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基金——不要碰!(145只基金已经进入消亡倒计时)
分级基金(Structured Fund)又叫“结构型基金”,是指在一个投资组合下,通过对基金收益或净资产的分解,形成两级(或多级)风险收益表现有一定差异化基金份额的基金品种。
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基金产品分为两类或多类份额,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收益分配。分级基金各个子基金的净值与份额占比的乘积之和等于母基金的净值。例如拆分成两类份额的母基金净值=A类子基净值 X A份额占比% + B类子基净值 X B份额占比%。如果母基金不进行拆分,其本身是一个普通的基金。
“分级”二字一般在基金名字中会出现,部分没出现的查阅【基金概况】也可以知道。分级指的是基金的一种运作方式。分级基金(母基)分为子基金A和子基金B(占比一般是1:1)。A:固定收益,风险较低;B:将A的资金进行杠杆操作,也分为股票型,债券型等,风险很高,当然收益也很丰厚。因为杠杆操作,所以其升跌是其他基金的倍数。比如:当子基金B下跌到某一程度时,必须偿还A的部分,因此亏损加倍…
目前,分级基金正在逐渐边缘化,市场对此早有预期。自股灾发生之后,分级基金因自带杠杆及机制问题,引发了一定的亏损效应,被业内广为诟病。一如股票的跌停板,分级基金在股灾发生后,跌停潮涌。在市场最为恐慌时,一些产品连续跌停,一度丧失流动性。多数产品契约又有规定下折机制,即当基金净值跌至某一低位时,产品将进行下折,净值归一。在弱市中,分级基金的机制问题集中显现。以分级B持有者为例,二级市场最大跌幅为10%,但是其净值曾经接连跌幅超过10%,有的品种在下折之前,二级市场相对净值出现了几十个点的折价幅度。对于二级市场买入分级B的投资者而言,极有可能在下折的当日一天内额外损失远超一个跌停板。
分级基金“天然”的机制问题以及投资者教育的缺失,也引发了舆论争议以及大量诉讼事件的发生,并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当然,这也引起了监管层的足够重视。
1.自2015年9月30日,最后一只面世的分级基金——中融白酒分级基金成立后,整个市场未有新的分级基金成立,且中融白酒分级从成立至清盘历时不到8个月。
2.此后不久,沪深交易所提高了分级产品的投资门槛,挤出大量不“合规”客户。上海一家公募基金的产品经理称,自2016年11月份沪深交易所发布《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规定了申请开通分级基金相关权限的投资者须满足“申请开通权限前20个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在营业部现场以书面方式签署《分级基金投资者风险揭示书》”等条件之后,公募分级基金规模大幅萎缩、产品数量不断减少。
3. 2017年5月1日正式实施《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以下简称“分级基金新规”)以来,一年时间内分级基金总份额萎缩6成,成交量下降超3成,超过7成的分级B面临流动性枯竭的现象。
(1)随着分级基金新规实施和投资者门槛的抬升,分级基金市场交易日趋清淡。
(2)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月成交额不足1千万的分级B多达93只,占比高达71%,成为流动性枯竭的“重灾区”。
(3)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018年3月末,122只指数型分级基金规模为1121.62亿元,平均单只规模约为9.2亿元。而在2015年末,上述122只基金的总规模为1879.28亿元,单只规模约为15.4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述122只指数型分级基金中仅有富国军工分级规模仍在百亿以上,约为105.65亿元,而2015年末它的体量为311.75亿元。第二大分级基金富国国企改革资产净值由2015年末的195.86亿元缩减到了87.622亿元。
4. 2018年4月28日正式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公募产品和开放式私募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仅允许封闭式私募产品实施分级。
规定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了过渡期,过渡期自《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过渡期内,发行新产品应当符合《意见》规定,可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过渡期结束后,不得发行或存续违反《意见》规定的产品。
分级基金或清盘或转型为LOF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规模萎缩、成交量和流动性降低,以及资管新规对公募份额分级的限制,未来分级基金规模和成交量将继续萎缩,或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部分龙头分级基金有可能会转型为L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