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专题母亲节征文】家长会经验分享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感谢班主任老师对我的信任,我才有机会荣幸地站在这个位置,和各位家长同胞面对面分享孩子的事。说实在的,顶着挺大压力的,孩子的性格千差万别,针对我家孩子的方法往往都是“一家之言”、不具备普遍性。仅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验,求同存异吧,如果我的某一句话刚好对你有所触动,我将倍感欣慰。
孩子的家长会桌面留言——写给妈妈的话,恰逢“母亲节”!当妈的基本hold不住。 感谢老师巧妙的安排,那一刻,感觉掏空自己,为孩子,她的祝福,值得拥有。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讲故事嘛,就得动容一些,让听众有被带入感,哈哈!故事开始啦——
阳春三月的某一天,风和日丽,操场上,气氛好活跃!
三年级三班的这群孩子们,一张张粉扑扑的小脸蛋,洋溢着兴奋和自由的笑。
终于可以在这专门的场地上,跑跑步,跳跳绳,做做游戏…放松一下因繁重的课业而紧绷的弦。
一阵剧烈的活动下来,孩子们汗流浃背,大都脱下了外套,有的撸起袖子,其中有几个“调皮虫”,似乎格外耐不住热,他们搭伙冲向学区卫生间的洗手池那里,埋头伸向洗手池,毫不犹豫地拧开水龙头,就是一阵劈头盖脸地洗涮。
这一幕,刚好被一位经过这里去厕所的女同学发现,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不加思索地将自己的所见告诉了班主任。
接下来,与我们料想的一样,班主任很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几个孩子受到了教育。
可这并不是女同学期望的效果,傍晚,对着饭桌,满腹的牢骚,愤愤不平。据说几个“调皮虫”,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教育,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多么严重,几个孩子群起而攻之、恶语相向———“神经病”,“多管闲事”,对着这位女同学的影子,使两下子虚拟的拳脚功夫。
女同学得理不饶人,给以威胁———“你们这样,就扣你们分,把分数扣完!”
几个小家伙,似乎“闻风丧胆”,连忙央求“姑奶奶”,告饶。
说到这里女同学似乎才解了一下恨,嘴边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小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可爱,单纯。
女同学的妈妈说:“你做得很好,他们不知天高地厚,刚好被你发现,是他们的幸运;要是让他们家长知道了,肯定会狠狠的地教训他们。
你可以告诉他们,‘等你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再来给我道歉吧。’”
第二天,女孩子一回到家,便冲妈妈神采飞扬地说有好消息要分享,妈妈漫不经心,猜了好几条都不对,女儿骄傲地公布答案“是他们几个给我道歉了,还非常认真地鞠躬表示感谢呢!”
小女孩很释然的样子,片刻,妈妈若有所思,她分明看到了孩子眼睛里闪烁着的光芒。
女孩妈妈这才静下心来把这件事情从头至尾捋了一遍,细细揣摩孩子的思想。
她才恍然大悟,这件似乎普通的小事,对一个孩子来说非同小可!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岔路口,过岔路口总要面临选择,该不该告老师她似乎有过疑问?
告了,他们会被罚;不告的话,这简直是作死的行为——满头汗毛孔张开直对着凉水冲,大春天的!
大概想到这里,女同学义无反顾地走向了老师的办公室。
意料之中,被告同学果然冷言相对,虽然她对此早有准备,但也是当头一棒,直击她那“处处好表现”的锋芒,她垂头丧气——“下次还这么好管闲事吗?
或许她会冷漠地做个旁观者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还好,老师和妈妈都给予我极大的肯定,但她还是叹口气,似乎心里放不下。
就像故事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第二天她却意外地受到了几个同学的道歉和真诚的感谢,这其中当然是老师联系到孩子家长,孩子家长对孩子做了思想工作。
这个故事,让我感触颇深,我想到了以下三点:
1、女孩子妈妈很懂得沟通,她首先给予孩子极大的肯定,然后安慰她说被误解是暂时的,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你自己定度,因为这都是最基本的是非问题,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职责使然,班主任首先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对的,给予肯定和表扬;错的,给予严肃批评教育。然而,她并没有就此作罢,还联系到孩子家长。
3、孩子家长对孩子若是一番劈头盖脸的教训,结果大相径庭,势必不会有后来态度诚恳的道歉。想必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番推心置腹的沟通。最终孩子们握手言和,同学之间加强了团结,再有困难互相帮助。无形中,良好的班风,就这样形成了。
我认为这就是教育!现在社会,国学班,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正风生水起,大行其道,教育正以百花齐名的状态,扩大着它前所未有的外延,但它的内涵始终是素质教育。
这就对我们家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家长面临的再也不是单纯的,督促孩子完成纸质的,在线的作业,要以崭新的姿态参与其中,做孩子的楷模。
这项工作,很简单,对学历,对文凭没有要求,甚至你可以在饭桌上就能完成;似乎又很难,要时刻要求你放低姿态,时刻提醒自己,你此刻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家长,而是一个孩子的朋友,想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不是一半天的事。
因为在座的八零后居多,甚至还有少数七零后,深受当初父母简单粗暴教育甚至棍棒教育的毒害,当我们面对这些精灵古怪的,无所适从,动辄就启动“棍棒模式”——吹胡子瞪眼,咬牙切齿,抱起拳头搓手指的手痒状。
于是因理解和包容而建立的情感小屋瞬间坍塌,立于断壁残垣的一片狼藉中你恼羞成怒;
“风在吼,马在啸”;
随着“咚”地一声摔门而入,“咔嚓”一声,房间的门反锁,你又一次被搁在屋外,孩子的心理防线一再拉起,只是不知这一次又要僵持多久。
你施以“棍棒”,我馈之“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光阴如梭,莫让孩子短暂的青春迷失在与父母的“负隅顽抗”里,沟通交流要趁早,习惯养成要趁早!
第一步,和孩子一起阅读。
有人说,孩子不喜欢读,坐不住。
——你喜欢吗?
——我字都认不全。
认字不全就更好了,可以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
孩子的小学读物,你总该读得懂吧!
最有效的莫过于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一起完成,孩子会认定你们是有着共同经历的共同体,于是对你的心灵防备悄悄瓦解于无形中,孩子重新认识你,接纳你。
这是建立沟通的桥梁的第一步。
更何况,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对书中人物或是某个情节的共同爱好,已无形中帮你们建立起共鸣,值得欣喜的是,你和孩子已经在交流了,通过书中的文字!
第二步,用爱的双手和孩子共同搭建沟通的“桥梁”。
你会惊喜地发现,和孩子之间,没有爱搞不定的问题———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出门前的一声道别,都会让孩子如沐春风,你的爱的琐碎的叮咛,犹如路边的小树得到了光和足够的养分,会让弱不经风的它神奇地昂首挺胸,会让它瞬间有了要茁壮的梦想。
有爱就会让他有自信,课堂上勇敢地举起手,课下做回一个“小暖男”“小乖乖女”。
只要你肯放下手机,充分利用在你看来“不足惜”的碎片的时间!
原来,爱是如此简单。
打破寒冰的沟通,会让你发现孩子的心灵如汩汩流动的清泉,泉水叮咚作响,清澈见底——畅游的鱼儿,河底的卵石,就连浮动的藻类,也是动若精灵,静若浮萍,分外有趣。
第三步,习惯养成。
坚持第一步,第二步。
重复,简单地重复,坚持!
习惯的养成是自然而然的事,就像周岁左右的宝宝渐渐学会了走路。
孩子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有神奇的变化,另你刮目。
在阅读中,幼小的心灵会不由自主地拿自己和书中人物,情节比照,就像他会满怀好奇地去端详,去“探索”镜子中的自己一样,才类似玩“找茬”游戏的比对中,他学会了判断,选择,模仿。
“盯着成绩单上的分数,就像为黄金首饰的含金量,三个九,还是四个九抓狂”,这句话很讽刺,尤其,我们的孩子现在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将来走向社会,可想而知,面对社会——这台大“熔炉”,一张成绩单,是多么荒唐,多么苍白!然而,激烈竞争下,日新月异的科技,决定了“学习能力”是第一生产力!学习知识要趁早,此时不打好基石,更待何时!
各位家长朋友可能要一脸的疑惑,“凭什么,你就这样想当然地以为,我的孩子也会和你的孩子一样,按套路来?”
我想说,老师每天面对六十几张面孔,授一样的课,布置一样的作业,客观上是齐平的,可结果还是千差万别的。
输就输在了课外。
在于你是否巧妙地打开孩子的小心窗,把他的多余的精力用在“刀刃——他感兴趣的事上,而不是逼他——“你就给我阅读”!
在于你是否用心营造一个稳定的温馨的家庭环境,学习氛围。
我本人就是这样做的,使我的孩子在做好日常的替老师分担(课代表,学习小组长,
每日午休纪律值日班长)的前提下,取得了每门都是“优”的成绩,不敢以偏概全,老师约我做经验分享,说明我们的方法卓有成效,因而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作为家长,对孩子少一些指手划脚的指责,多一些行动,让一旁的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所谓“耳濡目染,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