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思想·艺术经典·灵魂

行走千年|02.史前风尘:在行走中勘定九州

2017-10-20  本文已影响102人  天眼官微x江湖布衣v西天禾

中华大地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大约在八百万年前,在今天的云南开远和禄丰等地就有了古代原始人群的痕迹。之后,经过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原始人群从最初只是简单的聚集,逐渐发展成了后来比较有规模有组织的氏族部落,于是人类历史也就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在历史上,出现在现今中国境内的著名的原始人群有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北京人以及山顶洞人等原始人群。之后,中国又相继出现了诸如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等氏族群落,接着便出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三皇五帝”的部落,产生了女娲、伏羲、有巢氏、燧人氏、神农、祝融、太昊、少昊、颛顼、黄帝、蚩尤、尧、舜、禹等著名的部族领袖。最后由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建立了夏朝,从而使得中国的古代社会结束了原始社会时期,开启了灿烂辉煌的夏商周辉煌的奴隶制文明。

“人猿相揖别”,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原始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其间经历了猿猴——类人猿——类猿人——原人——现代人的漫长进化历程。“人猿相揖别”,人类告别了以前的“爬行”而发展成为直立行走,从此开始了他们生生不息的生存“旅行”。

在人类的早期,尤其是在人类诞生的初期,其生存环境是极其恶劣的。当时到处是草莽丛林,其间常有毒蛇猛兽出没,而且还经常受到洪水、干旱、天火、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重侵害。相对于毒蛇猛兽而言,人类的身体有很多不足之处,而为了提防和对抗各种毒蛇猛兽随时可能发动的攻击,人类必须在高山、旷野中奔波,必须在江河湖海中游走。同时由于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农耕和饲养技术,其生存主要靠采集和狩猎,而一部分原始人类也不满足于周围环境对自己产生的束缚,总是想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去猎取食物,想扩大生存空间来更好的居住,想获得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出于这些原因,原始人类不断迁徙,或攀登崇山峻岭,或跋涉江河湖海,或穿越莽莽雨林,去寻找更安全更舒适的住所,去寻找更大更广阔的容身之地。因此,这一时期的“旅游”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仅仅是生存之旅。

炎帝黄帝时期,文明旅游的风尚正式开启。首先是炎帝为了消除人间疾病的这么,游走于高山田野之间,遍尝百草,从而发明了最初的医药技术。而到了黄帝则开始了踏遍版图去欣赏中华的大好河山,传播中华文明的旅途。到了尧舜禹时期,则是为了求贤而上路,为了更好的治理国家而进行勘探巡视,甚至这一时期的禅让推贤的条件,也包含是否会不辞辛苦的去奔走各地。

【边走边知】原始氏族时期

原始人群是早期的人类社会。距今八十万年左右,在现今中国境内出现了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原始人类的阶段。

到了50万年前,北京人学会了制造部分简单的工具,通过这些工具来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除狩猎外,可食的野果、嫩叶、块根,以及昆虫、鸟、蛙、蛇等小动物也是日常的食物来源。他们还学会了使用天然火,已经可以吃到熟的食物。

到了一万八千年前,出现了山顶洞人,他们有了自己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山顶洞人仍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使用共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他们还会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这也是原始人类行走的一种。

大约距今六、七千年前,原始人类开始进入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出现了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那个时候,打猎和捕鱼虽然也还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农耕和畜牧已经是当时主要的生产事业。人们学会了种植粟和水稻,并饲养了大量的猪、狗、牛、羊等牲畜。氏族公社内,土地、房屋和牲畜归大家公有,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过着平等的生活。到了四、五千年之前,出现了大汶口文化。这个时期,母系氏族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男子开始在生产和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生产的发展也比较大,开始有剩余的产品,氏族公社内也开始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差异。

总体上来讲,这一时期的“旅行”,还只能称之为行走。例如,中国的考古学家们曾在三门峡地段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7000年)密集的69处村落遗址,经研究认定,他们不是同一时期所建,而是某个原始部落趋利避害,反复迁徙的结果。又如,近年来,我国大陆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创造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的器物,也纷纷在台湾岛等地也有所发现。这说明最迟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人们已经能够横渡台湾海峡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古人远航旅行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说明这个时期的原始人,就开始了他们的行走之旅,他们四处奔走猎食,还要进行迁徙,以躲避不可控制的灾荒与野兽。他们还想方设法与大自然做着抗争。虽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旅游,而仅仅是为了生存,依靠集体力量向大自然作斗争的行走,但是他们的行走也为以后的旅游奠定了基础,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