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牛娃的逆袭
![](https://img.haomeiwen.com/i6637187/d0f782115d4c1372.jpg)
01
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山村,全家7、8口人挤在两间泥瓦房子里。
他们村的人分为两大家族,李家和陈家,两家都是一百多年前从外乡逃难至此。他家姓李,排到他这里,已经算是第7代孙了,整个家族大约有七八十号人。陈家也差不多传了7、8代了,只是人丁没有李家兴旺,家族也就四五十号人。
那个年代,村里人都管自己的亲生爸妈叫叔和婶。据说是因为李家老祖宗兄弟三人逃难至此,仅老大有一儿子成年,老二鳏居一生,老三的孩子未成年就都没了。老大的儿子最小,为了留下这根独苗,老大教他儿子叫他叔,据说这样阎王就不认为那是他们的孩子,就能够健康成长了。后来,为了避免单根独苗,想要人丁兴旺起来,后辈人都沿用了老祖宗的这个方法。亲爸是叔,亲妈自然就成了婶。
他排行老三,还有哥姐妹各一个。村里有都说他叔和他婶命好,第一个是男孩,后面夹花生,而且每个都养大了,没有一个夭折的。家族里但凡有嫁娶的事情,都会将他叔婶请过去做好人,以便沾沾喜气,多生多福。
02
村子边上有一条小河,常年不断地有水从上游流下来。在河道拐弯的地方,有一棵大枫树,两三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将它抱住。村子里的人就在树荫下挖了一口井,每天将生活用水担回家去。人们又用石头围起来两个小圈,离井近的圈用来洗菜,离河近的圈用来洗衣服。
他最大的乐趣,就是跟着大男孩一起到大枫树下的河里洗澡嬉戏。他出去玩,都是跟着自家亲哥,或者家族里的各式堂哥一起。家族里面,他叔是上一辈最小的男丁,他也是这一辈最小的男丁。因为他最小,大家对他都格外照顾。
他的一个堂哥叫光炳,比他大5、6岁,特别喜欢带他玩。他最开始在水边玩耍,只敢站在拦腰深的水里,不敢往前迈进一步。光炳在水深的地方,一边踩水,一边冲他喊,让他不要害怕,勇敢往前。他尝试了好多次,依然不敢没过胸。
有一天,光炳笑嘻嘻地走到他身边,突然抱起他,往水深的方向扔过去。那次,他呛了不少水,但是听着光炳的指挥,他自己从深水处游到了岸边。光炳急忙过来安抚他,教他快速把耳朵里的水蹦出来,再调整呼吸,尽快让鼻子舒服起来。
那一年,他6岁,光炳帮他克服了对水的恐惧。之后,他学习在水里钻猛子,捞鱼,水性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好。
03
他家是雇农,仅有少量的地,冬天种菜,夏天种红薯、玉米。他家的孩子,但凡能帮上一点儿忙,都被带到田间地头跟着大人干活了。他仅享受了三四年的艰苦快乐时光,也加入了哥哥姐姐的行列,去给地主家赶赶鸭、看看鸡。
他十岁那年,有一种鼠疫蔓延开来,他叔、他婶和他妹都传染了此症,不治而亡。因为瘟疫的关系,家族里的人对他们逐渐疏远了,地主家也不敢再让他们去上工了。他哥没办法,只好安排他姐早早出嫁,嫁到了陈家一个雇农家。谁知,姐姐无法接受家破人亡的事实,一直郁郁寡欢,不久就难产死了。
他们哥俩在村里没有立足之地,就去投奔娘家舅舅。舅舅家也是勉强度日,没有能力接纳他哥俩。好在有个堂舅,家里条件尚可,称不上地主,也算是个富农。这个堂舅见他二人可怜,便收留他们在他家干活。他的任务是放牛,每天赶牛去山上找吃的,傍晚再赶牛回到牛栏。
04
堂舅是个知识分子,也算是有名的乡绅。堂舅请来私塾先生教自家孩子读书。他也经常把牛赶到山上后,偷偷跑回来在窗户底下听先生的课。堂舅见他是个爱学之人,有上进心,许他在不耽误放牛的前提下,跟着先生学习经史子集。
没过几年,北伐军打到了他所在的城市,军队里有个将领叫李明瑞。堂舅外出求学时与李明瑞相熟,又见这个侄甥一腔热血要参军,就送他加入了北伐军。最初,他只是一个勤务兵,负责军官日常安排的一些杂活儿。
有一次,队伍打仗,需要找水性好的人走水路,去探查对岸的敌军分布情况。他主动请缨,趁夜跟着一个小分队,潜到了对岸,将敌区的情况看得真真切切。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一次,他所在的部队果然打了个漂亮大胜仗。此后,他开始加入到战斗编队,慢慢积攒了作战经验。
1929年10月,李明瑞起兵反蒋失败后,他果断地投向共产党。第二年,南宁军校发生叛乱。原来,主政广西的俞作拍、李明瑞通电反蒋,结果手下三个师长被蒋介石收买叛变,有人煽动教导总队的学员去投蒋。但是,他在张云逸的部署下,积极配合共产党人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开始了革命戌马生涯。
同年,他参加了白色起义,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排长、连长,参加开辟和保卫右江苏区的斗争。1931年随部转战桂黔湘粤赣边地区,多次在危急关头带领全连冲锋在前,掩护军部首长和领导机关安全撤离,被称为“小老虎连长”。
此后,他一路跟着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出生入死,英勇善战,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05
他就是李天佑,从一个看牛娃,身经百战,逆袭成开国上将。
结语:本文基于作者从小听到大的李天佑故事改编而成,除04部分的1929年10月以后的几段外,不确保历史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