而已。”

愿你我都能更接近智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