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我被拒诊了……

2018-06-09  本文已影响30人  那年夏天的蜗牛
20180609  星期六  阴

前几日,感冒发烧,去县人民医院就诊。挂号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我说,头痛,喉咙也痛。经过一番诊断,医生建议去验血,然后要打针。我说,我来大姨妈了,身体虚弱,不想验血,打针,想开点药。医生接着就说,我喉咙里有两个脓包,打针好几天也不一定能好呢。我说头痛,想测下体温。然后,到一楼测了体温,显示37.5度。再次来到诊室,我仍然坚持不验血,打针,想吃药治疗。医生见我冥顽不灵,便拒绝为我开药,还让我去耳鼻喉科看诊。当时,我都呆住了。医者父母心。不验血,打针,居然就拒绝为患者开药,还要推诿去其他科室。这算哪门子的医生?

我拖着头重脚轻的身体,带着五味杂陈的心情,前往投诉室投诉。把事情的经过叙述完后,处理人员居然说,或许医生觉得37.5度,只是低烧,喝喝开水就可以了,不需要开药。听到这里,我整个人都懵了。我从来没有听过发烧至头痛了,还不开药,喝开水解决的。听了投诉处理人员的一番话,我心里也大概清楚一二了。所谓的投诉室,就是对外掩人耳目,实则医院内部消化。所以,有恃无恐。果不其然,两日过去了,投诉杳无音信,石沉大海。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病情是不是真如医生说的那样,打针好几日都好不了呢?不是。我没有按照医生的指示去其他科室就诊。而是去了社区服务站。那里的医生为我开了药。服用退烧药后,没过多久,烧退了,头也不痛了。服药一天后,喉咙也没有不适了。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打针不可?

这让我想起了近年来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疗纠纷数量急剧攀升。医生在提高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医疗卫生体质改革后,医院已经被定位为服务行业。按市场的观点来讲,医院实际上是把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当成商品出售给患者。患者付钱,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不是。更多的是患者被医生牵着鼻子走。

半年前,体检完毕,发现血常规有轻微异常。顿时心慌慌。经过个把月的调理,再次去医院做详细的血样检查。结果显示,是体内缺铁造成的,没有贫血。所以问题不大,医生建议平时多吃点猪血,猪肝就可以了。我悬在半空的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最后医生跟我说,因为缺铁是不能开药的,所以他要在病历上给我写缺铁性贫血,这样才能开药。或许是一向对医生言听计从惯了,或许是由开始的慌张到放松,让我失去了警惕,我竟忘了去阻止。就这样让自己从一个健康的人变成了一个缺铁性贫血患者。我必须申明我从头到尾都没有要求医生给我开药。医生竟也这般主动殷勤。

据说,医院市场化后,给医护人员采取的是效益工资制。医生的工资高低与其所在的科室效益及其医护人员本人的效益相挂钩。这就难怪为什么每次去医院医生动不动就让你做各种检查。原本可以通过经验去判断的病情,非要依赖“检查”。各项医学检查的手段,无论是影像学,还是检验学都越来越先进,患者所承担的费用也越来越高。医生便可以从中获取提成,为自己增加收入,也为医院创收。某些医生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动不动会给患者用好药和贵药。明明便宜的药品能治好的,非要用贵的药。因为价格高昂的药品,回扣也高。

老百姓是越来越不容易了。

我甚至不敢生病了。我不是医生,我没办法给自己治病。我得依赖医生,我没办法对医生说“不”。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锻炼身体,均衡饮食。尽量少去医院。如果没办法非得去医院,我要去大型正规医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