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气哦,但还是要保持微笑
不知不觉,我迈进了教师行业已经第二个年头了,这两年里作为班主任,我时常有种深深的无力感,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还经常和老师“唱反调”。尤其是现在带的四年级,很难让人省心。那么,作为班主任,怎么跟学生说,学生才会听呢?通过一些小例子,我得出一些想法。
请学生帮忙代替直接训话
班里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老是不交作业,为此我私下找过他们,也当全班的面点名批评过。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又会故伎重演,为此我烦不胜烦。
有一次,组长照常把生字本交给我,我看到不交作业的名单上又有蓝铭。蓝铭除了学习,其他方面都是非常积极的。我灵机一动,就把交上来的生字本和学生名册搬到他桌子上,说:“蓝铭,你可以帮老师一个忙吗?谁交了作业的就在他名字后面打个勾。”蓝铭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很认真地一本一本登记下来。等他登记好,交名单给我时,他主动跟我坦白了:“老师,我的生字也没交,我可以下午交吗?”我马上答应:“当然,迟做总比不做好啊!”以后登记生字的任务我就经常找蓝铭帮忙,而他每次的生字都按时写完了。
后来我又诚恳地请了两位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帮我检查作业,他们都检查得很认真,为此我大力表扬他们认真的态度。第二次交作业,他们甚至把之前没做的习题都补完了。
为此我深感触很深:很多时候,老师与学生的情谊是可以在“互帮互助”中建立起来的,让学生帮忙做一些小事,不但可以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多接触,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老师的工作。帮助老师后得到老师真诚的道谢会让学生更有信心。“检查作业”的过程他们会知道怎样做是好的,怎样做是不好的,他们就会以好的为榜样并且去行动。
记录他们做操的样子,没想到自己也上镜了二、认真倾听代替喋喋不休的说教
班上有个转校生叫黄正,第一单元测试,他的语文才考30来分,这让我不得不重视起来。我把黄正叫到办公室,喋喋不休地跟他说了很多大道理,说了认真读书的重要性,他点头说知道了。但是第二单元他直接考了2分!我大惑不解。上次谈话竟一点效果都没有吗?
第二次谈话,还是在办公室,我决定听听他怎么想的。一开始他不太想说,我夸他搞卫生勤快积极,他才慢慢松口。他说他跟同桌合不来,说到学习,他自己知道他的最大问题是在家玩太久游戏了,来学校就困,字写得不够漂亮,作文也不会写,就干脆不写。我没有直接跟他讲道理,而是问:“你觉得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才好呢?”他一边想一边说,而我则同时把这些解决办法写在纸上。最后由他重新看,哪些是他可以做到的,选出来,重抄一遍,拿回去了反复看。到下一次考试,他果然进步很大,我在班上指名表扬了他。
学习的行为是学生的,所以作为班主任,只是引导作用而不是主体,学会倾听,学生自己也许在说明问题的时候就开始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这时候就应该去引导而不是指手画脚命令他行动,以免造成学生的反感。
考试的样子乖乖哒三、注重弥补失误代替追究责任
班里几十个学生,总有很多鸡毛蒜皮的事情,比如今日王同学丢了书,明日饮水机搞坏了,下一日地板洒了牛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当我问:“谁干的?”的时候,学生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是我”。我们越想寻找真相,学生们就越想证明自己的清白,互相推脱,逃避责任。
有一次我踏着铃声去到教室,却发现讲台前的地板上丢了很多粉笔头,有些还被乱脚踩碎了。我当时很生气!肯定又有人玩粉笔了!“我看到讲台前全是粉笔头、粉笔灰。我很生气。因为这样看着很脏!”
学生们在下面叽叽喳喳地说:“不是我干的。”“陈海弄掉的。”“黄鑫和李浩丢的。”“王锋也有份。”
我听着这些推脱之词更不开心了,仔细一想,就觉得,这时候确认“嫌疑人”并加以惩罚恐怕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反而助长这种不担责任的风气。于是我严厉指出:“我对谁做的并不感兴趣,也不想指责已经发生的事情。我只想知道现在怎么补救!”
没有指责和惩罚,学生们自然而然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而不再互相揭发举报。
这时候我们最懂事的学习委员主动举手说:“老师,我愿意帮忙清理干净。”陈海和黄鑫也主动清理。我大力表扬了他们积极肯干,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并且及时跟大家开了个小短会“班级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正在成长阶段的小学生?由于认知、自控力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表现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我们班主任应该这这些事情上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一时小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弥补过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不断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