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芝麻饼的香甜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本文参与星辰计划第8期“归”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腾空肚子,为的就是可以吃下早餐,因为我觉得每天的一日三餐对我很重要。
桌子上放了个可以温热牛奶的小型加热器,头天晚上我就把一袋袋装的牛奶导入到杯子里去,然后放在上面温热,以保证我早上可以喝到。
端起已经加热的牛奶,我一口口的喝着,然后温暖开始传遍身体。
喝完后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看看时间还来得及,于是走出门,下了楼梯,急忙走向市场。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径直走向卖烧饼的摊子,对摊主说到“拿个烧饼,要芝麻的”“要热的还是凉的”摊主问到,“热的”我回应。
摊主旁边站着的女人随后拿出一个一次性塑料袋给我装烧饼,边给我装边说“哎,现在的人都搬山下去了,你看山上的人越来越少,过年的人都不多”。
然后微笑着跟我说“你的烧饼,拿好了,还热着呢?”一旁的男人也跟着符合到“是的,现在这个镇上还哪有什么人啊”。
就在他们两个大早上感慨议论时,我想起刚刚路过的那个菜场路口,看到了越来越少的人群,大多数都是住在附近村子里的村民,有很多是常年在外打工,到年底了回家过年的年轻人。
现在附近种菜的村民少了,市场离的近,很多都在市场买菜,在家留守的老人偶尔种点青菜,只为了自己在家吃饭时方便些,说白了,就是给儿女们省点钱。
年底在外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这点青菜也不够一大家子人每天的菜量,为了回家的家人能吃的安心,每天还是要到集市上买菜。
看着集市上人来人往的身影,不只有厂里工作的员工,还有外出打工的乡里人,这些人都靠着这片土地在生存。
就在我要在付钱的当口,有个顾客来买饼,一张口要十张,饼摊的老板笑嘻嘻的看着他说到“呦,张成,啥时候回来的?没见你出来过,买这么多烧饼啊!要芝麻的,还是花生的?”
来人同样笑着开口说到“芝麻和花生的一样来5个,家里人多,看他们想吃啥,就吃啥!”“回来就有酒局,喝的我难受,就没出门”
“哈哈,谁让你一年才回来一次呢?”“嘿嘿,是啊,那也没办法”。说着就从饼摊老板递过来得,已经装好得烧饼的口袋里,拿出了一个满是芝麻的饼,大口的吃了起来。
吃饼的样子就像是想了很久,终于有机会吃到一样,芝麻在嘴里发出嗑呲嗑呲咀嚼的响声。他满意的大口吃着,咽下嘴里的饼后接着讲到。
外面的工作也不容易,每天也是要起早贪黑的忙,各个厂要求也严格。可是也接触了很多人,遇到了很多事,说到人家有些城市出来的人,特别会做生意,会挣钱,脑袋瓜灵活。
说到这些时,他眼里和语气里透露出的是,对这个人的羡慕和对这里环境闭塞的一种强烈反差的对比。透露出见过世面的自豪感。
是的,我想到我同学,以前很瘦,等他事业有成,回家跟老同学聚会时,还是一样瘦,我问他“你咋一直没变化呢?”他笑着说“没办法,想念家乡的味道,就是吃不胖啊”
我两相视一笑,他喝他杯里的酒,我喝我杯子里水,此刻在场的同学又说出了当年的快乐,大家听到后都哈哈大笑,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个让人充满阳光,充满希望,充满热情的年纪。
桌子上的菜,还是原来那些的菜,只是吃菜的这些人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年纪了。
回家是他心里的希望,可在外的人都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回不来。到最后,回家成了心里的心愿。
再看看吃着芝麻饼的打工人,他吃的也是他在外工作时,时常会想起的家乡味道。
其实,芝麻饼很多,可是卖饼的摊主不一样,这里有家乡人和家乡话,那就是吸引外出游子回家的步伐。
此时,手中的饼不再是饼,是回家的温暖与家人的热情,在他吃完手中的芝麻饼时,微笑着跟摊主告别,转身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