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梅读写交流群每一天都努力记点啥

在逼自己日更的路上,我走了什么奇葩的路

2018-09-18  本文已影响158人  三余小堂

在决定要日更的时候,更多是想逼自己一把,寄希望于,量变引起质变,能让自己的写作技能在短时间内有尽可能多的提高。

但是开始执行的时候,我发现没啥可写的。

日常生活一不小心就记成流水账了,自嗨式的行文又臭又长,根本吸引不了读者。人家又不是心理医生,也没有收费,实在不想看你发的那些牢骚,吐的那些口水。

于是我开始追热点。写一堆类似于“魏璎珞耍大牌”,“阿里员工白血病”或者“秦皇岛杀人案”之类的文章。但我发现,我这种追热点的行为,网上还有一个更简单粗暴的称呼,叫“洗稿”。因为我根本拿不到时事的第一手材料,也没有任何独家的东西,只能在网上看看看,之后写出自己的观点。更要命的是,我自己的观点,也在看的过程中,被同质化得很严重。

一篇800到1000字的文章下来,我觉得毫无收获。

人变得很急功近利,还安慰自己说,写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后来真的感觉进步不大,甚至还有点烦躁之后。我从“短期热点”转战“长期热点”。关注读者群体的焦虑点,日常民生的痛点。

我走上了一条名曰“贩卖焦虑”的路。

开始的时候是有共鸣,也有一些心得,但这种杂文体的文章,还是达不到我想要的效果。

我写到现在,不懂排版,不会刻画细节,不会描写情感,我的笔下甚至没有一个稍微传神点的人物。没有积累,没有底蕴,也没有属于自己的特色。

接下来怎么办?我还没有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