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冯的《心居清品》
冯骥才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从小学课文中的《珍珠鸟》《挑山工》、到中学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和去年读的《艺术家们》,都给了美的享受并引发思考。
上周去古籍书店看到有一排冯骥才先生的书,其中有本《心居清品》里面的内容是大冯(他的落款经常用这两个字)的书画作品,我抱着识别欣赏落款印章的态度翻开了书,翻着翻着感觉自己对冯骥才先生的崇拜之情减少了不少。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22753/cec2d1c554550b29.jpg)
上面这幅书法作品我无法分辨出好坏,强烈的个人气息铺面而来。这幅作品上的印章从上到下分别是“仁䍩(ǎng、yǎng古文“養”字)心”,“雅唯上”,“冯”,“大树将军后”,“十三不靠斋”。
大树将军何许人也,据查询大树将军是东汉开国名将冯异,是冯骥才先生的先祖。冯异文韬武略、战功卓著,却不慕名利。每当打了胜仗,众将论功时,他总默默避于大树背后。将士们敬佩其为人,敬称他为大树将军。
十三不靠斋是冯先生的斋号,这方印属于写意印风。这幅作品上盖了五方印,而且风格迥异。私以为不太恰当,书画的落款印章应与作品内容保持和谐。如特精细的工笔画落大写意风格的印章,大写意或气息高古的大篆用细如发丝的元朱文也是不恰当的。
十三不靠斋过于写意,而其它四方印却又过于工稳,冯先生的字在这两类之间,或许冯先生有别的用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22753/10578a6e9dc6c7d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22753/a330e0a511d038f8.jpg)
其中“骥才藏书”这方印盖反了,而且还盖花了,藏书类印章是否适合盖在书画作品上我还需要再找资料学习下。左下角是鸟虫印印文内容为“大冯”。近代篆刻点将录中,提到过文人篆刻与专业印人对比,文人往往追求创作时的状态,对略影响结果的没有那么强烈的完美主义。或许我不应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冯先生的作品。
印章宁少勿多,多少传世名作印章被盖的五花八门。看过一个去除后来收藏印的作品,能更好体会作品想表达的意境,和盖满的完全不同。但这是历史的特殊产物,流传时间长,没有超级大腕代言,背书,恐怕这些名作也逃不过被毁坏的命运。因为拿到手的人鉴赏水平不够,鉴赏水平是需要长期积累,热爱,时间,金钱,大量的积累才积淀起来。能留存下来的都不容易,珍惜历史先贤留下的珍贵遗产,去博物馆多看看精品挺好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8422753/1cbe5997310a6854.jpg)
我看了俗世奇人中,冯骥才自己画的插画,寥寥几笔快速勾勒出人物的形象,很有自己的特点。
写作、绘画、书法、为非遗奔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些是第一顺位的,有些没那么重要,现代社会很少有样样都精通的人。也应该有辩证的态度去看,一个人优秀不代表样样优秀,是否优秀需要自己的能力去辨别。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抛弃崇拜一个人就全盘崇拜其所有的想法。 也不能因为某一方面不是十分优秀就去否定别人的其它成就,这是自己修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