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养犬引发的思考
前天晚上在小区里遛弯,忽然看见前面跑来了一条棕色的小狗,由于狗跑的很快很突然,把我吓了一条。随后看见狗的主人从后面跟了过来。不过狗没有拴狗绳,让我想起了网上比较流行的一句话“遛狗不拴狗,等于狗遛狗”。虽然这话有些不雅,但的确不文明遛狗的行为让人很是后怕,也让人引发思考。
众所周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饲养犬类作为宠物给生活增添乐趣。但随着养犬人群的不断扩大,遛狗不栓绳、粪便不处理、大型犬伤人等越来越多的不文明养犬行为也频繁出现。同时,因为不文明养犬而引发的侵权责任案件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的甚至成为公众舆论事件,引发全民关注,诸如女网红遛狗不栓绳殴打孕妇事件、杭州男子停车场遛狗殴打孕妇事件,等等。
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出现,最直接的原因是犬类饲养者自身素质不高、文明养犬意识淡薄,在养犬之时只顾自己的快乐舒服而忽视了他人对于人身安全、环境整洁、健康休息等的合理诉求。此外,现行犬类饲养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具体执行不严格、违法成本较低等也是不文明养犬行为存在的重要原因。
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存在,不仅对人们和谐有序整洁的日常生活环境造成了破坏,更是直接成为威胁人身生命健康安全的巨大隐患。对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应当在广泛听取各方合理诉求的基础上,科学有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
科学合理健全完善现有养犬管理制度是规范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如何规范养犬行为上没有明确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有的地方虽然出台了相应的制度但由于规定的笼统模糊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这些都使得普通民众的养犬行为实际上处于一种放任无序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方面使得大多数文明养犬人士不知该通过何种方式途径获得官方的认可和保障,另一方面又成为滋生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温床,使得不文明养犬之人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成为诱发各种严重侵权事件的根源所在。因此,必须加快出台完善犬类饲养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在充分广泛听取养犬人士、普通民众、专家学者等诉求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区分不同犬种饲养情形,合理规定可养犬种范围、办证流程、防疫手段、服务保障、不文明养犬惩戒措施、权利救济途径等内容,完善制度依据,加大不文明养犬违法成本,使养犬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严格高效执行制度规定是规范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关键所在。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任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论制定地多么科学完善,如果得不到严格有效的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徒有其表、空无其实。在治理不规范文明养犬领域也是如此。现阶段有的地方也制定了较为细致完善的犬类饲养管理办法规定,但不文明养犬行为仍然屡见不鲜,其根源就在于相关规章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有效地执行。要么不闻不问,只管办证收费、没有后续服务保障;要么一禁了之、以罚代管,大搞一刀切、运动式执法,这其实是都是懒政、惰政的体现。因此,要想有效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必须加大制度执行力度、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增加对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日常执法检查力度和频次,对于不文明养犬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形成打击不文明养犬行为的高压态势。同时,相关执法部门可以充分发动广大民众举报不文明养犬行为,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通过整合视频监控系统数据、设立网络举报受理平台、开办养犬管理服务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提升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规范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自觉增强守法意识。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和人身安全,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因此,规范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不应当仅仅成为相关执法部门的事情,它需要不同社会群体的积极参与、踊跃支持。养犬人士首先应当洁身自律,自觉遵守文明养犬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抵制不文明养犬行为。其次,大众传媒、公众舆论人物也可以加大对不文明养犬行为危害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文明养犬的主观意识,形成抵制不文明养犬行为的浓厚舆论氛围。此外,抵制不文明养犬行为更需要普通公众的支持理解,在宣传引导文明养犬观念的同时,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同不文明养犬行为作斗争,通过举报、诉讼等多种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出现和普遍存在并不是一天形成的,对于它的治理同样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对于不文明养犬行为的规范治理,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我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通过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养犬人士与普通大众、人类与犬类和谐共处的美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