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发展心理学》有感
翻来这本书的时候,我也翻开了大学的回忆。我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其中一门课就是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最初学习这个内容时,还有些朦胧迷茫,对于里面的知识似懂非懂。随着学习的慢慢深入,这些知识就印在了脑海里。去小学参加实践时,不知不觉就用上了这些知识,当时觉得“哇塞”好厉害呀!
我主要带的是小学低段,所以比较关注6-12岁的儿童。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这一阶段的儿童大致处于勤奋对自卑阶段,出现的特征是儿童为了应对由父母、同伴、学校以及复杂的现代社会提出的挑战而付出的努力。对于他们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或者有没有长期的目标,他们很多时候都是茫然的。
书中还写道:“儿童期勤奋与成年期成功之间的关系比智力或家庭背景与成年期成功的关系要密切的多。”在儿童中期,儿童开始根据心理特征来看待自己,并将其自我概念分化为学业自我概念、社会自我概念、情绪自我概念、身体自我概念。儿童中期的个体使用社会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能力、特长和看法。
在工作中我们观察到,有部分自尊长期处于低水平的儿童他们很容易陷入失败循环中。而低自尊会引起低预期和糟糕的表现,比如课堂表现不佳、人际关系差等等。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人们的道德发展是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前习俗道德(由奖励和惩罚驱动);②习俗道德(由社会参照驱动);③后习俗道德(由普遍的道德原则感驱动)。 所以,我们利用这个观点来观测学生的行为,并对诊下药,指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比如,在课堂十分吵闹时,我们会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或者奖励,周围的同学察觉老师的行动,就会很快安静下来,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学习发展心理学,我认为是十分有必要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可以指导我们日常的工作,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更好的观测,了解孩子行为的背后目的。这本书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