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内观经》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9人  白江松

老君曰:

天地构精,阴阳布化,

万物以生,承其宿业,

分灵道一,父母和合,

人受其生。

始一月为胞精,血凝也;

二月为胎形,兆胚也;

三月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

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

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

六月六律定腑,用滋灵也;

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

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

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

十月气足,万象成也。

元和哺食,时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头,

曰泥丸君,总众神也;

照生识神,人之魂也;

司命处心,纳心源也;

无英居左,制三魂也;

白元居右,拘七魄也;

桃孩住脐,保精根也;

照诸百节,生百神也;

所以周身神不空也。

元气入鼻,灌泥丸也。

所以神明形固安也。

运动住止,关其心也;

所以谓生有由然也。

子内观之,历历分也。

心者,禁也,

一身之主,禁制形神,使不邪也。

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无定形也,

所以五藏藏五神也。

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

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

心者,火也,

南方太阳之精,主火,

上为荧惑,下应心也。

色赤,三叶如莲花,

神明依泊,从所名也。

其神也,非青非白,

非赤非黄,非大非小,

非短非长,非曲非直,

非柔非刚,非厚非薄,

非圆非方,变化莫测,

混合阴阳。

大包天地,细入毫芒,

制之则正,放之则狂。

清净则生,浊躁则亡,

明照八表,暗迷一方,

但能虚寂,生道自常,

永保无为,其身则昌。

世以无形,莫之能名。

祸福吉凶,悉由之矣。

所以圣人立君臣,明赏罚,

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

人之难伏,惟在于心,

心若清净,则万祸不生。

所以流浪生死,沉沦恶道,皆由心也。

妄想憎爱,取舍去来,

染著聚结,渐自缠绕,

转转系缚,不能解脱,

便至灭亡。

犹如牛马,引重趋泥,

转增陷没,不能自出,

遂至于死,人亦如之。

始生之时,神源清净,湛然无杂。

既受纳有形,形染六情;

眼则贪色,耳则滞声,

口则耽味,鼻则受馨,

意怀健羡,身欲轻肥,

从此流浪,莫能自悟。

圣人慈念,设法教化,

使内观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

谛观此身,从虚无中来,

因缘运会,积精聚气,

承业将神,和合受生,

法天象地,含阴吐阳,

分错五行,以应四时,

眼为日月,发为星辰,

眉为华盖,头为昆仑,

布列宫阙,安置精神。

万物之中,人为最灵,

性命合道,当保爱之。

内观其身,谁尊之焉?

而不自贵,妄染诸尘,

不静臭秽,浊乱形神。

孰观物我,何疏何亲?

守道全生,为善保真。

世愚役役,徒自苦辛。

老君曰:

从道受生谓之命,

自一禀形谓之性,

所以任物谓之心。

心有所忆谓之意,

意之所出谓之志,

事无不知谓之智,

智周万物谓之慧,

动以营身为之魂,

静以镇形谓之魄,

流行骨肉谓之血,

保神养气谓之精。

气清而駃谓之荣,

气浊而迟谓之卫,

总括百骸谓之身,

众象备见谓之形,

块然有骸谓之质,

状貌可则谓之体,

大小有分谓之躯,

众思不得谓之神,

莫然应化谓之灵,

气来入身谓之生,

神去于身谓之死,

所以通生谓之道。

道者:

有而无形,无而有情;

变化不测,通神群生。

在人之身,则为神明,

所谓心也;

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

教人修心,则修道也。

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

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

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

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

人不能保者,以其不能内观于心故也。

内观不遗,生道常存。

老君曰:

人所以流浪恶道,沉沦滓秽,

源六情起妄而生六识。

六识分别,系缚憎爱,去来取舍,

染著烦恼,与道长隔。

所以内观六识因起。

六识从何而起?

从心识起。

心从我起,我从欲起。

妄想颠倒,而生有识。

亦曰自然,又名无为,

本来虚净,元无有识。

有识分别,起诸邪见。

邪见既兴,尽是烦恼。

辗转缠缚,流浪生死,

永失于道。

老君曰:

道无生死,而形有生死。

所以言生死者,属形不属道也;

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

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

人能存生守道,则长存不亡也。

老君曰:

人常能清净其心,则道自来居,

道自来居,则神明存身,

神明存身,则生不亡也。

人常欲生而不能虚心,

人常恶死而不能保神,

亦犹欲贵而不肯用道,

欲富而不肯求宝,

欲疾而足不行,

欲肥而食不饱也。

老君曰:

道以心得,心以道明。

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

神明之在身,犹火之在卮(zhī)。

明从火起,火自炷存,

炷因油润,油籍卮停。

四者若废,明何生焉?

亦如明缘神照,神托心存,

心由形有,形以道全。

一物不足,明何依焉?

所以谓之神明者,眼见耳闻,

意知身觉,分别物理,微细悉知。

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

所以言虚心也,遣其实也;

无心者,除其有也。

定心者,令不动也。

正心者,使不邪也。

清心者,使不浊也。

净心者,使不秽也。

此皆已有,今使除也。

心直者,不反覆也。

心平者,无高低也。

心明者,不暗昧也。

心通者,不质碍也,

此皆本自然也。

粗言数者,余可思也。

老君曰:

知道易,信道难;

信道易,行道难;

行道易,得道难;

得道易,守道难。

守道不失,身常存也。

老君曰:

道也者,

不可以言传口受而得之,

当虚心静神,道自来也。

愚者不知,乃劳其形,

苦其心,役其志,

躁其神,而道愈远,

而神愈悲。

背道求道,怨道不慈。

老君曰:

道贵长存。保神固根,

精气不散,淳白不分。

形神合道,飞升昆仑,

先天以生,后天长存,

出入无间,不由其门,

吹阴煦阳,制魄抱魂。

亿岁眷属,千载子孙,

黄尘四起,骑牛真人。

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

内观之道,静神定心,

乱想不起,邪妄不侵,

周身及物,闭目思寻,

表里虚寂,神道微深,

外观万境,内察一心,

了然明静,静乱俱息,

念念相系,深根宁极,

湛然常住,窈冥难测,

忧患永消,是非莫识。

老君曰:

吾非圣人,学而得之。

故我求道,无不受持,

千经万术,惟在心志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