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夫善学

2022-06-18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建军

《论语》学习之90802

【思考之四】鄙夫是怎样的学习态度?

鄙夫向孔子请教时,他的心态是怎样的呢?“空空如也”,心里空洞洞的,什么想法都没有。《注疏》曰“空空,虚心也。有鄙贱之夫来问于我,其意空空然。”鄙夫虚心来请教。钱穆先生说“空空,即倥倥,诚悫貌。鄙夫来问,必有所疑,有所疑,即非空空。然此鄙夫心中只有疑,并无知,则仍是空空。”他非常诚恳地来请教夫子问题,并没有其他想法,所以也是空空如也,鄙夫的请教态度是十分的诚恳朴实。《四书反身录》说:“盖匹夫惟其空空,素无意见横于智中,斯倾怀惟夫子之言是听。”正因为他没有自己的意见才会惟夫子之言是听。“若先有所见,必不向夫子问,即问亦必自以为与夫子所见不合,必不能虚怀以受。”如果自己先有了成见,就不能虚怀以受教。由此可见,鄙夫请教的时候心态上是“空空如也”,非常地诚恳。

思考之五】请教者的心态应具备什么条件?“别怀他肠”的形象是怎样的

鄙夫虽然知识不多、社会地位不高,但是态度“空空”,向学之心诚恳。这样孔子就有办法叩其两端,启发他找到答案。不怕你什么也不懂,就怕你不诚。钱穆先生说:“孔子虽善教,此鄙夫亦善学。孔子之善教,正因其自认无知。此鄙夫之善学,亦正因其心空空诚悫求问。盖问者心虚,而答者亦心虚,敬使答者能转居于叩问之地位,而问者转居于开悟对答之地位。而此所疑之事,乃跃然明显,不明显于孔子之口,乃明显于此鄙夫来问者之心头。”

一个请教者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得到老师要传递的东西呢?就应该学习鄙夫,“空空如也”,不怕不懂,怕你不诚,只要有诚,就有办法依循着老师的叩问,一步步地开悟。

《四书反身录》上说,“吾人学无归宿,正坐不能空其所知。比之鄙夫,反多了一番知识,反增了一番心障,以致下不能如鄙夫,是以上不能希往圣。”我们一般人的状态,就是下不如鄙夫,上不能希往圣。一个人,一旦固执地执着于自己所知道的,盲目地排斥乃至打压他所不知道的,或者是强不知以为知,这都是自设心障。这样,即使你永远比别人更有道理,但是偏执于一端,就会形成对立,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钱穆先生说,“‘学问求知’,必心虚始能有得,此其一。学问有所得,必由其心自有开悟,此其二。学日进,心日虚,得一知,必知更多为我所不知者。孔子曰:“我有知乎哉?无知也。”此非谦辞,正乃圣人心虚德盛之征,此其三。”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远远小于我们无知的部分,因为天地之间的知识无穷无尽,我们的所知无非冰山一角而已。

钱穆先生又说“正为此鄙夫心倥倥如也,诚悫有疑,又自承无知,故能循孔子之叩问而逐步自有所开悟。若使此鄙夫胸有成见,不诚不悫,‘别怀他肠’而来问难……”假如他自己有一套见解,不是诚恳请教、而是“别怀他肠”来问难,那样永远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别怀他肠”什么意思?“他肠”就是异心,恶意。难道有人请教别人的时候还会别怀他肠吗?其实还真有。一般人在请教别人时,内心里都有那么一点小九九,有的明知故问,有的为了博取一点赞叹,也有的为了显示一下自己,也有的拿自己的觉受去问老师,脸上还带有很殊胜的表情。很多人好像很美的一个体会,就想要从老师那儿得到一种肯定、赞扬呀。更有甚者,还有的人明着说是求教,实则想和老师一较高下,踢馆的心态,这都是别怀他肠,是没办法受教的。

孔子说过有三种人他没办法教:“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狂妄而不正直,无知又不谨慎,表面上诚恳却不守信用。这些都是反常情的人,距离仁太远了!“悾悾而不信”就是表现出来是诚恳地来请教,实则只想证明自己很有能耐、很厉害、不用丝毫改进,这种人圣人就没法教了,一肚子的机巧诈伪之心。这就好比叩钟,钟心是空的,你去叩它才能响,如果钟里面都用泥土填满了,你再怎么叩,它也不会响了,所以“空空如也”是鄙夫自心开悟的必要条件

【思考之六】尝试用“叩其两端而竭”来解决一个你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本章,要学会三个要点:第一是善教:心态上“我有知乎哉?我无知也”;方法是“叩其两端而竭焉”。第二是善学:学要“其心空空、诚悫求问”。第三是认知规律问题:“必由其心自有开悟”。其中隐含的是一个求知的方法的问题:即“叩其两端而竭焉”。

遇到难题我们也可以“叩问两端”试试看。一旦能熟练运用这个方法,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孩子、还是帮人,都有大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