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认真聊过一段时间就【离开】的人
文/奕欢君
图/微博@云朵插画
01.
今天我们聊聊那些很久不联系的陌生人。
“撩”和“被撩”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忘了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既然彼此是心甘情愿的互聊,那就不存在撩和被撩。”
在两者都对彼此作出回应的前提下,这样理解好像也不为错。
几天前,和一个朋友在一起吃饭,被朋友突然问到:“你觉得微信上聊出来的感情可信吗?”
对于这种问题,考虑到有些问题的本身,我一贯都持中立的观点,不会去肯定它,也不敢去直接的下定论否定它。
我说:“可信,也可不信。认真之后,也要能让自己放得下。”
朋友在一旁叹了一口气,有点难过地说:“他好多天都没来找我聊天了,就是感觉有点不习惯。”
听到这里,我大概也能get到朋友那种失落的感觉。
认真聊过一段时间,又突然间悄无声息离开的人,类似的聊天经历,之前也有遇到过。
02.
习惯性的每隔一段时间,清理一下通讯录的好友。
那天把微信通讯录里的好友翻到最底栏,一共积攒了733位好友。除去掉那些不到50个认识的熟人,这个数字对我来说,其实已经很多很多了。
看有些头像和昵称,隐隐约约的记得还是有一点印象的,也记得曾在之前,和这些人有认真的聊过一段时间。
至于后来,我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这些人是怎么从认真变得不认真,又是怎么聊着聊着,就悄无声息的离开了。
有些东西,长久的持续过一段时间,就会形成一种本能的习惯和依赖,和一个人聊天大抵也是如此。
人有时候的敏感和脆弱,和我们本质上易萌生感情、使用感情的癖好和脾性是有着联系的。
就算是两个彼此不相干的陌生人,认真聊久了确实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和依赖,再或者是某种莫名其妙的喜欢和欣赏。
那些认真聊过一段时间就【离开】的人03.
讲一件关于我自己的故事吧。
2017年的那个寒假,在简书平台上,因为写字认识了一个男孩。
在处于撩与被撩的状态下,我和那个男孩认真的聊了一个寒假。
然后,在彼此有着相似的兴趣点和有话可聊的前提下,自己在最后的的确确对这个男生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说是喜欢有点勉强,自我觉得用【依赖】这个词更为合适。
不过随着那个寒假的结束,这场认真聊天的状态也结束了。
至于是怎么结束的,说不明白,像通讯录里的很多人一样,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某一天大家都不再联系了,也不再认真了。然而,那些因为认真而形成的依赖感也渐渐变得模糊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和朋友一样,确实有那么点不习惯和不适应。
因为长久坚持形成的一种习惯,再由习惯衍生的某种依赖,突然没有了,确实会感到有些失落不已。
这种感觉拿我个人通俗点说,当我发朋友圈时,那个每次都会为我点赞的朋友,如果有那么一天他没有点赞我的动态,我可能会有些小小的失落。
再或者是,我某天更新的文章,那个经常都会来看且留言评论的朋友,如果他某天没有来留言于我写的东西,我可能也会有些小小的失落。
于心而论,并不是太喜欢这样的自己,这种失落感从心理学上讲,是带着一种自卑情结和骄傲感的,有点不成熟和不健康。
04.
那天清理好友的时候,又看到了那个男生的头像,点开了的删除键,迟疑了半天,却始终没有按下确认键。
之所以没有按下确认键,并不是因为对这个男生还心有余悸些什么。
当初的那种依赖感,早已经在时间的沉淀下没了感觉,而我也和这个男生有一年多没联系了。
对于这些从不联系且无关紧要的人,想想删了也许是更为恰当的做法,可又觉得,就这样放在通讯录里,在不打扰自己生活的状态下,充当个数字上的僵尸友也没什么碍事的。
见有些人说,那些聊过一段时间就离开的人,就是一种无聊的消耗,不过是随便撩撩,撩够了就离开。
从个人的角度看,我觉得这句话是一个片面化的陈述,如果是处于两者都认真给予心理慰藉的情况下,那不并不是一种消耗,也不能称之为一种随便的“撩”。
虽然认真之后的结果并不是太可观,还给人以失落,但它总归是有着存在的意义的。
那些认真聊过一段时间就【离开】的人05.
至于那些认真聊过一段时间就离开的人,如果真的要究其意义在哪里,那我所能理解的就是,大概是在那么一段迷茫孤独、暗淡消沉的日子里,我们都陪伴过彼此一段时间吧。
在低落期,我们都是彼此情绪的慰藉者,有真的用【真诚】两个字,认真的对彼此低潮的情绪给予过一些温暖与感动,也曾在一些彻夜无眠的夜晚,对彼此情绪上的孤单和释放做过一段短暂的陪伴。
就像今天在这里写的这篇文章一样,或许未来的某一天不会再在这里写东西,若要问那些曾花好几个小写过的文章意义在哪里,我也只能说,大概也是在那么一段时间里,因为某种偶然和机缘巧合下,用分享文字的方式,有幸遇到一些人,然后又在暗淡的日子里,互相温暖过。
虽素未谋面,也料想到有些人会离开和走散,但恰恰是因为曾经陪伴过,又觉得没什么遗憾的。
生活运转的一种自然规律和既定循环,不就是遇见、告别、再遇见、再告别……
而有些遇见和事物的本身,既然有认真过,就不认为那是一种自我时间与情感上的消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