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人生格局的修炼畅书心语

超市试吃品存在的必要性

2018-12-16  本文已影响4人  爸爸桥

每次上超市,都能看见各种试吃品。最常见的是水果,还有各种果干、酸奶等等。

每次路过,销售员阿姨总会把我们拉住,让我们不要客气尽管吃。

我一直对这种试吃行为不屑一顾,因为觉得只吃不买是贪小便宜。

后来又一次我们去逛超市,又有一位阿姨拦住我们,让我们试吃一种新进的橙子。

我一直说不用不用,但是最后还是没抵过阿姨的热情,试吃了一块。

我就觉得那个橙子也没有她讲得这么甜。我就和室友说,有点酸。

那位阿姨登时就不开心了,嘟囔了一句:“这叫酸,那什么算甜啊。不买算了,怎么说它酸呢。”

我很尴尬,但还是不服气地说:“这都没我家特产十分之一甜。”然后头都没回地走开。

我室友偷偷在我耳边说了一句:“像他们这样让顾客试吃的,只要她卖了多少东西,就会有提成的。”

我表示很惊讶。

一直觉得这种试吃品是卖家在觉得自己的产品足够诱人的情况下做出的一种小亏赚大钱的心态,现在才知道,这里面包含了这么多买卖的道理。

我看过很多只吃不买的现象。以前觉得这些人贪图小便宜,现在才发觉,也许只是那些人在相信卖家的推荐之后品尝却发现这种信任泡了汤而已。

我这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眼界有多狭窄。我一味指责消费者贪小便宜,却看不见商家的盈利欲望。

那些商家,或许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有些消费者在试吃之后“不太好意思”,半推半就就买了些,哪怕这些东西不好吃。

更别说他们利用销售员提成的方法,让他们对消费者软磨硬泡,用笑脸的服务去迎合消费者口味,最后让自己实现利益最大化。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抱着和我一样的对试吃的消极态度。最后的结果是,被道德绑架。

所以说,超市试吃到底有没有必要?

我看见很多试吃的产品,大多都是新品或者堆积很久的旧品。

前者是面对消费者的“守旧”情结,想通过试吃的方式打开市场,这种试吃是必要的。

后者则是将那些已被市场淘汰的旧品放在一处,用试吃的方式试图延续口碑。其实说是延续口碑,其实就是想通过某种方式拜托滞销问题而已。这种试吃,自然对商家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消费者则是没必要的。

人情债是最难还的,而试吃,则想通过一系列经济学问题、心理学问题这些方面的个人经验让消费者觉得自己背上了人情债。

其实不算是人情债。

下次啊,学会不要被这些所谓的“道德”绑架。

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随自己心意,就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