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定位,四十而立
定位
一不小心,就快到四十了,人生也从快速发展期进入到了迷茫期,传说中的职业生涯危机似乎也开始出现在我的身上。
近一个月时间,我一边找一些创业者聊天,一边参加各种创业培训,一边阅读和思考,一边做着各种可能的尝试......
一个月下来,我发现其实我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定位问题,也就是在我做出下一个决定之前,我最好能够找到一个精准的定位。
所谓定位,也就是回答"我是谁,我将去哪里"的哲学问题。
里斯和特劳特在《定位》这本书中,将定位定义为入驻用户心智,也就是说在用户心智中找到一个空位,然后通过持续努力,占领这个空位,一旦占领,就可以获得持续不断的收益。
阿里之所以无法在社交领域取得大的成就,是因为腾讯已经占领了用户心智,反过来腾讯无法在电商领域翻身也正是因为阿里占据了用户心智。
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都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一个空位,然后占领了这个空位,成立了用户心智中该空位的领袖。
对于个人来讲,其实定位的原理是一样的,当我在反思自己过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从未认识到定位的重要性。
我做了6年外贸营销,当时觉得很多想法无法落地是因为缺少项目管理能力,于是我去做了项目经理,亲手将自己在外贸营销领域6年的积累放弃,在又做了6年项目经理之后,又放弃在项目经理这个领域继续深耕,进入到了企业教练行业,又一个6年过去,我又再一次面临人生新的决择。
在这一次决择中,正如大家所见,我去做了社交电商,又尝试了一下保险,还尝试了一下车险互助,所以这些尝试都不能说有什么问题,按我自己的说法,我也在学习和进度,每次经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却总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太对。
当我回过头再去看自己整个职业生涯,我觉得可能最大的问题就在定位上,当一个人定位不清晰时,目标就不会清晰,目标不清晰就会经常陷入到迷茫当中,于是时间就在迷茫当中不断的蹉跎。
当然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目标感,最重要的是外界给自己打的标签,这个标签就相当于个人品牌,需要时间去定义。
一年前我很清楚我在自己圈子里的定位是一名作者,当然一年后我还是作者,但是在这个定位之上,又附加了许多其它的标签,导致“作者”这个标签变得越来越模糊。
而之前的定位,无论是外贸营销,还是项目经理,抑或是企业教练,最终都随着对这些身份的舍弃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些定位逐渐在周围人心智当中消失了。
当我们没有清晰的定位时,我们会做出一些当时看起来没什么,但是事后却发现无比错误的决定,我们为此付出了许多隐形的成本。
就如我过去觉得,无论我的哪一个转型,都是因为向往一个新的世界,想学到一些新的东西,但现在我觉得,我在进入新世界的同时,也在丢弃一些过去的积累和优势。
如果说有什么让我觉得还算庆幸的地方,那大概是我的一些爱好在不断的滋养我,比如读书,比如写作,比如与人交流,所以尽管年近40,感觉迷茫又没方向,但终究算不上慌乱。
我跟姑苏说,我下半辈子大概只能做个贤妻良母了,他说,你只要不嫌我赚得少就好,反正饭还是有得吃的。
我说好,有人兜底就好。
努力
努力一定有成果吗?答案是不一定。
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打60分是很容易的,比如学英语,比如学写作,又或者其它任何领域的学习,所以在从0分到60分的过程中,我们最容易体会到成就感,最容易感觉到快乐。
但是做到60分的人有很多,仅靠60分是无法在市场上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的。举例,你无法凭着你60分的英语水平获得一份同声传译的工作。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努力只到60分,那么也许只能够让我们感受一下学习的快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它意义。
如果想在某个领域获得成果,那么就在这个领域达到至少80分,这也许意味着10000个小时的刻意练习,许多人接受不了这个概念,这因为这10000个小时的刻意练习并不总是快乐的,甚至会有许许多多的痛苦时刻。
但也正因为经历过这种痛苦的锤炼,才会使你在这个领域变得比别人卓越,才能获得独有的优势,才能在市场上获得变现的能力。
我这段时间又在开始学英语,报了懂你英语的课程,从第1级到第5级,大概只花了1个月时间,我觉得很快乐,学得很开心,因为有以前的基础在,每次测试都能体会到满满的成就感。
但从第6级开始学TED演讲,就发现很痛苦,听了许多次还是有些地方听不懂,练了许多次还是复述不出句子,也因为这种痛苦,中间停了又学,学了又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一年时间才勉强升到第8级。
在写作这领域也是一样的,我刚开始写作的时候觉得很快乐,因为随便写,只要写出来了就有成就感。
但后来开始在各平台上投稿就发现真的很痛苦,因为平台有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想要获得稿费就要经过无数次的刻意练习,一篇稿子可能改无数次还是不能达标,当然这些刻意练习的过程都是不断积累和收获的过程。
努力的学英语,努力的练写作就一定会获得市场竞争力,达到80+的水平么?其实也不一定。
超过60分之后,一切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了,付出同样时间的努力,有人能达到80分,有人就是达不到。
努力和努力之间还是有区别的,10年低水平的重复还比不上1年的刻意练习。
很多人有很清晰的定位,但是努力的方法不对,还是无法取得应有的成绩。
职场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在低水平的重复,因为工作是为老板干的,反正干一天就有一天的工资,于是缺少对工作的深入思考,缺少对行业的理解。
工作带来的安全感,反而容易使我们变成温水中的青蛙。只有哪一天失业,才会体会到在有工作时就刻意训练自己的重要性。
偶尔设想一下自己没有工作时的状态,体会一下迷茫的感觉不是什么坏事,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并且愿意为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做出有效的努力。
借势
既要埋头赶路,也要抬头看天。
很多人的努力无效,并不是因为缺少刻意练习,也不是因为技能分数没有到80+,而是像有一句话所说:“养在深闺无人知”。
再漂亮的美女,如果从不出门,天天在家里梳妆打扮也不会有人知道美人有多美。
当一个技能做到80+时,要开始营销,也就是借势,借别人的势,借平台的势,使得这项技能能够给更多人带来价值,这就会放大技能本身的价值。
无论头条、知乎和豆瓣,都有很多人在当文字农民工,赚不了几个钱,还天天干得孜孜不倦,为什么?
因为他们想要借平台的势,通过平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在更多人面前,于是有些在豆瓣经常写文的人会获得编辑的青睐,开始有发出版自己书籍的机会。
当然,更多人获得的可能并不是出版一本书的机会,可能是一个发展自己事业的机会,可能是找到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也可能就是一个商机。
但无论如何,这些都是通过主动去整合更多的资源,去借势才获得的。
即将40,进入职场生涯的迷茫期,也不知道这段时间会有多长,写下这段文字,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