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心理大学生活

你那么内向,以后不会好过的

2018-06-11  本文已影响89人  冰淇淋与汉堡包
你那么内向,以后不会好过的

1.

昨天跟我妈通电话时,我妈说了一句“你那么内向,没有几个朋友,我真担心你以后怎么办。”

一直以来,我习惯了在陌生的场合和不熟悉的人面前保持缄言,而在旁人看来,不免多了几分“这孩子太内向了”的理解。

这样的我,是在亲戚的关心和邻里的议论之中长大的,我身边所有不熟悉的人都说:你学习成绩也挺好,多才多艺,就是性格偏内向了,到时候长大了交不到朋友,日子不会好过的。

往后,只要我跟我妈通电话,或者跟我妈出去一趟,她一定会“压” 着我多说几句话,跟所有人好好打招呼,再畅谈几句。放假在家的时候,也一定会逼着我出去街上多逛逛几圈。嘴里总是离不开一句“你总是这么内向,以后不会好过的”。

渐渐地,我也开始有点恐惧与担忧自己内向的性格。

我很内向,寡言少语,不热衷社交,不善于表达,不擅长沟通,结果真的会导致我以后废了?

虽然理智告诉我不一定会如此,但我还是产生了一定的担忧。

你那么内向,以后不会好过的

2.

所以,

我在上大学的第一年的时候,为了让别人觉得我很外向,也为了自己大学“好过”点,就逼着自己以广撒网的方式报了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想以此来克服自己不善交际的毛病……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外向。

在部门面试时,我笑着告诉面试官“我是一个很开朗的人”。在参加活动时,我“外向”着跟所有人畅谈天地。

实际上,每当我参加完一场活动之后,我都会陷入一种迷茫与疲惫的状态。两年过去了,我更加清楚认识自己后,才发现其实性格自始至终从未改变过。

很多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很“外向”,反而会有种莫名的“扮演感”,更多的是一种陌生的感觉。

我自始至终都不是一个懂得用话语来进行周旋的人,我会的只是在几个好友面前不顾形象地耍耍嘴皮子,而永远学不会在刚认识的人面前应对自如。

可能今天我刚在几个好朋友之因为几个话题间侃侃而谈,等次日参加了一场活动,换了交谈的对象,脱口而出一句“你好”便会戛然而止。

我也知道,自己在大学里的状态是不断地在内向和外向的坐标线自我调节的。

躁动与安静并存,多话与寡言共生,我安慰自己说,只要不走向极端,就暂且保持这样的平衡吧。

你那么内向,以后不会好过的

3.

慧姐是我暑假兼职的时候认识的师姐。

说起年龄,她只虚长我两岁,可对社交“潜规则”的洞悉,全程自带幽默感掌握谈话主动权的游刃有余,已然不是年龄相差无几的我能追赶得上的了。

和慧姐说起“内向”这件事,我聊到我自己对对于社交方面的迷茫,也有点害怕自己内向的性格时的,她没有过多犹豫就回答:

“保持不走极端的平衡就好了,在合适的圈子里,你就不是内向了,人际关系上没有绝对,凡事也不一定都要有一个对勾,表现出过分的热情,也会不小心灼伤别人烫伤自己。”

细细思考,“自我平衡”还是合情合理的。

半只脚踏入社会的我,已经可以接受现代社会的大部分朋友,是靠大段大段未必有效的交流来盖章和经营的,我也一直努力练习自己“知世故,懂人情”的社交规则。

该聊的要聊,该张口的要开口,该打招呼的打招呼,毕竟我们深处在这个社会。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一些过分热情的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既懂得人情世故也有所保留,把真诚的一面给为数不多的知心朋友。

你那么内向,以后不会好过的

04

当然了,我们都得承认,活泼开朗的人确实会更容易讨人喜欢,相比较于坐在角落里发霉的人,谁都会喜欢那个站在舞台中央的、能说会道、左右逢源的人。

但是,如果你骨子里就是个内向的人,假装外向就会有一种东施效颦的效果——你就像是扮演一个和自己性格截然相反的角色,你就像是穿了一件尺码严重不合身的衣服,你行动不便,身心俱疲,哪有什么快乐可言?

与其这样扑进人潮之中,假装和世界抱作一团,不如就接受了那个内向的自己。然后,默默使劲,暗自承受。

所以说,内向是优点还是缺点,得看你的本事有多少,就像区分“卖萌”是褒义还是贬义,得看你的长相如何。

汪国真在《孤独》中写道: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这是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就像太阳是孤独的,月亮是孤独的,星星却显得繁多且喧哗。意志薄弱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寻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强的人便去追求优秀、充实个性。他们的出发点一样,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因为孤独而沉沦,后者因为孤独而升华。

这个世界总是这样:

有人夸你有内涵,便有人说你不过如此;

有人说你有个性,就会有人说你太能装;

有人说你很实在,就有人说你真虚伪。

内向的人,真的不必在意旁人的七嘴八舌,更不必羡慕他们的哗众取宠。

如果你每次都会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就犹疑地停下脚步,如果你每次都会因为某些人的不认可就闷闷不乐,如果你每次都会因为别人的投机取巧而唉声叹气……那你花掉青葱岁月,除了得到犹疑、闷闷不乐和唉声叹气之外,很可能是一无所有。

我们之间没有“礼尚往来”的客套虚礼,不顾忌交谈内容的体面、有趣,更不在乎对方每隔几天就会出现的“坑队友”行为。

大多数人的内向或外向,只是随交谈对象“因人而异”,像我们这么内向的人,也有内心丰富温暖的一面,我们在大学也有令人羡慕的死党和朋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