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人物征文】狂气的理想哲学家·尼采
人会对任何感兴趣的事情产生“好奇”这个情绪。
这也许是种本能。
好吃的东西为什么会让人食指大动?
晴朗的天气为什么使人心旷神怡?
人会不会是动物进化的究极形态?
今天晚上的月亮是圆是缺……
好奇使人行动,行动使人进步,进步才有收获。
在茫茫人海中,有这么一个积极讨论人类心理的“疯子”,大浪淘沙般地散布着自己的传说:
他有着专家般的了肯定,哪怕被人反对,就算是亲传弟子或是认同的老师也会不认,用时间证明自己的正确。
他兴致勃勃地用自己的“歪理邪说”讲解了一个世纪的人类心理历史变迁学,用大篇大篇的反问向人们强调自己怪的离谱的观念。
他的一生毁誉掺半,理解他的人对他拥护到底——尽管中途也有掉队的人——大家都被他无形的论断所折服。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被人们一遍遍孜孜不倦地拜读感受,成为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不朽名篇。
他叫尼采,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哲学家之一,一位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现代伟大的思想先驱者。
他的作品有广为人知的《敌基督者》《偶像的黄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对于同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对话,开始的时候我是拒绝的。尽管他早已是作古多年的幽灵,而我们之间的地理位置也隔了不下几个大洋。而事实上在之后几次的阅读中我也产生过无数次放弃理解下去的念头——我看的是已经翻译成母语的文字,那么熟悉的铅字方块字,却在他的手掌指挥下变得愈发的咄咄逼人、面目可憎,让人觉得这个家伙一点都不绅士,满嘴秽言俗语,却妄想登上殿堂,俯瞰众生。
你能想象一个语言不通的人在你面前操着陌生的话语对着你像是放了串百响炮然后强逼着你认同他的观点吗?
你能想象有个人突然上来就跟你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全净TM瞎扯淡的感受吗?那种推翻了你几十年都没考虑过但是一经提起就放不下的奇思妙想?
你能理解所谓的善与恶、对与错在他神奇的大脑里到底跑出了什么起源吗?
看不懂,读不来,还有,隐晦的东西太多。
说一半藏一半让外行的人懂无可懂向来都是专家的拿手好戏——但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我们这种常人,在跟别人的对话中,经常拿“这样”“那样”“他啊”等指代几个人心知肚明的东西,但这都挺小众的,然而
“同样有趣的是我们发现,那些标志着‘好’的词汇和词根至今仍然含有某种不同一般的东西,使高尚者据此感到他们才是上等人。”(摘自《道德的谱系》)
什么是高尚者?联系了上下文大概就是说的身份高贵的人。但什么又叫身份高贵?是说生来如此的人吗,还是说自我定位为高贵者的人?
平时读的小说里偶尔也会有“高贵者”这个身份的出现,不过那都是为了服务大众而创造的架空型身份,而小说作者也大多默认“高贵者”等于“有钱人”。
这就好像你在百度上找近义词,然后一个灵光闪现,你开始搜索起了近义词的近义词。然而,电脑的逻辑永远严谨不化,就像一个固执的老人,按照既定的思维运转做主,最后搜索出来的结果距离最初的那个词语的关系已经连“似是而非”都算不上,面目全非了。
原谅我愚昧的大脑,我半是自己理解,半是看着别人的读后感在理解尼采话里的话,却还是没有看全他的理论:
“一段深刻隽永的格言不可能单凭阅读来解释,阅读仅仅是解释的开端,还需要有解释的艺术。”(摘自《道德的谱系》前言)
你看,救世主这么突然的一句话,就有一种他是在未卜先知的错觉。
尼采在《道德的谱系》中用了一个章节的篇幅描写了善与恶,好与坏的区别。而在开篇,他神奇的起源分析就震慑住了我:我们一般理解的善,是源自于中华五千年优良传统的善,善叫我们要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善让我们要团结互助,诚实笃行。
过去,我认为,为善,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行为习惯,根本就不需要理由。结果,尼采说,善的起源,实际上是统治者、强壮者、高等人的自我肯定,跟平民百姓一点关系也没有。现在所谓的为善,只是从上而下的要求,是强者对弱者的命令……
理由必要,但不充足,这是我的认知。可是真的有那么一瞬间,我就被这个疯子的话给折服了。
尼采的狂气,我相信还远不止于此。对他的话,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如饮鸩止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