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产品初阶入门学习总结
产品:用来解决问题的东西
它可以是一本字典、一部手机、一张桌子、一辆汽车、一部电影,只要能够解决用户需求的东西,都可以计算在产品的范畴之内。
首先要明白,一个产品不可能去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需要根据产品针对的用户、市场以及使用环境来进行定位,简单来说就是什么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地点和时间)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来进行最优解,就是产品需要做的。
1.产品中的用户:这个问题是哪一类人群的问题。
用户:与产品有关的人都是用户之一。不要为了次要用户的需求影响干扰核心用户的需求。
2.产品中的需求:要解决的问题的核心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背后的动机需求是什么?
问题的核心:
「1」需求即是问题的核心,它是分深浅的。
浅:需求的表象,含各种要求及欲望。
深:观点与行为背后的动机。
最深:人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例子:舆论的传播表示了人们的从众心理,标 题党勾起好奇心(恐惧、兴奋)
「2」需求满足的三种方法:转移需求、降低期望、提高现实。
3.产品中的场景: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以及何时何地遇到这个问题。
随时随地,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诞生问题,也就是需求,综合使用人群、使用时间、使用地点甚至是使用环境及天气,都可以根据这些来为产品定位及设计。
产品分类纬度
分类的角度:用户关系、用户需求、用户类型、产品形态和其他。
1.用户关系角度:单点、单边、多边。
举例说明:
「1」单点:手电筒
满足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照明需求,用完即走。
「2」单边:电话
两人以上才可以使用的产品,使用产品的人数越多,产品价值越高,可无限发展。
「3」多边:美团外卖
多边产品多为平台级产品,例如美团外卖:用户-店铺-外卖配送人员,缺一不可,构成三边,沉淀了很多内容和关系。
单点、单边、多边产品的关键特点:
「1」单点:启动最为简单,满足需求单一。
「2」单边:可能有网络效应。
「3」多边:多为平台类型,壁垒最高,是很多产品发展的最终阶段,更具稳定性,市场更加集中。
2.用户需求角度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可以把产品分为6类:工具、内容、社交、生意、平台、游戏。
「1」工具:解决单点问题
工具绝大多数用来解决单一的问题:例如手电筒:照明,计算器:计算、天气预报:查看天气。
其产品的逻辑为:用户需要解决特定问题——使用工具——解决问题。
大多数工具是典型的单点产品,启动容易,可以解决流量问题,但是弱点在于用户的黏性较低,即用完就可以退出、闲置。对于用户来说,用哪个工具来看天气,区别很小,从一个工具换到另外一个工具,基本没有任何障碍和顾虑。
工具通常都想找理由让用户留下点东西,比如个人信息、操作习惯,以便生成用户画像,然后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让用户留下个人信息、习惯不能采取强制性措施,而应该诱导、鼓励,使用户留下的信息对用户有益、产生帮助。例如导航类产品:留下用户常去地址的信息,方便用户在以后使用中方便快捷的点击使用,输入法产品记录用户常用的词语,方便用户在输入时更高效、更快捷。健身App让用户之间互动,产生用户关系,渐渐从工具转换为社区,提高用户黏性。)
先把流量引进,在解决“知道来的都是谁,怎么去抓住ta们”,这是工具“流量到用户”的转化套路。
工具往往是产品的一种初级形态。
「2」内容:价值观过滤器
必须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用户想打发时间,那么“可打发时间”也是一种价值。
内容产品和用户的关系也多是单点的,表现为单向和中心化的信息传递,由供应方提供给用户消费,是自上而下的。(书籍、报刊、PGC产品、知乎live、喜马拉雅付费收听专栏等)
其基本的产品逻辑是:主动获取内容(搜索、订阅等),被动获取内容(推送、推荐)——消费内容——消费后行为(点赞、打赏等,转发、分享、传播等扩散行为)——获取深层需求——根据用户深层需求制作典型的用户画像——更加精准的去供用户消费内容。
单纯的内容,很难独立形成业务闭环,通过筛选用户就更容易获得“用户画像”,更容易了解他们的深层需求,于是除了“卖用户”,还可以卖“东西”给用户。内容产品既需要能够快速吸引用户注意力的“有趣”内容,也需要一个能够提供真正价值,长期沉淀用户的“有用”内核。
「3」社交:彼此相互吸引
用户与用户相互交流、沟通,也就是一起“玩”,彼此吸引并建立关系,最终因此在社交产品中留下来。
社交的前提是有一大批的用户,让用户彼此建立关系,与工具、内容型产品相比,社交产品更像是去中性化的产物。社交产品常见的模式是:单边启动,需要同事有一大群人一起来用,才能产生价值; 人越多,价值越大,但有时候也是双边启动,例如:婚恋类产品(陌陌、探探)。
社交产品的最大优势就是用户黏性高,最大劣势就是与离钱比较远。
社交的短期商业收益来源:虚拟礼物(直播平台)、转电商,给用户卖东西。
长远商业收益来源:先做社交产品吸引用户——培育社区文化留住用户——转电商,通过交易变现。(小红书)
社交产品又很多维度的细分:从用户是否认识可以分为熟人(微信的聊天)和陌生人(探探)两种社交。从社交介质可分为:文字、图片、视频、文章等多种社交(文字:小众文艺app、抖音)从用户共性可以分为:同城、异地、学生、白领、爱好等不同种社交。
「4」交易:做生意,卖东西(电商)
线上交易,就是电商和O2O概念下的各种收费服务。
重点:供应链
要卖的东西,如何获取,是自己生产还是去采购,如何去做商品的品控,如何管理库存与资金,考虑如何获取买家,如何做好用户的购买转化。简单来说,就是一手抓供给,一手抓需求。
「5」平台:复杂的综合体
多数产品的最终形态:同时满足多种用户的多种需求,也可以称之为“生态”
平台产品就是典型的综合体,里面涵盖:工具、内容、社交、交易、游戏等各种元素。
例子:
微信:付款扫码——工具
腾讯新闻、公众号——内容
聊天、朋友圈 ——社交
微店、微商、微商城——交易
游戏小程序——游戏
爱奇艺:丰富多种的视频内容(内容平台)
大众点评:点餐——工具
官方推送——内容
优惠券——交易
天猫:交易平台
平台的竞争优势,在于平台自身的各种用户角色在平台上的内容、关系等沉淀。
最后总结和学习一下产品常见的发展路径:
从小工具单点启动,快速获取用户,留下个人信息和用户关系,然后让这些用户彼此吸引,转社交,留存用户黏住他们(培育社区,建立社交的环境);或者从内容转社交,建立相互探讨的机制、环境,接着设法转交易,给他们售卖一些符合这些用户价值调性的产品,继而引入各种合作方,成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