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教会了我们什么?

2018-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培训爱好者

上周,第五季奇葩说收官之战口碑爆满,已经第五季了,作为一个从第一季第一集就关注这个超级网综的同学,当看到第五季残酷的淘汰制,看到马薇薇遗憾离场,看到邱晨无缘决赛,看到打到了第五季那么想赢那么可爱的如晶还是错过BBKing,内心破有一番感触。

惋惜、遗憾、欣喜……很多情绪涌上心头,其实就算是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是没有舍得看完最后一集,还不想和这个节目说再见。因为这个节目,除了娱乐、段子,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最近听到很多的一个词——独立思考。

就像最后一期奇葩说的辩题:不合群,到底要不要改?

今天我们不讨论辩题本身,我想谈谈这一战中让我刮目相看的姑娘——颜如晶的一个论点。她说:好多人不相信:有人是真的不想合群的。其实迎合是很容易的,不合群是表面孤独,合群了你内心真的孤独了。

人是群居的动物,这个词反过来理解,就是人是动物的时候要群居。

现代社会文明最伟大的礼物就是让我们这些不合群的人,不用出门我们就可以工作生活,让我们不用再想旅鼠一样紧密的生活了。现在如果让不合群的人能感受到不合群的快乐,才是更文明更大的进步。

真的,很谢谢她,这个角度,这句话真的好棒!这样的角度和高度,就是奇葩说一直吸引我的一点——激发了每个人的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听起来是个很大的词汇,让我们联想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你也许会觉得这个和自己离得有点远。但是你是否觉得“自己就像奇葩说的观众,总是被别人的想法带着跑?”、“我板想听到我个人独立的见解,可是我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去思考?”、 “我总是很容易被公众号的文章煽动起情绪,事后才发现自己不冷静了。”

不想人云亦云,不想盲目遵从,不想做“乌合之众”。今天,我们认真来谈谈为什么要强调独立思考?

首先,传统教育里大部分时候,并不鼓励主动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在找标准答案。但是相信长大后的你我都会发现,其实生活中没有多少标准答案。比如我们之前谈到的“键盘侠”,因为一个热点事件后,完全没有自己清晰的分析和判断,非常容易被煽动情绪。

不得不说,我们从不管从先天性格,还有人性本身,都是偏爱直觉的,有很多认知偏差,可能本性上是不趋向于独立思考的。记得笔者听过一节课里有下面两个试验:

1.第一个实验,想象你请一位非常专业的指导教师学习钓鱼,他一直在给你各种指导,在你钓到鱼要收杆的时候让你马上把鱼杆扔掉,这时候你会下意识地先把鱼杆扔掉,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和老师讨论为什么这么做?

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很大可能你会下意识扔掉,因为——他是权威专家。

2. 第二个实验,现在有一个慈善团体问你,他们正在为心脏协会募款,你愿意捐赠一点儿钱来支持心脏移植手术吗?假设这个信息是真实的,你会愿意捐钱吗?捐多少钱?现在假设在你开口前,他告诉你,刚才已经有5000人捐款了,平均每人捐了400元,你如果不打算捐款,心里的决定会变化吗?你如果打算捐款,心理的数额会发生变化吗?

相信看到这里,聪明的你已经知道了,对,当你知道很多人捐款了,你很大可能会捐。

以上两个实验很简单,其实在独立思考的路上,有着许多的障碍,包括盲从权威、传统、直觉、从众心理等等。

要克服这样一系列的障碍,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其实很简单,就是长期的训练。

我们要学会“方法”:也就是掌握科学的分析思考框架。

同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多阅读经典,同时丰富自己的阅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积累,在前面的框架上,长出丰满的血肉。

什么?说具体点?

限于篇幅,欲知详情,请关注后续更新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