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读书

说世故

2018-11-23  本文已影响25人  草莓蛋黄pai

《红楼梦》中宝玉陪贾母宁国府赏梅,一时累了,便要歇息。秦可卿先是领到正房上休息,宝玉见了不喜,退了出来。最后是安排在秦可卿的房间方才歇了下来。宝玉是因何故坚持不睡上房的呢?原来上房里挂了幅《燃藜图》,一幅对子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燃藜图》讲的是神仙劝人勤学苦读的。《拾遗记》记载了这个故事:西汉刘向在读书的时候,出现一个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老人见他在读书于是就向他“吹杖端,烟燃”还传给了他天书。这是个劝子弟勤学苦读的例子,至于那副对子则是叫人要懂得人情世故。这一画一对实为劝学“ 仕途经济”的楷模和格言,可惜宝玉最是讨厌“仕途经济”这一套,见了连连喊着“快出去,快出去”。

类似的格言警句还出现在了《祝福》里鲁四老爷的书房里,“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与之相衬的还有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寥寥几笔,写出了鲁四老爷的道学气。可见,凡是把这句话奉作至理名言的,都不免让人不喜。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概括来说其实就是“世故”二字。巧的是,最近读了两段有关世故的故事,让我对世故有了别的认识。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一节,写范进中举后,久在桑梓却不闻不问的张静斋来访,两人先叙同乡之谊,拉近关系:张静斋“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范进“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再叙同门之谊,密切联系:张静斋“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范进“晚生侥幸,实是有愧。却幸得出老先生门下,可为欣喜。”接着是赠房赠银,一番周旋之下,范进半推半就地收了下来。你看范进与张静斋这番对话,进退有度、曲尽逢迎,长袖善舞,熟稔至极,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范进的世故圆滑由此可见一斑。

《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被凤姐、鸳鸯拿来取笑逗乐,刘姥姥配合演出,卖力表演,把个贾府上上下下一应人等逗得前仰后合,笑破肚皮。宴席后,刘姥姥的一番话才见得出这个乡下妇人的不同凡响之处:“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 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可见刘姥姥是明白逗乐的目的的,她的极尽能事的表演,其实也是一种圆滑世故。

可令人奇怪的是,范进的世故令人可厌,刘姥姥的世故却令人可悯,并不讨厌,甚至很喜欢。这却又是为何?

细细思来,范进奉迎张静斋是为了功名利禄而世故矫情。他此刻已经中了举,按明代的规定,中了举就是人生的分水岭,自此飞黄腾达,走上人生巅峰自是可期。即便不能入相封侯,做个为富乡里的缙绅自是绰绰有余。还记得《孔乙己》中打折了孔乙己一条腿的丁举人么?举人的能量,可不敢小觑。也就是说范进完全没有必要摆出如此极力奉迎之态。他的世故让人厌恶就在于此。

而刘姥姥呢?刘姥姥出身贫穷的农户,她一辈子也不可能像范进一样还有个科举可以来改变命运。她上贾府来打秋风是为生活所迫。在一进荣国府前,刘姥姥就笑称“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一碰。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可见,她的世故里有一份通达洒脱。最难得的是她知恩图报。她二进荣国府,是为了送自己家产的菜蔬给荣府尝鲜:“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东西都不贵重,却很得贾府人的欢心。当然她对贾府最大的恩惠就在于变卖田产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从烟花之地救出。这恐怕是此时拿她取笑的凤姐难以想象的。这个被自己捉弄取笑的乡下妇人会是她最后的希望,是她生命的大贵人。刘姥姥的世故里这份难得的感恩是范进之流永远都不会有的。这两点就是刘姥姥世故让人喜欢的地方。

不记得是谁说的一句话,做人要知世故而不世故。知世故则可谅人,不世故则守自身。就如同自然界里的水,水随势转,遇圆则圆,遇方则方,遇洼则积,遇山则溢,然无论怎么改变外在的形态,水永远不改其东流向海的志向。这份世故里多了一分圆融,多了一分坚持,也就多了一分可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