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书单:你还在毫无章法的读书吗?快回头吧
2月份就要结束了,今天想总结一下2月份所读过的书,就把自己记录的书单拿出来看了一下,在看到我这个月读过的11本书以后,我非常的震惊,本能的第一反应是:天呐,我二月份竟然读了这样11本毫无关联、杂乱无章的书。乍一看下去,11本内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相当多元,但仔细分析,这11本书并无清晰的逻辑关联,无法串成一条知识线。毫无章法读书的后果就是对我自身构建知识体系并无太大价值。在此号召大家,请以我为反面教材,不要在毫无章法的阅读。
一、还是先简单介绍一下这11本书吧
1、《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这是图图大主教讲述南非独立时期,成立南非真相解决委员会,号召人民以真诚和理解的心态去建设一个更新更具人性精神的新南非的一个历史故事。
2、《二手时间》,讲述的是苏联解体后十年,作者采访了苏联(俄罗斯人民),让他们以口述的形式讲述自己亲身经历旧苏联和新俄罗斯。
3、《早晨型人更容易成功》,这是一本工具书,主要讲述为什么早晨型人会更容易做出成果,及我们如何才能早起。
4、《夹边沟记事》,豆瓣评分9分,确实是一本好书,讲述的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甘肃省夹边沟农场死亡3000多名知青的纪实故事。
5、《呐喊》,收录了鲁迅的14篇小说,讲述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的深层次矛盾,表现出鲁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6、《彷徨》,也是收录了鲁迅的12篇小说,讲述了他对封建社会的重压下的农民、知识分子对于生活的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
7、《骆驼祥子》,讲述了民国时期北京的一个拉车夫祥子,他是怎么样经历三起三落后,从一个充满雄心壮志、向往美好生活的年轻人,逐步堕落到一个厚颜无耻、坐吃等死的下三滥的故事,其实重点映射封建社会压力下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反观现在的高房价,都是泪啊)。
8、《Ferryman》摆渡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阅读英文原版书籍,全书讲述了主人公Dylan死亡后,她的灵魂在她的摆渡人Tristan指引下,从原来的弱小、恐惧、迷茫,逐渐成长为拥有自信和强大心灵的过程。
9、《欧也妮·葛朗台》,这是一本世界文学名著,讲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金钱对人的思想灵魂腐蚀和摧残。
10、《狮子吼》,这是陈天华写的一本残本小说(猛回头这仨字都听过吧,他写的),其实我个人感觉讲述的就是以孙中山为主人公形象,从出生到辛亥革命,直至建立中华民国的故事思路,当然,那个时期,他们弘扬资本主义。
11、《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这本书讲述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以后对当地人民的终生的灾难性的影响及痛苦回忆,也是通过访谈的形式呈现当地亲历那场灾难的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为什么说二月份这11本书很杂乱无章呢?
第一,在类型上来看,包括纪实类、文学类、工具类、英语类等。纪实类如《夹边沟纪事》,文学类如《欧也妮葛朗台》,小说如《骆驼祥子》等等。虽然说感觉总体上阅读书的时候内容越丰富越好,但不知为何,我此刻在回顾2月份阅读成果时,完全感觉不到丰富度,而是一种参差不齐、横七竖八式的感觉,无体系、无架构、无逻辑,三无主义式的书单。
第二,在主题上来看,包括历史类、政治类、爱情类等。历史类如《二手时间》,政治类如《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爱情类如《Ferryman》等等。这几本书之间有关联吗?嗯,没有。读完一本以后可能感觉很有营养,但现在把二月份的书单看作一个整体呢?典型一个大杂烩,萝卜白菜豆腐一起炖,能吃饱,但过后就忘,东西太多以至于记不住一个亮点。
三、好吧,又开始反思了
第一,一次系统性的阅读超过数次零散的学习。
在读每一本书的时候,我真的很兴奋,有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比如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关于曼德拉的新闻,所有下了理想国,看了图图大主教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这本书。在微信群看到有人聊俄罗斯与苏联,就找了《二手时间》这本书。有可爱的书友推荐《夹边沟纪事》,我拿起Kindle就下载和阅读。《Ferryman》这本英文小说更是想尝鲜,来点洋文书籍体验体验,还和读书群的几个朋友共读并相互监督,诸如此类。
我想说每一本书,我读它都有一个原因和理由,然后呢?我除了能在这里显摆显摆说我读过这几本书,但我无法将书中的内容内化到我自身的修为中。
比如,我只看到了《夹边沟纪事》中反应的在荒无人烟的河西走廊、茫茫戈壁,几千名因言获罪的人们,如何被迫劳教或劳改,又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故事。但如果我再多读一些关于大跃进类的书籍,我可能就会清晰的明白1960年前后咱们国家或那一代人的真实经历。如果我再读多一些关于反映社会主义的书籍,我可能就会思考为什么中俄都会出现人民强烈、盲目的信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私奉献精神如何产生?领袖崇拜为什么反复出现?如果我再多读一些关于西北地理风貌的书籍,我也可能会系统性的在脑海中还原甘青藏新的辽阔的大西北风景和历史。
可惜,我都没有,读了,也就仅仅是读了而已。
第二,偶尔尝鲜可以,但如果不坚持,终究不可取。
小猫还有馋鱼的时候,何况是读书的人。这个月开荒性的读了第一本英文小说,也是一直想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希望通过一年读10-20本英文小说的形式,督促自己、激励自己。在读英文小说的过程中,我并没有遇到很难的英文单词、句式等困扰,相对比较顺畅。
但是我依然发现,英文原版书籍的阅读方式与和中文书不同,必须掌握不同的方式。然后每一种方法并不是说短时间内可以掌握的,必须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和磨练,所以说我认为偶然尝鲜读英文书籍是可以的,但是无法坚持的话,就会完全会打乱既有的读书节奏,也会打乱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的计划。
四、能想到的解决办法
第一,老生常谈,但有必要再谈——进行系统性、主题性的阅读。这也是我3月份给自己定的目标,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也提到了3月份将会系统性地阅读十二本关于读书方法论的书籍,希望能够通过集中式突破,填补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打通阅读方法的任督二脉,能够为自己以后的阅读提供完善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
第二,旧话重提,但有必要再提——开始长期性的思考与写作。以前我读书的时候,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每天坚持每日1000-2000字(这篇都快3000字),更没有针对看过的一本书或某类书进行消化和思考,我觉得那样比较浪费时间。但真的当我现在回顾起我以前看过的书,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月份的书单,我都发现,如果不经过反思和输出形式,永远无法把看过的书籍内化为我们的眼界、思维、能力。所以3月份开始我要求自己,坚持日更,不仅要读书以“输入”,更要坚持写作来“输出”。
第三,立异新论,还就论一论——英语书籍明智选择,审慎取舍。很坦白的承认,我阅读英文小说的初衷除了学习与运用英语,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虚荣心,让别人感觉,哇,你今年读了20本英文书籍啊,真厉害,你们是不是很羡慕呀,我毫不掩饰这种虚荣的想法。但我现在明确发现我今年可能并不适合开始大量阅读英文书籍,偶尔尝鲜一两本是可以的,但是我认为在我必须要先掌握中文书籍的读书方法论,学会了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和手段之后,在有能力、有时间的前提下,可以系统、集中的突破英文原版书籍,涉足英文领域,并逐渐搭建英文书籍的方法论及知识体系。
全文撰写时长:10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