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中国传统文化原创文字集

孟子与荀子:浅谈两位儒家顶级大咖的对立思想——品读冯友兰的《中国

2022-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锦瑟酉娴

中国历史上,亚圣孟子的尊崇地位几可比肩孔子,在有些方面已经超越孔圣人——无与伦比的说辩能力、对传统政治的影响力。孟子师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被皇帝和文人们尊为“亚圣”。

先秦儒家三个最大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荀子几乎与孟子同时代,年龄上算是晚辈。历史上著名的学术中心,位于齐国的稷下学宫,当时云集了各门学派,在此“百家争鸣”,孟子、荀子都曾是稷下的著名学者。荀子时期该是稷下时代的尾声了。有意思的是,荀子与孟子同出儒家一门,却培养出影响中国历史的两个大名鼎鼎的“异说”学生、法家掌门人——李斯和韩非。说起来,这两位大家思想学说上的根本对立,关键之处在于一点。

从前一直认为孟子是个十分凶悍的人:语言犀利,动辄怒斥,骂声不绝。他批评墨家,“……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如此毫不留情,淋漓痛快的指斥,令对手无所遁逃。在今天定是网络超级大v。他观点明朗,没有媚上的含糊其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难怪明太祖朱元璋要“拉黑”孟子了。

谈问题,看本质,孔子反复讲到的“仁”,在孟子与荀子这里,却有了完全相反的阐说。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则相反,“人性本恶”。但他们的观点似乎不是不可调和,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说过“涂之人可以为禹”。也就是说,他们都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他们的思想真的在此达成了统一?

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是为“四端”。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中都有这“四端”,只要充分扩充,就可成为“常德”。不让人的低级本能自由发展,使“人成为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是扩充“四端”,还是发展本能,区别出“庶民”与“君子”的层次差别。“四端”是天生的,是自然而然的,发自于内心的。

而荀子的“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是因为人本来是智的,也就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认为,人生来毫无善端,却有实际的恶端。但人有智能,可以人为的,使之向善。“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所以,“涂之人”如能成为圣人,是教养,是文化,是后天努力达成的。

《中国哲学简史》将孟子与荀子分别归为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和现实主义派。其实他们都强调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孟子的性善论,也要在后天努力发展“四端”,而不是低级的,如动物般的本能。懂得推己及人,行“忠恕之道”。他的终极理想是,“国家是依个道德的组织,国家的元首必须是道德的领袖。”只有圣人为王,才能推行王道。

荀子认为,宇宙中的天、地、人,是三种最重要的势力,人要利用天地提供的资源,创造出自己的文化。不要忽视人的努力,忘记自己的职责。荀子倡导社会化组织的思想,非常先进。“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能不能兼技,人不能兼官,离居不相待则穷。”笔者以为,这一观点走在世界前列很多年,从小农经济,一步迈到工业化时代。是合作共赢的思想。人之所以成为动物的统治者,是因为,“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说到底,两位儒家大咖的思想都对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孟子》——《四书》之一,是古代读书人科举求仕的必考科目;荀子的学生李斯,位极秦之丞相,帮助秦始皇创造了辉煌,一手导演了焚书坑儒,害死同窗韩非……,法家思想之后还在产生影响。儒家不同流派的“性善”、“性恶”之争鸣,留与后世思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