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践

管理者如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管理顾问王荣增

这周,我来到北方某央企,时隔一年多再次见到该企业一位中层管理者,与上一次见他相比,明确感觉他特别疲惫。周四晚上我和他单独聊了聊,他讲起他这一年多的情况:3年前,我们协助他把人力资源部相关的职能做了系统梳理,做了一次他们公司过去20年来涉及面最大的薪酬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这件事,他被高层进一步看到了能力与潜力,去年7月,战略发展部负责人被上级部门借调,高层安排他同时负责战略发展部……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噩梦就此开始”,“战略发展部的人员做的都不是战略规划应该做的事”,大部分人员顶着“战略规划”的头衔,实则在做一些非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这些人员在“享受”(因为不需要动脑)着做琐碎性事务工作的同时,牢骚满腹(总感觉被大材小用了),部门形成了一种非常“恶性”的工作氛围:“小事”做得没有成就感、存在感、更感觉不到被同事们作为“战略规划人员”的尊重,“大事”又做不来……因此,很多战略规划层面 的材料、报告最后都落到这位管理者身上,他说他现在的状态是——晚上不想回家(只有下班后,才有时间做点自己的事),早上不想来公司(一到公司,就完全失去了“自由”)。

事实上,他同时还兼着另外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也就是说他一个人兼着3个部门的负责人。他问我,他现在要怎么办?我说,从理论上的建议是:要做减法。尽管自己是因为有能力或潜力,被委以重任,但实际上这样的负重前行,很难走远,最终还会陷入“做多错多,错多被骂多”的困境……他表示赞同。但他进一步补充说,实际上我也不排斥多承担,做3个部门的负责人也没问题,但是下面要有人,尤其是要有得力的人,下面的人在我的领导下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这样我能够更好地去思考、去谋划(他认为这也是他的优势)。

我说,你的这个想法翻译过来就是,要给你一个优秀的团队,让你只是动动嘴就可以,这样你再多带两个团队或者也可以!他笑笑表示是这个意思!我进一步解释说,如果是这样,我这个外行(不懂你们行业的人)或者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来带领这3个部门,问题是,第一,谁来建设这样优秀的团队?第二,我凭什么来捡现成的(团队)?如果真有这样优秀的、现成的团队,排队也排不到我吧!放大一点来看,我们的社会有很多资源型行业(“躺赢”的行业),放眼望去,这些行业里的领导者都是些什么人?!大概永远也轮不到一个普通的、没有任何背景的人吧,即便他非常有才华!

所以,我前面讲“理论上你要做减法”,但实际问题是,一时半会,你可能根本没有“选择做减法”的资格……怎么办?核心目标是:建设一个优秀的战略发展团队。具体措施,一是带领战略发展部现在的人员快速取得一些小胜利,做一些调整,提升大家作为“战略规划”人员的职业自信;二是向上要资源,积极引进一两位“战略规划”专业人员,提升战略发展部的专业能力,同时也给部门内部常年只做事务性工作的其他成员有一个示范。这样一来,也逐步为自己建立了“做减法”的台阶,通常来讲,下属给力了,管理者自然可以“减压”。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无论是哪些层面的管理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最近我注意到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在不同的时代,企业最看重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在1990年代之前,商界流行各种战略和定位理论,那时候企业最看重的,是一个人在竞争环境中的战略能力。而从1990年到2015年间,企业开始更强调执行能力,毕竟,再高明的战略,如果不能执行到位,也是空谈。

到2015年之后,企业最看重的能力再次变化:从执行力,变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的,世界经济论坛也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列为十大职业技能之首。“这个世界不再仅仅因为人们知道什么就奖励他们,因为百度知道一切。”“无论你是在流线上,还是金融、律所行业工作,公司都只雇用那些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

“解决问题的能力”听起来很抽象,讲起来也总有摸不着边的感觉!以我所在的管理咨询行业为例,我观察到这样一类人:他们似乎没有某一项特别突出的“硬能力”(类似写报告、做测算、画PPT等),但是很多时候客户的问题到了他这里,通常就解决了,甚至就不是问题了。现在看来,这样的人大概就可以称之为有极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麦肯锡提出著名的“问题解决七步法”,很多书里都写到,被很多人使用。这七步具体是:定义问题、分解问题、划分优先级、制定工作计划、选择分析工具、综合分析、阐明观点。这里我不展开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类似的书来读),不过,这七步里面,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第二步,分解问题。很多时候,分解清楚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就自动浮现了。比如,如果被问到,广州是否应该兴建一个新机场?这个问题要怎么回答?关键在于分解。

首先第一步,把“是否应该建一个新机场”的问题分解成两个子问题:一是现有机场的运力是多少?二是未来几年需要运送的乘客量是多少?接着第二步,把“现有机场的运力是多少”继续分解成三个因子:现有跑道数、跑道容量、跑道利用率。在这三个因子当中,跑道数是固定的,没法改变;跑道容量是由起降的机型决定的,也相对固定;只有跑道利用率,是能够通过积极管理来提高的变量。

所以,这个问题思考的落脚点实际上变成了:能否通过提高跑道利用率,来满足未来增长的乘客数量?如果答案是可以,那就不用建新机场。当然,跑道利用率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机场运营时间、飞机起降的间隔时间以及每架飞机搭载的乘客数量。能不能延长机场运营时间?能不能缩短飞机的起降间隔?能不能换更大型的飞机?这都是提高跑道利用率的可能途径。

再比如,职场中,“现在是时候换一份工作了吗”?该怎么拆解这个问题?职业专家建议把这个问题拆分为四个维度:第一,我的内在能力是否正在成长?第二,我的外在影响力是否在积累?第三,我是否从工作中体验到了乐趣?第四,我是否得到了满意的薪酬回报?每一年,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职业阶段,给每个问题分配不同的权重,并且给自己打分。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决定去留,也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我该如何让当下这份工作更满意,以及找下一份工作时要着重考察的因素是什么。

类似的,前文提到的管理者的问题可以简化为,“我现在力不从心,疲惫不堪,怎么办”?我分析问题的过程,一是个人能力到了边界(在企业里,每个人都会碰到自己的能力边界),需要做减法;二是团队能力跟不上。“做减法”,目前尚不具备条件。所以更强调从第二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一方面提升当前团队成员工作的信心和能力,另一方面引进专业人员来做“示范”。这中间很关键的点,就是管理者自己不要抱着“捡一个优秀团队”的想法。

总之,“分解问题是缜密解决问题的关键”,遇事不决,先试着分解,分解问题背后的关键原因。分解问题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花时间思考、要与不同的人交流,一个有效的管理者起码要花上工作中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思考”(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