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大人也曾都是孩子
2021-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品夏
“想象”在一个很小的星球上只住着三个人:你和其他两个人。那两个人的身高比你高一倍,所有的事情你都得完完全全依赖他们,不光是吃喝,你的情感需求都得靠他们来满足。他们通常都对你很好,你也用爱来回应他们。但有些时候,他们会对你生气,这让你感到害怕和不快。他们是那么的高大有力,所以你感到很无助。你怎么看这个故事?”

上面这段文字是在《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里蛤蟆去看心理医生时,苍鹭问蛤蟆的一个问题。
本身我是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妈,对于教育孩子我有很多的困惑,面对孩子很多不好的习惯,以及孩子不按自己的要求去做时,很多家长会才用大人的权威去威胁、指责甚至打骂孩子。

“你要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不准这么吵,不然我就把你扔出去”“不许哭,不然以后就不带你出来玩了”等等语言很轻松的从许多父母的嘴里脱口而出,我也经常听到身边很多父母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可能这是他们用得比较得心应手,也是最容易让孩子立马听话的沟通方式,但是殊不知,这些语言对孩子的伤害真的很大。
当然,大多数的父母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养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

如果父母对孩子严厉挑剔,这个孩子就必须学习如何应对他们,他会将自然行为调整为最能适应现状的行为。
每个大人也曾都是孩子,我们小的时候是怎么被父母对待的也很在程度上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教育下一代的方式。希望我们都能不把自己太多的期待强加给孩子,更多的把孩子当作朋友一样去理解,去尊重,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孩子,那么我们就努力去成为什么样的大人。