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或写字中国传统文化练字&书法

观文房古物—参观湖南省博物馆

2018-10-23  本文已影响21人  暄和

  在长沙游玩期间,我参观了湖南省博物馆,最著名的是马王堆汉墓文物展,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完整地向今人展出,服饰、食物、饰品等等。我很喜欢逛博物馆,以古观今,历史的长河向前推进,在时间的维度上,我们此时也是站在其中一个点上,不知几千年后的人们会如何看待我们今日的思想和生活。古人读书、写字、赏花、看山,生活的节奏很慢,在一间小小的书房中,就可以有一片广阔的天地,细细品味墨香浸染的世界。

  在湖南博物馆,一部分文房古物陈列于橱窗中,令人不禁遐想那时人们书写的状态和方式。有一副汉画像石,很有意思。按汉代习俗,文冠奏事,一般都用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入耳边发际,以后形成一种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笔,笔尖不蘸墨汁,纯粹用作装饰,史称“簪白笔”。(来自百度百科)那时人们没有签字笔这么方便的工具,将毛笔像簪子一样插在头上,需要用时就拔下来,想想好有趣。

汉画像石

  有一副相对而坐的书童,两人面容如此相近,不知在交流些什么,也不知是在怎样的情境下,会这样相对。解释中写:俑头戴进贤冠,身着交领长袍,应为笔吏。中间置书案,案上放有笔架、长方形砚、小提箱。一人执笔在木椟上书写,另一人手执一板,上置简册,若有所语。手执毛笔及笔架上的两支笔,笔杆顶端皆呈尖状,也可作发簪,便于随时取用。(来自博物馆释义)

西晋--青瓷对书俑

  此外,还展出了一些文房用具,在纸张没有流行起来的时候,人们在木简及手绢上书写,用的砚台也和今人不同。

青瓷避雍砚

  魏晋以后开始流行瓷砚,造型如太学避雍,中间隆起,故名。砚堂无釉,以利研磨。底足随着时间推移由三足增至多足。有的唐砚尚有墨渍,说明为墓主生前实用物。(来自博物馆释义)

箕手砚 风字砚

  中晚唐之际,避雍砚不再流行,代之而起的是箕形砚,造型如箕而名,多为石质。之后又演变为风字砚。(来自博物馆释义)

西晋 木简(复制品)

  简牍是纸本时代前的主要载体,文天祥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即指此。多简编连在一起,即为册。(来自博物馆释义)

三国----晋  铁削刀

  削刀是简牍制作和书写时的常用工具。书写时往往先将简牍以削刀作修整,或书写出错时,以削刀刮掉重写。(来自博物馆释义)

 

  在橱窗前欣赏这些古物,使用的人早已逝去,他们用这些简陋的工具书写了历史,创造了那个时代。历史不断进步,书画现在可以使用的笔墨纸砚数不胜数。我想,改变的是工具,但始终不变的,是记录,是热爱,是天真,是墨磨开纸铺开,那一片更广阔的世界存于心中,化作笔下一字字的酣畅淋漓,化作万千思绪倾注于山水、花鸟、人物,化作一幅幅佳作供世人及后人赏味评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