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式读书才有效,你读对了吗?
“这本书我读过,但是记不清里面讲了什么。“
这样的情况,你是不是也经常发生呢?
读了很多书,却感觉收获不多。这种读书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很普遍。
那么怎样才能更高质的读一本书呢?
1、随时记录读书感悟
读书时,常常会冒出一些感悟和想法。而大部分的感悟和想法,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消失,甚至是转瞬即逝。
如果我们只是急于快速读下去,忽视了自己的感受,就很容易走马观花。
我们读书时需要准备便签、笔记本,有疑惑、感悟、想法时,及时记录,做读书笔记。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这样说道:“把灵感记录在纸上,让思考书面化,让灵感脱离之前的抽象状态,会更容易将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灵感用作创意材料,想用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
2、摘抄、整理
李敖读书时,一般同样的书会买两本,因为他要把有用的素材剪下来,正、反面都需要的话就要把两本书都剪掉。
李敖把书的内容剪下来后,还会分门别类放置到不同的资料夹保存。
所以,他读完一本书,就相当于把那本书大卸八块。
经过他的加工整理,书的内容就大部分被吸收了。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也提到,摘抄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理解。
其实,我们现在的电子书、电子笔记等工具非常方便,已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剪裁,而摘抄也可以利用电子版提高效率。
推荐大家用印象笔记这个工具,可以把有用的信息和喜欢的语句,进行分门别类的保存。
建立了电子版的摘抄,可以不时回头翻看、整理,加深印象。
设立相应的标签,查找起来也很方便。
3、掌握结构和逻辑关系
读一本书,如果能掌握全书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那相当于井底之蛙跳上了井口,不仅可以抬头望到更大的天空,还可以居高临下观察整个井的构造。
通读完一本书后,我们不妨回头翻阅书的目录,了解全书的结构和内在逻辑关系。帮助我们跳出内容的漩涡,起到居高临下的效果。
通过梳理和总结,了解这本书的主旨。
用了怎样的方式?传达了怎样的理念?解决了哪些问题?通过研究结构和逻辑关系,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出答案。
4、写书评
波尔克说,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华盛顿说,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之书等于废纸。
读书后有思考、有运用,才能说我们读书没有白读。
而最便捷的思考和运用,就是把所读的书写成读后感、书评、拆书稿等形式的文章。梳理读过的内容,整理自己的思考,结合实际加以应用和总结,才是读完一本书最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