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实现理想从来不易,万历首辅张居正一等就是32年!

2017-11-12  本文已影响120人  黄昏的黎明

01
在中国古代众多政治家中,我非常崇敬的有两位:一位是明代的张居正,一位是清代的曾国藩。

可以说,他们都是各自时代的中兴名臣,几乎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一个王朝的命运。他们,不仅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左传》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典范,更是为理想孜孜以求、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榜样。

今天,我愿与你分享那个为了追求理想而不断奋进的张居正的故事。

02
1525年,张居正出生于湖北江陵的一个小军校家庭,算是当地的中产阶级,生活基本衣食无忧。

据说,张居正出生的时候,他的爷爷张镇梦到家中水缸中的水溢满一地,一只白龟爬到了地上。他在梦中惊呼:“谁家的水流到我家地里来了?”有人回答:“是十三少保家的水。”于是,爷爷就给他取名字张白圭,希望他将来光耀门楣。由此,预示了张居正作为一个大人物的即将登场的前兆。

小时候的张居正,号称江陵神童。三岁识字,八岁作诗,十二岁参加院试(相当于中考)考中了秀才,震惊了整个江陵府。当时,荆州知府李士翱亲自考察了张居正,觉得其日后一定是栋梁之才,但认为“白圭”二字作为名字似乎不佳,就给他改为了日后大名鼎鼎的“居正”。可见,名字对一个人影响是多么重要啊!

十三岁时,张居正到了武昌参加全省的乡试(相当于高考)。张居正考的很好,但因受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举人落榜。当时,顾璘十分赏识张居正。他把张居正叫到家中,摆了一座宴席,把身上只有一品大员才能系的犀牛腰带送给了张居正,希望他再苦读三年,再参加会试,并勉励张居正小朋友,长大后要做一个像伊尹一样的宰相人物,而不要做唐伯虎一样少年成名的风流才子。顾璘还在席间嘱托儿子要向张居正学习,并希望张居正小朋友日后要给予他儿子关照。

张居正十分感激顾璘对他的赏识,回到荆州之后更加发奋读书。三年后,他考中了举人。二十三岁,张居正到京城参加会试(相当于研究生入学考试),考中了二甲第九名进士(一甲进士,即状元、榜眼、探花,张居正相当于考了全国第十二名),并授庶吉士(一种在翰林院的见习官员,是内阁首辅的候选人)。从此,张居正踏进了大明王朝的权力中枢,开始了长达三十五年宦海生涯,也开启了他为理想打拼的一生。

03
张居正踏进大明王朝权力中枢的时候,正是天天炼丹的嘉靖皇帝当朝,奸臣严嵩当政的时期。
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生活艰难,国家财政拮据,官员颟顸懈怠,沿海倭寇侵扰,大明王朝表面一排莺歌燕舞,实则暗流涌动、风雨飘摇。

当时,也是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他刚踏进官场就亲身经历了内阁次辅严嵩以“荷叶帽”事件斗倒了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夏言被处决,严嵩成为首辅,大明王朝迎来了更加黑暗的二十余年。

作为有理想、有热血、有抱负的有为青年,张居正怎能坐视不管。“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第一次把心中熊熊燃烧的烈火化作了笔下激情慷慨的文章,一封奏章直达嘉靖皇帝的案头。在这封《论时政疏》中,他系统论述了大明王朝当时所存在的宗室、人才、官僚、军备以及财政收入等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本以为这封奏折可以得到嘉靖皇帝的重视,但递上去就没了下文,一点回音也没有。张居正感到了深深的失望,他选择了请假回乡,暂别了京城这个令他感到无奈和悲愤的地方。他从此再也没有上过一封奏疏论及国是,直到多年后嘉靖皇帝去世,他的儿子隆庆皇帝登基。

04
在家乡江陵的三年假期里,他四处游玩,看到土地兼并更加严重,老百姓的生活愈加困难。这些深深刺痛着他,他的心智也变得成熟起来了,他深知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回去,只有到北京去,到那个他不想去却只有去了才能改变这种现状的宦海中去。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张居正回到了京城,他开始学习他的老师徐阶。隐忍负重,韬光养晦,伺机而动。没过两年,他被任命为了国子监司业(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校长),并被徐阶推荐为裕王朱载垕(后来的隆庆皇帝)的老师,给其上课讲读。

1567年,嘉靖皇帝驾崩,裕王朱载垕登基,是为隆庆皇帝。张居正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春天,他被授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进入了内阁,参与朝政。这一年,他才42岁。在这个年龄成为像现在国务院副总理一样级别的高官,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此时,他的老师徐阶正是内阁首辅,他心中已经熄灭多年的小火苗再一次燃烧了起来。他向隆庆皇帝上了一道《陈六事疏》,总结了前朝积弊,并从省议论、振纪纲、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六个方面提出改革的重大举措。遗憾的是,隆庆皇帝没有采纳张居正的建议。仅在他的奏折上批示了一句:“知道了”。张居正心中的小火苗又一次被浇灭了。

隆庆二年,徐阶因年迈而告老还乡。他的老对头高拱继任内阁首辅,由于高拱也是隆庆皇帝的讲师,隆庆皇帝对高拱言听计从,信任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此时,张居正在内阁处处受到高拱的排挤和打压,而隆庆皇帝比嘉靖皇帝更加昏庸、荒淫。张居正眼看着实现理想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对他而言,能做的只有等待。

1574年,张居正等来了机会。隆庆皇帝驾崩,十岁的万历皇帝朱羽钧即位。他联合司礼监太监冯保、后宫李太后,设计去掉了高拱的首辅之位,成为了大明王朝的首辅。

05
这一年,他已经48岁了。若从16岁被湖广巡抚顾璘勉励而立志成为宰相一样的人物开始,直到取得首辅之位,他已经整整等了32年。

32年,足够让一个人消磨了斗志,丢掉了理想,放弃了追求,但纵使无数次排挤打压,无数次冷落无闻,无论朝廷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世事多么艰难,他依然初心不改,为心中的理想而坚持着、奋斗着。这就是张居正,从改名为“居正”那一刻起,也许就注定了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万历元年,他开启了长达十年的万历新政。治国先治吏。他在政治上实行“考成法”(相当于现在的KPI绩效考核),政府运转变得更加高效,官员更加负责认真,一改往日的扯皮推诿和不作为。军事上,他大胆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大将,确保了边境安稳。经济上,他清量全国土地,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一条鞭法”,大大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减轻了百姓负担。

最终,在他58岁溘然长逝时,一个危如累卵的封建王朝已经走向了中兴,变得富强起来。正如《明史》对张居正执政十年的评价那样:“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虽然,这只是一次王朝覆灭前的回光返照,但他毕竟以一己之力延续了大明王朝近60年的生命。

张居正终于实现了心中的理想。可惜,如《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先生所言:“世间已无张居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