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课》塑造自己的形状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0911/88e2a52d5f199877.jpg)
44.最后一堂课是让每个人分享收获,可以发展每个人的共鸣点不同,就如从网上看大家对《哈佛幸福课》的笔记各不相同一样,最好的方式是自己从头到尾听一次。
43.获得幸福的实践指南
- 运动
- 写日志
- 冥想
- 倾诉(表达和回顾巅峰体验,良好的社会支持很重要)
- 感激(感谢和赞美,快乐会传染)
- Touch(牵手、拥抱、亲吻等)
42.自尊心越强的人,更加自信,抗挫折能力更强。关于自尊板块,融入了戴维社会心理学的内容。
41.Tal讲话的语速和节奏,比起代课的老师,更加让人放松,像朋友倾听。代课老师讲话好捉急,上课像赶集,幽默的主题,一点都显不出幽默。
40.维持爱情的秘诀在于细节~每天的接触、吃饭、眼神交流、沟通等。批评行为,而非攻击个人。当我们向伴侣分享生活或工作的点滴,伴侣的回应决定了感情是否持久——主动地有建设性的回应。
- 被动的破坏性回应,如冷落下属时上司的回应
- 主动的破坏性回应,如迷雾中男主对女主打掉孩子的回应
- 被动的建设性回应,如心理医生对患者的回应
- 主动的建设性回应,如热恋中情侣的回应,双赢的情况下多会采取的方式
39.如果以「寻找的固定思维」,当感情中发生矛盾时,我们会自我否定,并认为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人。但事实上,这世界上没有真正完美的情人。不仅要善于发现优点,还要善于制造优点,因为你,我想成为更好的人。
38.Relationship(love),那些从挫折中恢复得更快的人,往往有更强大的人际关系支撑。与人相处,让自己感觉舒适的程度是多少?有人可能是与人相处3小时/天,有人是3小时/周。
对于外向的人来说,经历长期的闭关后,需要跟朋友聚会或深度聊天,释放过多的精力,恢复到“受激励的正常水平线”。内向的人,经过聚会,需要长时间的独处和思考,恢复到“受激励的正常水平线”。
37.拥抱,与周围的人拥抱,不仅限于亲密关系的人,是一种天生本能的需求。找到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按摩了,并不是技师按摩手法有多厉害,单纯感受touch之感。
36.保证良好的睡眠,白天适当小睡20分钟,如果遇到压力大的时期,不要强迫自己所难,入睡困难时,转变想法,比如这是一个自我反省的好机会。同时,尊重自己内在的节律,夜猫子型和早起型人,找到适合自己节律的生活和入睡节奏。
35.越容易被吓到,或被吓到反应很激烈,说明焦虑程度越高。Tal喜欢冥想,也喜欢瑜伽~瑜伽的冥想训练,如果大家做过的,可以知道把注意力放到某个地方,放松放松……而Lama Oser在冥想时,是无法被吓到的,这一点被妙理大师一言点破,因为佛教的禅修,是把世界包容进入,故而被惊吓的行为,已包含在冥想世界之中。
34.三组对照实验,一组只服用药物,一组服药+锻炼,一组只锻炼治疗Depression,只锻炼的一组,比其他两组多花了一倍的时间康复,但是复发率仅为9%,在其他两组的复发率在31-39%之间。但是锻炼不是万能药,有些人确实适合服药。
PS :遵照人的自然属性提出的方法适合大部分人,并不是所有人。
33.经历过蜿蜒曲折的失败成功是常态,没有一条路笔直成功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0911/b6e37024a3953989.jpg)
32.有些人被错误的观念,如完美主义,折磨着。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失败是正常存在的,不要因为失败而自责,或者一蹶不振,追求卓越者心中有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目标。
31.以后的时间是无法把握的,唯一可以把握的是当下,这就是拖延感觉那么好的原因。拖延不是问题,是解决方案,全世界的共同表达方式。
30.创造力和幸福感,是我们的终极货币。
29.物质在基本层次被满足后,不会增加人的幸福感,真正可以提高幸福感的是“时间的充裕”,有充裕的时间,充分享受当下做的事。
28.老虎也会打盹,休息是人的生理特性,工作时认真,休息时尽情。
27.幸福的人也会感受到压力,但他们更加注意恢复,就像锻炼后的休息,不会让锻炼过度或压力爆表。(再也不会因为亲戚来了,没有去跑步而遗憾,在恢复晓得吧)
26.当我们有选择权,可以做想做的事,会更加幸福而有活力。
25.写日志想写什么写什么,会降低焦虑水平,研究证明。重现美好的经验,用文字记录当时的巅峰感受,可以让人更幸福,而使用领悟性的词,比如“我意识到,我明白了”,他们把经历串联起来,变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4.适当的休息对记忆力和创造力是无价的,潜意识此时在运作,洗澡的时候出现好点子并不是巧合。
23.相由心生,但是TalBen Shahar一脸愁容,不快乐的样子。也许离开哈佛,回到以色列,没有那么压力大的任教,是他对自我信念的践行。
22.坏消息是现在所拥有的自律就是全部,不会再额外增加,区别在于如何运用这些自律。好消息是自律性跟更幸福没有关系,有用的是把自律引到例行公事上。每30天,不要建立超过2件的例行公事。
21.保持良好心态的方式,长期而缓慢的是感恩,感激高峰体验,强化神经。短期而突然的是打破舒适区,立刻行动。
20.《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研究发现,1930年前,改变是从内在开始,缓慢地过程,1930年后,改变是快速的、迫切的,所以导致人们1930年后更加抑郁和焦虑。其实改变需要过程,改变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快乐。
19.神经性塑造,构建积极的大脑神经路线,自发发现生活中的积极之处。比如瑜伽,让大脑前额叶皮质的左侧更加活跃
18.分析和重现的区别,分析过往不好的经历,有助于治愈,重现只会让人更加沉沦。有痛苦的经历,去分享,去交谈,去写日志,去表达~
17.教授犹太的外婆,从集中营艰难的活下来,告诉我们,这是个美丽的世界。
16.感恩健康,感恩安全,难道要等到失去健康了才感激拥有健康时吗?难道要遇到危险了,才感激拥有安全时吗?
15.艺术,对改变世界和改变思维非常重要。
14.现在是我最好的时候,有自己的大本营,没有经济负担,自挣自花,可以慢慢的做自己想做的,不需要结婚生育教育小孩,没有烦人的婆媳关系,有一两个知心的朋友,一年几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13.有一种安定祥和的感觉。
12.如何更快乐的三个方法:
- 采取行动,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上
- 想象力、形象思维:想象着自己可以成功,想象着成功的结果和过程,大脑的一致性偏好会推动你成功
- 认知疗法
Event-Evaluation-Emotion-Action(事件的发生,人脑产生评价,引导产生情感,情感影响行动)
当我们想改变情感时,我们要改变
对事件的评价
11.情绪起伏很正常,在基础水平线附近徘徊,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提高快乐的基础水平线。
10.积极思维,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解读,失败5000次的爱迪生认为他成功了5000次证明方法不对。
9.积极情景的作用超乎想象,扮演一个想象中的角色,让人与众不同。
8.信念,自我预言实现。
7.影响别人的不是你说什么,而是做什么。你对别人说你要快乐,不如笑得像个婴儿般带动他人。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6.帮人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5.积极的情绪是一个正向螺旋,快乐是可以传染的,积极情绪的分享,不会减少自己的快乐,更宽容和更接纳他人。自己争取快乐,更有助于获得幸福。
4.准许自己为人,各种情绪、感受、痛苦、煎熬都是正常的,无条件的接受。向身边支持你的人倾诉。当我们准许自己为人时,心理免疫能力增强。
3.课程的意义不在给大脑容器更多信息,而在于改变容器的形状。
2.人的幸福是由精神状态决定,而非经济状况。
1.真正成功的、有影响力的人,第一他们真正的相信自己(有目标,有动力,最后自我预言实现),第二他们对世界和周边充满好奇,总是问为什么,抱着开放的心态。
- 利他主义者,帮助他人的同时帮助自己螺旋式上升
- 设立长远目标,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
- 更关注自己的长处,当然不忽略短处,问自己我到底擅长什么
- 有自己学习的榜样
- 承认自己的短处,勇敢的向周边求助(好的社会支持,如愿意倾听、积极回应和提供帮助的朋友和家人)
在学校里,也不是所有人都抱着教书育人的职业心态在影响孩子,包括老师。更别提工作以后,更多的人,用教练技术控制员工,而非用个人魅力感召员工,懂得识别,用心感受,接受真心为你好的,反击那些心怀不佳的人。
Marva collions 找到毕生挚爱,教书育人,积极学习法,拒绝两届总统的当教育部长的请求,现在她的学校遍布全美。
- 我很好,我很特别
- 惩罚是写100个理由,为什么是我能做到那件事
罗梭:“19世纪的人们生活在沉默的压抑中”。
弗洛伊德:“人们舒适地麻木着”。
网友组撒呀:“我们大多数人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心理学不仅治疗治病,还在于加强正确部分,修缮人格。
学习心理学不代表他心里有病,就像学习医生不证明他身体有病。教授/学习积极心理,不代表他可以处于持续快乐的状态,你比以前感受的快乐次数多或时间更持久。只有精神病人或者死人感受不到痛苦。
父母之间的相爱相杀和子女的挣扎
- 三重情绪
- 压抑人格
- 与父权(权威)冲突,反压迫
- 希望拯救母亲,责任重大
- 牺牲获得认可,逼自己
- 困惑无奈,劝其分开,反而对孩子有益处,结果母不肯,推翻以前为子女牺牲的原由 -倾诉-了解其相爱相杀的模式,放弃救赎。
- 任其相爱想杀,不作为,倾听即可,母亲不会离开父亲,今天骂他明天爱他,不要沉浸在恨的情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