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散文人生格局的修炼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六

2019-04-04  本文已影响11人  刘法欣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六

品味《道德经》 之三十六

【原文】

将 欲 歙 之 , 必 固 张 之 ﹔将 欲 弱 之 , 必 固 强 之 ﹔将 欲 废 之 , 必 固 兴 之 ﹔将 欲 取 之 , 必 固 与 之 。是 谓 微 明 。柔 弱 胜 刚 强 。鱼 不 可 脱 于 渊 , 国 之 利 器 不 可 以 示 人 。

【大意解读】

将 欲 歙 之 , 必 固 张 之 ﹔

        只要产生收敛的想法,内心就一定还存在着“扩张”这个标准。

将 欲 弱 之 , 必 固 强 之 ﹔

        只要产生削弱的想法,内心就一定还存在着“增强”这个标准。

将 欲 废 之 , 必 固 兴 之 ﹔

        只要产生废除的想法,内心就一定还存在着“兴盛”这个标准。

将 欲 取 之 , 必 固 与 之 。

        只要产生获取的想法,内心就一定还存在着“给予”这个标准。

是 谓 微 明 。

      (能够知道这些标准),就可称之为非常精微明白了。

柔 弱 胜 刚 强 。

        那些柔弱不明显的东西(比如那些标准),往往会胜过刚强而明显的东西(而起作用)。

鱼 不 可 脱 于 渊 , 国 之 利 器 不 可 以 示 人 。

        就像鱼不能离开水一样,国家的利器也不可以离开国人向国人显示。

【读后略议】

        据说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海灵格,他的成就,就是得益于《道德经》的启发,他说《道德经》是一座桥梁,人们借助它可以达到另一维度,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个答案,就是隐藏在背后左右人们行为习气的标准,或者说潜意识。若能看到这个,就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微明” ,即连隐藏在另一维度的细微东西都清楚明白了,如此,才能做到自己做主,不被那些标准、潜意识左右。       

        人们要真正做到“微明”,光知道别人说的道理远远不够,还需要亲力亲为,做“守静笃,致虚极”以及“营魄抱一、涤除玄鉴”等等的功夫,把蒙在心上的浮尘清理干净,一切细微隐蔽的东西,方可无藏身之处。

        记得年轻时候,人们批判《道德经》,说老子虽然有辩证法思想,却把辩证法玩死了,说他说的太绝对,太迂腐了,其中例证,就有这一章的内容。比如“将欲弱之,必固强之”、“柔弱胜刚强”等等。从字面理解,确实够迂腐、够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从人们心理活动的层面看,这确实是及其简单原本如此的真实现象。

        由于《道德经》叙事角度的原始,透过文字所说,即可触及到一切事、理产生的源头,也正因为这样,《道德经》就有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特质,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事各种行业的人,都可以从中开发出为己所用的东西。凭着这个感觉,我对这一章就做了这样的解读。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