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022-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念百花开_9b3c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刘禹锡的律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

1.了解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世称刘宾客、刘尚书。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唱和对吟,留有《刘白唱和集》等对吟唱和佳作。有《刘梦得文集》。

    大家齐读起来,关注红色信息,并批注在书上。

    2.诗题解读

  酬:以诗相答

乐天:白居易,唐朝人

赠:指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赠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大家齐读这首诗,从诗歌中你读出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的境遇怎样的感情?

    预设:对刘禹锡才华横溢却不能出人头地,反而因此被贬弃置多年的鸣不平。

    引发思考:刘禹锡本人呢?他对一生被贬的经历是怎样看呢?先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意吧!

三、朗诵诗歌,了解诗意

1.齐读诗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2.这是律诗,讲究起承转合。

首联是开端写的是:在巴山楚水这冷寂荒僻的地方,我被贬黜了二十三年。

尾联是总结全诗,回应酬赠之意,写了:今天聆听了你为我吟诵的一首诗,暂且借酒来振作一下精神吧!

  那么颔联和颈联呢?结合注释,认真理解诗意。

颔联:怀念故友只能独自吟诵(向秀)的《思旧赋》,回到家乡好像成了手持烂掉的斧头把的王质。

颈联:沉没的船旁,有千百条船扬帆驶过,枯萎的老树前头,有无数新木春意盎然。

(师讲颔联典故和颈联深层比喻义)

四、①赏析诗句----意象

投影意象,学生齐读:

1.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2.意象通常是.“意象”“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师强调记笔记:自然景像,社会事物,人物形象,社会情节,历史史实皆可做诗歌意象。

  下面结合习题,检验你对意象的理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思怀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的意象?

(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

  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意象?

( “千帆过 ”“ 万木春 ”    )

生思考回答。

师小结:选取意象,一悲一喜,尽显复杂感情。

②赏析诗句----写法、炼字、修辞

诗人如何表达其复杂感情的?结合一句任选角度进行赏析。

(生写规范的赏析性文字)

师总结主旨:

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③  赏析诗句  ——  知人论世

    刘禹锡被贬的一生:

第一次:“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一共9年,归来后:

玄都观桃花》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生齐读思考:(讽刺:那些看花的人们与这些投机者并无区别,都是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

第二次:又被贬连州、江州、和州14年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生齐读,再忆“何陋之有?”情趣高雅,自得而满足。)

(一共被贬23年,归来后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第三次:归来后再游14年前的玄都观: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痛快淋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依然如故,不改初衷,尽显“前度刘郎“的不懈斗争。)

(因为此诗,三年后,再次被贬,年近60岁。自此再没有回京城)

生命最后:面对老去,自居易消极而悲观,看刘禹锡的人生态度: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面对老去,尽显宽容、无私、坦然)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中吟唱道: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刘禹锡也算的上这样的人吧!

人最可贵之处在于看透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

  今天诗中所体现积极乐观的精神相信通过以上对刘禹锡的了解,大概明白了吧!本真生活!

五:课堂小结

诗歌赏析方法:

1.意象的角度    2.写法角度

  3.炼字角度        4.修辞角度

      5.知人论世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