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好戏》——克制地凝视人性深渊
几天前去看了《一出好戏》,比预期中的还要好。这些年,演员转导演的很多,但作品大多惨不忍睹,渤哥本身就是极好的演员,但《一出好戏》能否成功,其实还是为他捏一把汗的。
在我看来,《一出好戏》好在足够丰富,不同的人能从里面获取不同的乐趣。看电影只图快乐的人,能把它当做一出喜剧来看,足够好笑;张艺兴的粉丝看到他的表演,看到偶像的成长,可以开心地刷好几条微博;想要有点深度的人,也会去琢磨影片中对于人性的拷问;至于脑洞大开的,更是能从各种角度解读影片。
这样的丰富性,其实是难得的,尤其是兼顾娱乐性和深度,对新导演来说,这并不容易。
当然我所说的影片的娱乐性,不单单是指喜剧元素,虽然这一点在影片里比较出众,但喜剧元素只是影片的点缀,是锦上添花,影片的娱乐性主要体现在故事本身。荒岛求生的题材并不新鲜,如果故事仅仅是这一群人如何在岛上生存下去,那么既少了新意,也少了许多戏剧冲突。真正让这个故事变得好看的,就是那张六千万的彩票。围绕这六千万,影片分成两个阶段,以90天为界,90天前剧情发展其实与马进无关,他游离于荒岛秩序之外,一心只想怎么回去兑换这六千万,他固执地相信外面的世界依旧存在,而90天后则是他主动参与其中,建立起更好的秩序,直至发现邮轮。在这过程中,影片出现的多次反转使得戏剧张力十足,也就让影片的娱乐性更强,而主角马进的性格变化,是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让观众沉浸其中,做到这一点了,观众不出戏了,影片在娱乐方面也就成功了。
至于影片的深度,他所探讨的人性,在我看来,还是有些克制的。在荒岛上,秩序重建的过程中,从小王到张总,都披着人类文明的外衣,他们都还是人,90天,哪怕食物紧缺都没能让他们撕去这层外衣。也许是因为审核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是带有一层理想主义的,是认为人类哪怕在这种境地下也不会抛弃文明回归野蛮,最过火的事情不过是将马进按到炉火旁。
至于90天后,马进上位,发现邮轮,弟弟黑化,这一系列剧情的推展,其实是从文明、从秩序回到了个人。这么说也有问题,应该说从一开始就是个人的,是马进的欲望,转移到了弟弟身上,对财财富、地位、权利的欲望,才是影片要探讨的。
至于脑洞版,我不完全同意。故事中确实有一些不合逻辑的地方,比如说天上下鱼,撕掉书后来却完好如初,但用精神病去解释这一切其实是有些耍赖的,这就好像平行宇宙能解释一切一样。这个脑洞忽略掉一件事,就是即使是精神病,它也有真实的部分,它与现实世界是有交互的。比如说《少年派》里的等动物是真人的化身,《禁闭岛》里不合逻辑的推理暗示主角的精神有问题,《搏击俱乐部》里虽有两个人格,但事情是同一个人做的。抛弃掉现实因素,而认为人都死了,全都是假的,这样反而不合理。
解释这些事情,还是要回归到故事本身。之所以到了荒岛,是因为灾难,这灾难是真实存在的,海啸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北极熊真的死了,岛上在重建秩序,说明外部也在,岛上的变化隐喻的是外部世界的变化。显然,外部世界秩序重组更加快速(虽然陨石造成的灾难很大,但根据影片开头,国外专家早有预言,人类早有准备),所以登岛不久后就有游轮。
至于天上下鱼,也可以解释为灾难的后续,片中马进说这是老天把彩票给兑换了,这也与片中隐含的一层意思契合,从马进中彩票却遇上灾难,到好不容易成为岛上上位者却发现了游轮,这仿佛都是上天与其作对一般,从怨天尤人到幡然醒悟的救赎,这也是马进的人物成长。
而病号服、那本书,可以看做是一种隐喻。病号服隐喻的是他们的病态,在互殴之后,所有人的精神都已崩溃,荒岛上看似秩序变得理性、文明,实际上全是假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病了,珊珊得了虚假爱情的病,马进、弟弟得了权欲的病,小王得了独裁的病。书在之前是马进的欲望,而后来是弟弟欲望,书是欲望的符号,马进渐渐撕掉欲望,弟弟骤然填满欲望,把这些单纯看做艺术手法,也是没问题的。
总之,看电影,各取所需,尤其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电影,可解读的角度也就更多,我只看了一遍,漏掉了许多细节,所说观点,是有偏颇的,如果读者恰好认同,是我的荣幸,希望你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